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顶峰,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故乡的思乡之情的表达却也更加的深刻。
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每一个朝代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发展状况也不一样,而且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地域当中,更是存在着资源分配的问题。
所以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讲,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要获取更多的资源,就必须要到拥有更多资源的地方去。在古代来说,一般都指的是京城。读书人都要去京城苦读,要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要在京城完成自己命运的华丽转身。
但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而且也是非常折磨人的。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坚持到最后,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收获良好的结局。但他们在等待的时间当中,写出对故乡的思念,可谓融入了自己此时此刻所有的情感,通常都真情实感很有味道。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这首古诗就是唐代诗人马戴的《落日怅望》,在灿若繁星的唐代文学史上,这个诗人的名字谈不上多么出色,他的作品也并非一流。但这首作品却收到后世评论家的特别关照,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鹤立鸡群矣。”
为什么这首唐诗能够在晚唐文学史中鹤立鸡群?沈德乾认为这首唐诗“意格俱好”。
首先说“意”,指的是这首唐诗的情感,也就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贯穿全篇,都在说着一种叹息不尽的乡愁。诗人从诗词的一开始引入各种意象,包括“孤云”、“归鸟”、“微阳”、“秋山”,无一不带有浓烈的思乡情感指向。一直到最后“临水不敢照”,更是把自己因为思想而带来的愁绪融入到诗歌当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审美意味。
再来看“格”,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通过品读这种唐诗,我们很容易能够发现存在于其中谋篇布局的技巧。第一联和第三联单纯的景色描绘,而在第二联和第四联当中,则是诗人自己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
诗人借景抒情,但是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分开来写,却更加给人带来一种情景交融的错觉。从孤云和飞鸟当中想到自己“辞家久未还”,从“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夕阳残照之中,想到自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谋篇布局非常精巧,诗词中的思乡之情呼之欲出。
除了这首唐诗之外,马戴还有另外一首《灞上秋居》,和今天的这首唐诗主题表达的基本一致,不过在那首古诗当中,“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堪称经典,更形象地说出了诗人的处境。
虽然这两首唐诗,读起来让人感觉到非常悲凉,但是诗人最终收获了美好的结局,一段时间以后他就高中进士。这一段苦日子总算没有白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