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倾城的容貌,多舛的人生……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倾城的容貌,多舛的人生……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6 13:12:45
阅读: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形容的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

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

她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

而每一个人的命运却都令人唏嘘。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倾城的容貌,多舛的人生……


西施浣纱--沉鱼

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村姑,五官端正,天生丽质,粉面桃花,禀赋绝伦,婀娜迷人。

据说,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别号,在附近流传开来。

越王勾践为报亡国之仇,遍寻美女献给吴王夫差。西施姿容绝世,被献给夫差,后来夫差沉迷于美色,远贤臣亲小人,终于被越国所灭。

西施助越国灭吴后又如何?有很多版本,有的说她回越国与情人终成眷属;泛舟浮海而隐去;有的说回越国被越王勾践侮辱并杀害,因为越王怕这美女再给越国带来祸乱。如果结果是后者,将是一种悲剧。一位绝色美女,因美而被利用,又因美而被杀害,可见政治的残酷,残酷到忠良不分,善恶不分。西施因为美被人赏识,因为美舍身“复国”,还因为美被复“国”之主杀害,令人惜、令人痛,令人怜,令人不解。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倾城的容貌,多舛的人生……


昭君出塞--落雁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王昭君的故事,代代相传,作为四大美女的王昭君。人称昭君美的能“落雁”。王昭君是西汉人,也是一平民,因美而被选入宫,但入宫后,虽是美人如玉,拥有绝代容颜,一个貌若天仙风华绝代的美人,却未能宠。

据史书记载,汉元帝后宫美人如云,佳人遍地,他没法亲自挑选,只让画工毛延寿画出宫女的图让皇帝挑选,那些后宫之人便纷纷贿赂画工,而王昭君自认为美在别人之上,且正直,不肯行贿,毛延寿的索贿不成,故意将王昭君的花容月貌,绘成泥塑木雕的平庸女人。

出塞前,汉元帝召见了她,精心打扮后的王昭君被带去见曾经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最有权势的人,汉元帝见到王昭君的美貌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以失言。真正的大美人让他送人了。据说汉元帝一怒之下将那个没把王昭君画好的毛延寿给杀了。

王昭君远嫁了他乡,虽然是自愿的,但也有无奈的成分。走出故乡,她没能如大雁一样,返回故乡半步。

历史的长河洗刷掉多少悲喜,昭君出塞,为当时的人们创造了和平,王昭君将名垂青史!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倾城的容貌,多舛的人生……


貂蝉拜月--闭月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古代第三大美女貂蝉。“美人计”中貂蝉成为传世佳话,貂蝉素有“闭月”之称,容俊貌美绝非一般人可比。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貂蝉是司徒王允家的歌女。貂蝉十分美貌,据说,天上的月亮看到她,惊讶于她的美貌,也会自觉地躲进云彩里。

东汉末年,董卓作乱。司徒王允见貂蝉拥有绝丽的美貌,收她当作义女,心生一计。他假意将貂蝉献于来府的吕布,吕布十分高兴。后来,却将貂蝉送去董卓府第,献给董卓,董卓大喜。

吕布以为董卓强占了貂蝉,二人争风吃醋,后来,吕布在凤仪亭杀掉了董卓。

国色天香,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这就是王司徒巧施连环“美人计”的佳话。这依然是美女沦为政治工具的悲壮的历史故事。



贵妃醉酒--羞花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到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由此得来。

四大美女的最后一位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杨玉环在四大美女中独树一旗,前人们形容她美艳无比,风情万种,而且能歌善舞,智慧过人,聪颖异常。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杨贵妃、杨国忠西逃入蜀,途中,将士们痛恨杨国忠专权误国,处死了杨国忠。后又请玄宗处死杨贵妃,一代佳人殒命马嵬坡,可惜可叹。

后世经常将“安史之乱”的原因归结到杨贵妃身上,后世诗人对杨贵妃多有咏叹。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

对她们人生最好的注解。

今天,我们通过十首诗词

来了解她们令人唏嘘的一生。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倾城的容貌,多舛的人生……


西施


《西施》

唐·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国家的兴亡是有它自己的原因的,吴国人何苦要怨恨西施。如果西施能使吴国灭亡,那越国的灭亡又是谁的原因呢?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却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

《西施滩》

唐·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奸臣伯嚭使吴国灭亡,恶名却推在西施身上。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声声好似为美女不平。

这首诗和罗隐的观点一致,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西施》

清·袁枚


吴王亡国为倾城,越女如花受重名。

妾自承恩人报怨,捧心常觉不分明。


诗前两句叙事,分从吴王与西施两边写,可说已概括了历来咏西施诗的内容;后两句抒情,借用西施自揣口气,巧用捧心典,设词说西施无论如何不明白,自己受吴王恩宠,自当报恩,怎么却成了越王报怨的工具了呢?

这样结撰,不直接替西施鸣冤抱屈,只是通过对比,让读者自己去回味体察,诗便充满理趣,余韵不尽。

王昭君


《咏怀古迹·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这首诗写的是昭君之怨。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明妃曲二首·其一》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昭君出塞后,远离故国家乡,再也不能回来。明知回汉宫无望,却一直穿着汉宫衣衫,可见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

人生失意哪分和地北,此时的昭君和幽闭的阿娇有何区别呢?


《王昭君二首·其一》

唐·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此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昭君出塞的故事。李白的这首诗尽管走的是悲悯伤情路线,读来仍然让人伤怀、感动。

貂蝉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三国演义》


司徒王允不费一兵一卒,只用一个貂蝉,一女两聘,就轻易灭掉了董卓。凤仪亭吕布杀掉董卓,王允大事已成,可谁又会怜惜那个可怜的貂蝉呢?

杨玉环


《马嵬坡》

唐·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天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马嵬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李商隐是为杨贵妃辩白的,认为杨贵妃背负了颠覆国家的黑锅。如果杨贵妃真倾倒国家,那唐玄宗为什么还要出逃呢?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用不着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

这首诗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