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曲状元”马致远与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曲状元”马致远与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7-05 19:22:08
阅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凄凉的背景,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它的作者正是马致远。

“曲状元”马致远与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一生从事杂剧创作,负有盛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其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马致远年少时非常好学上进,为马氏后人所津津乐道,他们不时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子孙后代向之看齐。青年时期追求功名,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但仕途多舛,经历了蒙古时代的后期及元政权统治的前期,都未曾担任显赫官职,所以其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最终在大约五十岁的时候辞官归隐。他的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官场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和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从此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

“曲状元”马致远与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昭君出塞

《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讲的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墙(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阙氏。这是一种政治联姻,它客观上对密切当时的民族关系起了促进作用。但是就王昭君个人来说,她在汉室和匈奴的遭遇都带有悲剧色彩。历史上咏唱、叙说昭君出塞的作品很多,如《乐府诗集》中的《昭君怨》,是谱成乐曲歌辞的代表,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中的《王昭君》也很有影响,后世吟脉昭君的诗歌为数更多。这些作品大都流露出悲怨的情调,抒发作者的愤懑。

王昭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曾不断被增饰,并逐渐成为民间说唱文艺的题材。敦煌《王昭君变文》是唐代作品,前部残缺,后文表现了王昭君思乡的郁郁心情,虽然单于对她百般体贴,也未能取得她的欢心,终因愁病身亡。宋代歌舞曲中也有谱写昭君事迹的篇章。

马致远的《汉官秋》不拘泥于史实,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首先,剧本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改为匈奴强盛,昭君出塞是在胁迫下进行的,从而突出了王昭君对祖国深沉的感情。第二,将画工毛延寿的身份改为中大夫,索贿未成,将昭君的画图献给单于,唆使匈奴攻汉,成为被责的主要对象。第三,王昭君未入匈奴便投河自杀。这样,昭君故事便被赋予了新的主题。这是元代初期,金、宋相继灭亡后民族情绪的曲折反映,在当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汉官秋》的主角是汉元帝。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死离别的悲剧。剧中借汉元帝之口,斥责不能保卫国家的文臣武将:“太平时卖你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俺佳人递流。你们乾请了皇家怿,着甚的分破帝王忧。”

“曲状元”马致远与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汉宫秋

从当时的现实来看,正是对金、宋亡国之臣的批判。在描绘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思念中,渗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流露了深沉的忧伤情绪。特别是作品第4折描写昭君去后,汉元帝听到大雁悲鸣,倍增伤感,在反复吟叹中抒发了他的满腔愁绪。这与白朴《梧桐雨》第4折的情调和手法颇为相近,都是借历史上的兴亡聚散抒写作者情怀,但又各具特点,传为绝唱。

王昭君在《汉宫秋》中虽不是主唱角色,但被塑造得相当成功,成为明、清时代有些戏曲作品中昭君形象的依据。她深知摆在面前的将是难以承受的塞外风霜,而为了汉室江山,不得不出塞和番。她临行留下汉家衣裳,在汉匈交界处投江而死。这些情节着墨不多,却有力地点染了她崇高的气节,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