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历朝历代中曾出现多位被授予付伏波将军的人物,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马援羁留在西州,受到陇右军阀隗嚣的器重,被任命为绥德将军,参与隗嚣的决策定计。同年,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隗嚣困于光武帝刘秀与公孙述之间,举棋不定,因使其心腹马援去探听虚实。史载马援以识人见长,公孙述本是老乡,而且交情很好,马援本以为这次见面定会握手言欢,没想到公孙述却摆起皇帝的架子。公孙述先陈列卫士,然后才请马援进见,待刚见过礼,又马上让马援出宫,住进宾馆;接着命人给马援制作都布单衣、交让冠。然后才在宗庙中聚集百官,设宴招待他。席间,公孙述表示要封马援为侯爵,并授予他大将军的官位。
马援的随从宾客以为受到了礼遇,都愿意留下来。马援则认为公孙述只是是装腔作势,不能久留天下士,于是毅然返回陇右,并对隗嚣道:“公孙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您不如专意经营东方(刘秀)。
建武四年(28年),马援携带隗嚣的书信到洛阳,在宣德殿面见刘秀。刘秀道:“你周旋于二帝之间,现在见到你,使人大感惭愧。”马援道:“当今世道,不只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选择君主。臣如今远来,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刘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马援道:“天下反反复复,窃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现在见到陛下,宽宏大量,与高祖一样,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刘秀佩服他的胆识,认为他与众不同。不久,马援随刘秀南巡,先到黎丘,后转到东海。南巡归来,刘秀又以马援为待诏,日备顾问。马援要回西州时,刘秀派太中大夫来歙持节相送。
马援回来后,隗嚣询问东方的传言和在京师的得失。马援道:“前次到朝廷,陛下多次接见我,每次与其在宴间谈话,从夜谈到清晨,陛下的才能勇略,不是别人所能匹敌的,且坦白诚恳,无所隐瞒。胸怀阔达而有大节,大抵与高帝相同,而其经学之渊博,处理政事和文章辞辩,在前世无人可比。”隗嚣又问:“陛下比高祖怎样?”马援回答:“不如。高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为;而当今陛下喜爱政事,处理政务能恰如其份,又不喜欢饮酒。”隗嚣心里不高兴,说:“像你这样说,陛下倒胜过高祖了。”话虽如此说,隗嚣到底还是相信马援。他同意归汉,派长子隗恂到洛阳去做人质。
后来隗嚣听信了部将王元的挑拨,想占据陇西,称王称霸,因而对汉朝存有二心,处事狐疑。马援见状,多次写信,好意相劝。隗嚣怨恨马援,认为他背离自己,见到信后愈发恼火,后来竟起兵抗拒朝廷。马援上书刘秀,陈述消灭隗嚣的计策,终成伏波将军之英名。
马援胸有韬略,常常参与军事决策。《后汉书》说:“(马援)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在军事上,刘秀对他言听计从,十分倚重。马援又先后率军平定西羌、远征交趾、出兵边塞、平乱武陵,为华夏版图的统一,为东汉政权的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马援不但以功绩名垂青史,而且他的一些名言也千古传诵。“马革裹尸”的成语,
就是由马援的一段话演化而来。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曾对人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这段话是说:朝廷面临着匈奴、乌桓的威胁,男儿要志在边疆,英勇作战,不惜牺牲,以保卫自己的国家。万一牺牲了,就用马皮包裹运回埋葬。
马援于乱世中游于二帝三英之间,其识人者,在于其能于公孙述之虚张声势之间,窥其力弱胆怯之本质;而于光武之随意简便之待人接物中,明其格局广大、本固力强之实力。且其能舍隗而就光武之最终选择,乃明于良禽择木而栖之理。以后之历史走向,果如伏波之判断,光武以一代英主,成就了马援的累世英名。而《要略》以为,马援以“君择臣,臣亦择君”之名言流传于世,实告诫于后之当权执政者,必当修为自身,阔其胸怀,方能吸引如“伏波将军”者为其所用。
- 上一篇:天涯羁客“曲状元”——马致远故居
- 下一篇:七绝‖《夏日田园》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