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2530-0.jpg)
他精通西方学术,却一生弘扬国学
他佛学造诣深湛,却终身尊信孔子
他带回了中国第一部德文版《资本论》
他通读过文澜阁四库全书
他拒绝担任北大文科学长
却自行创办书院培养圣贤
梁漱溟盛赞他是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
是他的临终绝笔
他,就是国学大师马一浮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D16-1.jpg)
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马一浮自幼熟读儒家典籍,
聪颖异于常人
16岁参加绍兴县试,便名列榜首
远在同年参考的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之上
被称为“江南怪兽”
他曾在西湖文澜阁青灯古佛之下
用时三载,遍读7.9万卷《四库全书》
引证古人的话,无论什么书
都背诵出原文来
马一浮绝非只知
“子曰”“诗云”的迂腐儒生
在那个时代,他是沐浴了欧风美雨
学贯中西的有数博学者之一
1903年他留美
精通英、法、德、日、拉丁诸种文字
翻译了不少西方社会科学与文学作品
他是最先将马克思的《资本论》传入中国的人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1444-2.jpg)
年轻时期的马一浮
回国后,他阅览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
潜心研读传统学术
1912年,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总长
聘请他任教育部秘书长
马一浮到职不久
便以“我不会做官,
不如回西湖”为由而辞去
1938年,马一浮接受浙大校长竺可桢的请聘
赴江西泰和
为西迁途中的浙大师生开设“国学讲座”
他在讲学中,以北宋时代的哲学家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为宗旨,告诫青年学子要做一个有责任心
敢于在民族危亡之际担当重任的人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M16-3.jpg)
复性书院前的合影
1939年1月,马一浮告别浙江大学
赴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并亲自主讲
讲明义理,选刻古书
培养了一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人才
直至1946年回杭
马一浮在浙江大学和复性书院的讲学
由学生记录成稿,结集刻印
定名为《泰和会语》《宜山会语》
《复性书院讲录》
马一浮成为现代中国
第一位系统开展儒家教育的人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63I-4.jpg)
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
他是迄今最重视“六艺之学”的现代学者
也是将中华文化的最高典范
“六艺”定为国学的现代学者
他说:“圣人何以圣?圣于六艺而已
学者于何学?学于六艺而已”
马一浮先生是近代中国少数的通人
在每个领域都比得上久在该领域专业钻研的大专家
对一般学者来说,书法与篆刻之类艺事
或许最多只能旁及
可是马一浮博涉多优
不唯学称儒宗、大弘法性
书法也卓然成家,不可忽视
他擅长书法,各体皆备
碑帖兼取,尚古而脱古,自成一家
尤精行草及隶书
行草运笔俊利,章法清逸而气势雄强
横划多呈上翻之势,似淡拘成法
拙中寓巧,气格高古
隶书取精用弘,形成用笔温厚,结体潇洒之特点
亦善治印,朴茂而富韵致
马一浮一生著述宏富
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
周恩来总理称他是中国当代理学大师
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
其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
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钱穆回忆马一浮
一浮美风姿,长髯垂腹,健谈不倦
一浮衣冠整肃,望之俨然
而言谈间,名士风流,有六朝人气息
大师 | 马一浮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M62-5.jpg)
细说马一浮先生
马一浮是天生的“读书种子”。丰子恺在《桐庐负暄》中曾转引李叔同的话:“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多。”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3I7-6.jpg)
60年代 马一浮在杭州西湖公园
马一浮8岁便能读《楚辞》和《昭明文选》;他的母亲何定珠,出生世族,精通诗书,擅长文学,同时治家严谨。马一浮年幼时,一次拿着铜钱玩耍,其母见状立即制止他,说“儿幼,宜勿弄此,他日成人,须严立风骨,勿龌蹉事此。”9岁时,母亲指着天井里盛开的菊花,命赋五律一首,并限麻字韵,马一浮应声而就:“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处士家。晨夕秋更洁,不必羡胡麻。”他的母亲见得这样聪慧,小小年纪做出来诗竟似不食人间烟火。就担心说:“一生少福泽耳!”
