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大家应该就听说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它将郑和塑造为一个伟大的航海家形象,但是我们只知他后半生恢弘壮阔的航海经历,却很少有科普书告诉大家郑和在下西洋之前是做什么的。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郑和的前半生。
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郑和的先祖最早可以考证到元朝初年的“赛典赤· 赡思丁·乌马尔”。这个名字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是中亚阿拉伯地区布哈拉的王族的姓氏。
“赛典赤”是对贵族的称呼,“赡思丁”是姓,意思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尔”是名字,意思是长寿。并且先祖乌马尔可不只是一个无关轻重的贵族,而是传说中的“圣裔”,即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代。所以这么算下来,郑和身为穆罕默德的后代,也算是血统高贵了,虽然血脉已经相当稀薄了。
话说这位先祖,可不仅仅是血统厉害,在元朝初年他归顺后,以卓越的才能担任了蒙古国军队里的要职。后来成为元朝行省的长官,政绩卓越,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咸阳王”。
现在云南昆明的牌坊——忠爱坊,就元朝时云南人民为纪念乌马尔贡献所修建,可惜的是原建筑已经毁了,现在的是重建的。
话题扯的有点儿远了,那么再次说回到郑和。
郑和的曾祖父为了老祖宗的荣誉,还是延续着祖先的称呼和姓氏。但是他的祖父因为一些跟了他母亲的姓,改姓了马。
于是,这样郑和的父亲就叫马哈只,这名字有点儿逗,不过注意一下,“哈之”不是名字,而是对曾赴麦加朝圣的穆斯林的称呼,意为“巡礼人”。(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回教徒,都到过沙特阿拉伯的圣城麦加朝圣。而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每一个穆斯林都负有朝拜麦加的宗教义务。)
那么郑和的父亲有两子四女,次子名为三保,马三保,就是后来的郑和。
云南在郑和小时候还是元朝贵族占据的地方,生活在那里的郑和还算安逸。可惜,元明军队打到了云南,小马三保就不幸成了战俘,更惨的是,还被阉割成了太监。
但是上帝在关了你的门之后,还好心的留了一扇窗。小马三保得到了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的喜爱,成为了他的侍卫。后来在朱棣夺皇位的“靖康之难”中出生入死,这些都被朱棣看在了眼里。
朱棣当了皇上后,觉得要好好赏马三保,正巧马三保在郑村店(现在的北京大兴一带)一战中打得非常好。就御赐“郑”为姓,改名“和”。要知道在古代皇上赐姓和名是绝对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因此“郑和”这个听起来就文质彬彬名字就彻底代替了有些俗的“马三保”。
另外别忘了郑和还是个太监,所以升官啥的也不会是什么将军。就被封为内宫监太监,官至四品。
我们熟悉的郑和就正式出场了。
当了两年皇帝的朱棣派了郑和先去了日本,“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大概意思就是快点把你们国家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们都整治了,别再骚扰我们大明边境了。日本当时理亏,也怂啊,就乖乖照做,然后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不仅日本,郑和还去了泰国。总而言之,他这些出海经历,就是皇上为了培养他下西洋的经验的。毕竟在升他为内宫监太监的时候就命他监造船舶。
终于,在公元1405年,郑和就率领着两万七千多人的巨大船队从江苏出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海上航行,有人说是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国威,也有人认为是为了寻找上一任皇帝建文帝以绝后患。但不管怎样,这在当时的整个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且绝对是最先进的航行,同时也为中国与世界航海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喜欢的话请多多关注、点赞和评论哦!你们的喜欢是生产的我们的动力!
我们是历史的花边,热衷于在历史的边边角角里探寻乐子与冷知识的九零后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