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万花丛里马神仙 |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

万花丛里马神仙 |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8 05:11:19
阅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常说,中国古代的文学有“唐诗”“宋词”“元曲”之称,元代最兴盛的文学样式是“曲”。曲分两种大类,一种是在一出特定戏剧里面的特定曲子,这类曲一般是成套出现的;一种叫散曲,即不是一出戏剧里的曲子,而是跟“词”类似,单独创作、演唱的曲子。

上面这首散曲《天净沙·秋思》,是在元代辉煌的曲坛里最出名的散曲之一,可见它的地位之高,在当时和后来都有不少曲子仿照此曲。这首曲的作者,历来有些争议,最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无名氏的作品;一是马致远的作品。

两种说法都各有道理,主要是因为马致远的生平在史上记载太少,所以很难有确定的证据考定此曲是否属于他的作品。当然考证作者是文学研究者的事,对于我们而言,无论作者是谁,欣赏这首曲子本身的意境就很好了。

这首曲词语言质朴直白,描写了郊外黄昏的苍凉之景,充分营造了环境氛围之后,才在最后“断肠人”这里点出了一点点情感——断肠,可谓画龙点睛,让整体的悲凉感更加突出。

为什么曲词有这样的悲凉?或许今天的人读来,觉得这个断肠人是指失恋的人?(现在的小说、影视剧的编剧仿佛几乎都是“恋爱脑”,写不出其他更多样的题材。)但在当时,这个断肠人恐怕指的是事业上的失意人。

万花丛里马神仙 |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

明 沈周 溪山秋色图

为何这样推测呢?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元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戏曲。中国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文传统的国度,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文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国家的政治是“文官”制度,就是文人来担任官员进行社会各级的治理。“科举”就是通过文化考试来选举官员,是文官制度的组成部分。

但到了元代,文人的地位空前降低。元代初期,近半个世纪不设科举(元朝总共不超过100年),断绝了文人通过考试成为官员的职业道路。而且蒙古统治者给社会阶层分级,当时有“八娼、九儒、十丐”之说,也就是说文人为老九,地位低于娼妓……

要知道,宋代的官员可以对皇帝说“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这意味着皇帝接近于今天君主立宪制的“虚君”制度,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际掌握国家政权的是文官,今天的英国、日本就是这种君主立宪制。

宋代文人的地位可以说空前地高,而到了元代一下子连娼妓还不如,大家可以想象这对于文人的打击多么沉重。而且这直接影响到文人的生计问题。元代戏剧大家关汉卿的名著《窦娥冤》里,窦娥的父亲就是一个文人,没法谋生,只能借高利贷,最后把窦娥卖了才能还高利贷……

所以元代文人在心理打击和谋生压力的双重暴击下,他们更多地进入到社会低层。为了谋生,文人们加入到戏曲创作的行列,他们又借助于戏曲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天净沙·秋思》的挂名作者马致远也是其中之一。

万花丛里马神仙 |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

明 唐寅 秋山行旅图

大约因为戏曲是社会下层的文艺,所以元代不少著名戏剧作家的生平的相关史书记载很少,马致远的生卒年和生平事迹也不详。元末明初有个叫贾仲明的人,给马致远写了一首挽词,里面说“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谈羡,指言语间的赞叹)。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这是说马致远在元代曲坛十分有名,被称为“曲状元”,为梨园界称颂。贾仲明称呼马致远“马神仙”,今天有些学者据此认为马致远是道士,因为元代称道士为神仙(今天我们称呼有德望的老道长也称神仙)。但有些学者认为这里的“马神仙”是指马致远创作有不少的“神仙道化”剧,马致远不是道士。

我们之前在讲唐代的李白李泌时,提到成为一个正式的道士是需要“受箓”的,这是必须的宗教认定程序。(仙游未曾歇 | 道士李白(下)白衣宰相李泌 | 长安十二时辰(中))到元代,道教的全真教派兴起,全真教要通过“受戒”来认证为正式道士(延续到今天,全真派通过受戒、正一派通过受箓来成为正式道士)。

现在我们还没有从史料里找到马致远受戒的记载,所以不能肯定马致远是道士。但是我们可以确定马致远是全真教教徒,因为在他流传下来的7种戏剧作品里,有4种是讲全真教故事的神仙道化剧,分别是《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邯郸道醒悟黄粱梦》《西华山陈抟(tuán)高卧》。

明代的朱权在他的《太和正音谱》里对元代的戏剧有内容上的划分,第一类即“神仙道化”剧。神仙道化,是指讲述道教神仙故事,尤其是神仙如何点醒迷途的凡人和精怪,“度化”他们。马致远的4部神仙道化剧,主角都是全真教的祖师。

《岳阳楼》写的是吕洞宾祖师度化一个柳树精的故事,《黄粱梦》写的是钟离权祖师度化吕洞宾祖师的故事,《任风子》里马丹阳祖师是全真教创教者王重阳祖师的大弟子,《陈抟高卧》里陈抟老祖是宋代著名的高道,都与全真教渊源很深。

马致远曾当过“江浙行省务官”(务官,掌税收的官),但仕途不顺,在大都(今北京)先后生活了大约二十年,晚年可能隐居江南。学者们认为,他的几部神仙道化剧都创作于他晚年隐居时。

我们可以推测,马致远原本走着传统文人读书做官的道路,却因为残酷的社会现实而选择隐居,并信仰了当时影响颇大的全真教。马致远还有一套小曲,名《南吕·四块玉》,专门歌咏道教神仙人物。

写神仙道化剧的元代戏剧家不止马致远一人,元代后期有个叫钟嗣成的人,写了本《录鬼簿》,是早期记录元代戏剧作家和作品的著作。据学者统计,《录鬼簿》记录元代剧作400多种,其中神仙道化剧大约占十分之一。有不少著名曲家,如张养浩、张可久也写有道教色彩的散曲。

元代,文人的悲惨遭遇,全真教由于给民众以保护而产生的广泛影响,大概是这些道教色彩的戏曲不断产生的原因。老汪之前从未对这类文学和那个时代有所了解,陆续写写,算作学习笔记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