第二年他母亲去世后,他在孤寂的童年生涯中无日不与书为伴。他父亲担心他在读书上误入歧途,就延聘了当地一个很有名气的举人叫郑墨田的来他们家当墅师。但没有多久郑墨田就来辞馆,说是教不了他了。起初他的父亲以为儿子不服墅师管教,后经打听才知道儿子的学问已超郑墨田之上。郑老师感到这样教下去是误人子弟,不如让他们另请高明。无奈之下,马一浮的父亲只好亲自来教他。教了一段时间也感到力不从心,自此以后就不再给他请老师。任由他自己自学。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M14-7.jpg)
马一浮先生读书照
到了戊戌年(1898年),16岁的马一浮与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同应绍兴府学宫院试,同中秀才,马一浮更是名列榜首,连主考官汤寿潜(民国浙江都督)老先生都爱其奇才,挽人执柯,将爱女汤仪嫁与他为妻。马一浮婚后与妻子感情甚笃,不料三年后汤仪染病不起。马一浮悲痛欲绝,誓言不再娶妻。那一年他才20岁。
据胡兰成在《无所归止》中所说:“一浮之妻早已去世,虽没有留下子嗣,但他终未续娶。岳父汤寿潜每月补给生活费与他,使他不必为金钱而烦心,临终遗言亦还嘱托儿子们继续关照他。一浮住于杭州延亭巷,那里疏朗幽栏,室内洒如,器皿、茶馔极其精致,有一老仆随其炊事”。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4105-8.jpg)
蒋庄旧影
文化革命中他在蒋庄历年的藏书与字画也被焚烧一空,老先生恳求造反学生:“留下一方砚台给我写写字,好不好?”回答他的是一记清脆的耳光。此后他被安置到安吉路23号一个陋室里居住,他叹息道:“斯文扫地!斯文扫地!”遂于1967年郁郁而终。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1161-9.jpg)
今日西湖花港 马一浮纪念馆
马一浮早年与马君武、谢无量在上海合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向民众介绍西方文学。1903年6月,赴美国主办留学生监督公署中文文牍,后又赴德国和西班牙学习英、法、拉丁诸种文字。1904年东渡至日本学习日文,他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叔本华、达尔文、孔德等人的西方哲学、社会学、生物学著作。后转赴日本,在日期间,他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据目前的资料显示,马一浮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人。马一浮早在二、三,四十年代就与梁漱溟、熊十力是等量齐观的儒学大家。他对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是所公认的。
熊十力甚少称许别人的,但是他对马一浮却推许说:“马先生道高识远”(《十力语要》卷二《与贺昌群》)。贺麟则评论说:“马先生兼有中国正统儒者所应具备之诗教礼教理学三种学养,可谓为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仅存的硕果。”又说:“他尤其能卓有识度,灼见大义,圆融会通,了无滞碍”(《当代中国哲学》第一章,《中国哲学的调整与发扬》)。丰子恺在其随笔《陋巷》一文中,称马一浮为“今世的颜子(渊)”。马一浮先生于诗书穷理有着精辟概括,他认为读书之道,约而言之,有四门:一曰通而不局;二曰精而不杂;三曰密而不烦;四曰专而不固。四种读书法,实则解决了博与专、义理与细节、简与繁、中心与边缘等问题,其总结可谓精辟之至。马先生对此稍加解释,“不局不杂,知类也;不烦不固,知要也。类者,辩其流别,博之事也。要者,综其指归,约之事也。读书之道尽于此也”。
他认为读书之终极目的在于明理践性、成就圣贤人格。关于读书之目的,马一浮以为,读书当求明理,更贵在养德。马一浮承接宋儒乃至先秦儒家而来,始终将“学之为己”为第一要务,“学之为己”的目的在于成就圣贤人格;而非“学之为人”,即以“博学”炫耀于人以换取某种好处为目的。马一浮以为,学问若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读书再多,亦不过一书橱耳,又有何用?他多次强调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修身、在于提高自身的修为,并提出“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的践行主张。他一生读书、做学问的目的是纯粹的“格物致知”和终极的人格完善,对于经世致用倒是退而其次的事。
