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但在明朝建国初期,时局动荡,中原未稳,太祖命蓝玉、傅有德等大将率精兵三十万远征西南。明军气势高涨,在云南境内势如破竹,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收复了云南全境。
战争结束后,许多乱军遗留下的儿童沦为明军俘虏,他们遭受了惨无人道的处罚,被明军处以阉割刑罚,留在军队中沦为“秀童”。在这些可怜的孩子里,有个十一岁的回族小孩马三保。几年后,马三保已长大成人,因能力出众,被燕王朱棣选为贴身随侍。
朱棣虽为太祖之子,但却并未受到父亲重视,直到七岁时朱元璋才想起给他取名。这位皇子心高气傲,投身行伍驻守燕京,在太祖死后暴露野心篡夺了侄子的政权。兴兵以“靖难”之名南下,火烧皇宫后侄儿朱允炆离奇失踪。之后,朱棣顺理成章的坐上龙椅,是为永乐皇帝。
在朱棣崛起的过程中,马三保始终伴在皇子左右,为朱棣鞠躬尽瘁,成为朱棣的心腹。在这场非正义的内斗中,马三保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深受朱棣信赖。朱棣登基后,立即将其封为内官监太监,马三保成了内宫宦官中至高无上的存在。
朱棣登基后的第二年,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于是,就赐马三保“郑”姓,马三保就这样成了“郑和”。郑和从身陷囫囵的幼童,一步步成长为地位崇高的国姓爷,并在永乐朝书写了恢宏篇章。
永乐三年,朱棣命太监郑和为使臣出使西洋,船队打造了六十余艘巨型战舰,从苏州出发来到福建,再由福建转道向五虎门出海,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就此扬帆。
在二十八年时间里,郑和七次远航,郑和船队所行之处,不但,丰富了各国海外贸易,还将先进的中原文化播撒到世界各地。他不辱使命,将大明之威远播海外,写下中外交流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和船队中有各行各业的人才,在航海中应用了震惊海外的天文导航法、罗盘导航法、陆标导航法,诸如海底测量等观测手段也让外国人叹为观止,这些技术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领先的。
1433年,在郑和船队归国期间,常年游离在外的郑和终于积劳成疾,没能撑过返航,在古里与世长辞。郑和之后,再无能与之比肩的航海家,中原民族对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随着郑和的离开被终止。之后,郑和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可以说,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而且,以其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在这位伟人离世后,中华文明放缓了前行的步伐。
时隔多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带着一百多名水手,乘着四艘大船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印度。在郑和书写传奇半个世纪后,终于,有外国航海家再次来到郑和逝世的地方——印度卡利卡特。之后,这条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
因为,达伽马航海事业的成功,仅有一百五十万人口的葡萄牙,竟成为依靠殖民经济成为海上霸主的庞然大物。包括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乃至整个印度洋地区的海上贸易均由葡萄牙垄断。葡萄牙人在这些大洋的沿岸建立殖民地,迅速发展殖民经济。
没过多久,他们便摆脱了贫穷,成为欧洲大陆的首富。与此同时,在葡萄牙崛起之前,同为欧洲国家的西班牙也凭借航海获取暴利。
1492年,哥伦布带着西班牙统治者的书信,朝着梦想扬帆。哥伦布自幼热爱探险,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哥伦布对神秘的东方古国抱有浓厚的兴趣,他希望通过这次航行一窥中华大地的全貌,成为新时代的传奇航海家。
可惜的是,哥伦布失败了,他并未找到梦寐以求的东方国都。无心插柳柳成荫,哥伦布的航行却为祖国带来了新的生机,那是一片未经探索的富饶区域。哥伦布开创了延续几百年的欧洲探险和海外殖民的大时代。
有了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小国的崛起,其余欧洲国家无不眼红于此,他们通过航海摆脱了古老的“中世纪”,迅速站在世界领先的霸主地位上。英国、荷兰、意大利、德国、法国,一个又一个欧洲小国告别了封建制度,凭借勇敢的水手与开拓者们的不懈奋斗,迈向崭新的发展格局。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改变了世界格局,但是,仍未出现如郑和一般伟大的航海家。其实,不论郑和,还是达伽马、哥伦布,他们都是具备探险精神的开拓者,这些航海家凭借对未知世界的孜孜追求,在潜移默化中推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参考资料:
【《大航海时代》、《明史·郑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