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在英国留影
有资料说,清政府末年,曾将一批珍贵文物运往英国展览,代表团成员不乏博闻广见人士,唯大多明于知古,暗于通今,又不善与英人直接交谈,凭翻译有诸多不便,亦不足以反映我国古文化之真实精神面貌。闻马一浮不独学识渊博,又精通拉丁文与英语,与英人打交道是最合适人选,遂被特聘为代表团顾问。其时马一浮风华正茂,穿着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更显得年轻。但在伦敦展览会上,不为彼方重视,竟然直呼其为“boy”,马一浮以为大辱,从此愤而蓄须。归国后,其同年学者闻之,竞相仿效,民国初期一度也蔚成风气。马一浮蓄须,直至终老。
中年马一浮(右)
也有研究者考证,马一浮蓄须终身不娶是为了纪念年轻早逝的妻子。马一浮的妻子叫汤孝愍,是汤寿潜的女儿。他与汤仪的爱情故事,堪称伟大。马汤二人,在一起生活不到三年,而汤仪有一年时间是日夜侍奉自己的公爹,很少回自己房间;有九个月是马一浮外出游学,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就更短,时间虽然短,两人的感情却很深。汤孝愍去世后,马一浮誓言终身不再续弦,才20岁便蓄须,直至去世。
老年马一浮
但新近考证,马一浮蓄须并发誓终身不再续弦的真正原因是妻子汤孝愍之妹汤三小姐的拒婚。
马一浮是丁敬涵的舅祖父,马一浮的大姐,就是丁敬涵的祖母。因为没有子女,马一浮便把丁敬涵当成自己的孩子。据丁敬涵回忆:马一浮的妻子汤仪,在他20岁时,便香消玉殒。“后来,岳父想把三小姐许配给他,他说自己‘老而贫’,拒绝了。没多久,三小姐病重,他立刻写信给丈人,希望老丈人不能因疾废义,并请求完婚照顾三小姐。”可是,三小姐却没同意,就这样拖了两年多,也去世了。马一浮写下《遣悲怀》三首,并蓄须示老,终生不再言娶。“他的感情很丰富,不是冷冰冰的学究。”
汤三小姐旧照
另从马一浮为悼三小姐所作的《遣悲怀》也可看出蓄须及发誓终生不娶志向。诗前有小序云:“哀我良嫔,遂及窈窕;异体同气,推心若一。”“追推旧恩,怆然有作;聊托芳菲,中其私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