"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的一首《相思》,不知道在千百年里道尽了多少人的思念之情,在他之后,红豆也成了思念的载体。有人说,《相思》是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诗,那句句深情,让人动容,让人垂泪,虽只有二十字,却字字精辟,堪称五绝的上乘佳品,以致流传了千百年,依旧是人们心中的经典之作。
其实,《相思》是王维写给朋友李龟年的一首诗,是怀念友人之作,并不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只是被后世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思念,倒也十分贴切罢了。李龟年是唐朝著名的乐师,杜甫也曾为他作过诗,例如那首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对王维的诗是很偏爱的,两人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朋友了,否则王维也写不出如此深情的诗给李龟年。李龟年擅歌也善于作曲,作为宫廷乐师,与玄宗的关系自是极好的,也深受皇室贵族子弟的喜爱与尊重,例如杜甫诗里提过的岐王和崔九,崔九名崔涤,也是当时的玄宗宠臣,所以说,作为乐师,李龟年在当时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至江南,又辗转反侧,流落至湖南湘潭,后在湘中采访史举办的宴会上一连唱了两首王维的诗,其中一首就是《相思》,据说当时还唱了王维的《伊川歌》,表达的是希望玄宗南幸的心愿,只是那时玄宗也是风烛残年的时候,又经历了一系列打击,自是不可能再和李龟年相见。但却足以证明,受过玄宗多年恩宠的李龟年与玄宗的感情十分深厚。
我们再回头看看《相思》这首诗,这首诗应该是作于天宝年间,毕竟安史之乱时,流落湘潭的李龟年就已经唱这首诗了。借咏物寄相思,是这首诗最大的特色,极简却又极美,全篇不离红豆,委婉含蓄,却又情深意切。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寄托情思,并暗示珍重友谊,"愿君多采撷",看似是让友人不要忘了自己,其实未尝不是诗人自己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啊。一语双关,直中人心!
古人将红豆作为思念的载体,其实也有个典故。传说是一位女子的丈夫去了边关打仗,其妻子就每天在树下等候丈夫归来,后来同去的伙伴都回了,只有丈夫不见踪影,所以她思念更甚,每天都在树下哭泣,最后泣血而死,之后树上开始结果子,其籽半红半黑,人们说是女子的血泪凝成的,这就是红豆,也被人称为相思子。之后就被各路文人用来比作相思,而红豆生于南方,故首句就是"红豆生南国"。
虽说在最初的典故里,红豆代表的男女之间的思念,但在历史的发展中,红豆就开始泛指相思了,也不再局限于爱情,放在友情之中也十分贴切了。毕竟感情深厚的人,分别太久,都不免感到思念,心心相惜的朋友之间更是如此。有人分析这首诗时说:"此诗洋溢着少年和青春的热情与气息,满腹情思却没有直接表白,但相思之情却被刻画的入木三分,而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最是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红豆被写进诗里,当然不止这一首了,只是相比于其他,这首更为经典与优秀,温庭筠就曾写过"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也是十分深情,但两首诗的风格却又不一样了,如王维的相比于温庭筠的诗,就要含蓄很多。明末清初有个叫屈大均的诗人也曾写过一首《红豆曲》:"江南红豆树,一叶一相思。红豆尚可尽,相思无已时。"只是流传度远不如王维的《相思》了。
或许是因为《相思》是写给一名梨园子弟的,又或是经李龟年的传唱,让这首诗名声大噪,反正之后,这首诗就成了梨园弟子最爱传唱的歌词之一,不过更可能的是因为诗中的情深,毕竟这是可以运用到男女爱情上的词,古人的戏文里也向来爱唱一些爱情故事,这样的故事能够激起人们的兴趣,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学上经常会咏物寄情,这种情往往比直接说感情更要打动人心,最简单朴素的叙述,却表达了最深的感情,或许是因为它可以引起千百年来的人们共鸣,所以才在"红豆相思"诗里占据了不败的地位,几乎后来那些写相思的诗,再也没有一首能跟王维的这首《相思》相比了。语浅情深,大概是这首诗最大的魅力吧!
生在这个世界,人人都有感情,而世间分分合合的事情又总是太多,就会产生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思念往往是最折磨人心的情感,古人就经常会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这样的相思又总是很惆怅和伤感,当所有诗人都在对月寄托相思时,王维突出重围,以红豆寄相思,开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却直击人心,感动千年,也让我们见识了一段情深义重的珍贵友谊!
- 上一篇:谁让黛玉的敏感加剧?寄居隐含凄凉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