书法对于马一浮先生来说是属于“文人余事”的小道。除了过去一般读书人所必需的书写练习之外,他并没有将过多精力放在写字上面。但因为自身学养宏富,不求工而自工。正所谓:“云无心而出岫”。终成二十世纪书学一大家。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4Q1-10.jpg)
马一浮 篆书“兼善堂”
马一浮担心因为战火佚失的典籍无法传诸后世,就发愿为本民族保存一点”读书种子“。鬻书时马一浮曾自订润例时声明有“五不”:一不书祠墓碑志;二不书寿联、寿序;三不书讣告、行述、像赞。四不书题签和时贤作品;五不书市招。另外还有立索不书、无介绍不书等等。马先生在复性书院时不领书院薪水。生活用度只能靠卖字。故次年作《蠲戏斋鬻字改例启》,说明去年因要刻书故卖字,今已不刻书了,将以字“易粥”,所以特别修改润例,周告四方。到了一九四七年九月,又作《蠲戏斋鬻字后启》。说卖字卖到明年修缮了祖坟以后就再也不卖了。一九四八年,一年期限已届。四方求字者依然络绎不绝,故门人寿景伟等发布了一个《蠲戏老人鬻字展限并新订润例》,说再延期一年。过了这年,想求马先生的字也求不到了。所以求字者莫不踊跃。到一九五○年,马先生仍然要靠鬻字为生。后再出《蠲戏老人鬻字代劳作润例》,言明:“愿以劳力换取同情,用资涓滴。”四次鬻书虽说各出有因,但他在每次鬻书之前都是经过长期准备的,即经过一段时期的临书来充实自己,可见马一浮在书法创作上的严谨态度。正是经过这种边临边创、以临促创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马一浮个人书风的形成而价值取向。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22L-11.jpg)
马一浮 行书自作詠物诗 八屏
他的书法路径在于融合、北碑之气韵骨势,进而远接钟王。他在《戏题鬻书启诗》中自谓:“恨无勾漏丹砂诀,幸有羲之笔阵图。”由此诗可知,他自己的书法所成,自视甚高。且独钟于王羲之。他不同于当时尊尚北碑的书家之处在于他对古典审美回归。他的这种审美取向也表现在他的一些题跋当中,例如:“学书须是无一笔无来历,方能入雅。大抵多识古法,取精用宏,自具变化”。在探究书法历史沿革变迁时,他十分推崇隶书的作用,强调对篆隶的研习是追古溯源的正道。他说:“元常谓多骨丰筋者圣,唯石门颂足以及之。然但务瘦硬而乏气韵则失其意,知此者鲜矣”。
马一浮许多传世墨迹大多写在纸本上,洒金宣、描金笺、虎皮宣等,当然书札、诗简一类常见用色花笺、八行笺和各个时期自制的“宛委山堂”笺、“复性书院用笺”、“智林图书馆”笺等,甚至有他写在烟纸壳上为猫开的药方。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5Q1-12.jpg)
马一浮绝笔自作诗
晚年马一浮因为白内障加剧作字多以瞑书,写字纯以神行。这个时期的书法不复前期的人澹如菊的温雅,更显出一种苍茫旷达之态,临终马一浮作诗留别诸亲友云:乘化吾安适,虚空任所之。形神随聚散,视听总希夷。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临崖挥手罢,落日下崦嵫。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A28-13.jpg)
马一浮书法欣赏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MD-14.jpg)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63L-15.jpg)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3F0-16.jpg)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2362-17.jpg)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B62-18.jpg)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5243-19.jpg)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6454-20.jpg)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5540-21.jpg)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马一浮](https://img.edusy.net/uploads/allimg/200709/0K0334132-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