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满江红》词是岳飞写的吗?

《满江红》词是岳飞写的吗?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6-30 03:23:01
阅读:
《满江红》词是岳飞写的吗?

满江红

岳飞是中国古代一员著名战将,其所撰的词作《满江红》是一首流传极广、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直抒胸臆,表现了岳飞及早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与不收复故土决不罢兵的冲天壮志,抒发了其对祖国的热烈情怀。不过,对于这首《满江红》词是否确为岳飞所作,至今学术界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下面即据有关文献记载,对这首《满江红》词的真伪争议情况作一介绍。

怀疑此首《满江红》是伪作或托名之作的学者,当以近世学者余嘉锡先生为最早。余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提出了两点疑问:其一,岳飞之孙岳珂曾不遗余力地收集岳飞的诗文,但其所编的《金伦粹编。家集》中并未收录这首词。其二,此《满江红》词最初见于明代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是据弘治十五年(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但赵宽亦未说所据何本,来历不明。而赵宽碑记中所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人考证是伪作。对此词不见于宋、元人的文献,而实然出现于明代中叶以后的原因,余先生考证道,因为明代北方鞑靼,大捷,所以“踏破贺兰山缺”就成为明代中叶的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不会有此的。

此后,夏承焘先生也撰文考证《满江红》词的真伪,除赞同余嘉锡的怀疑外,更指出南宋岳飞伐金所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词中所称的“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政权,并非金国土地,所以,此词若真出岳飞之手,不应出现如此方向错误。同时,唐、宋时人以贺兰山入诗,皆为实指,明代中叶以后依然如此,因此,若以为“贺兰山”一词如前人泛称边塞的“玉门”、“天山”之类,来解释岳飞以“贺兰山”泛指边塞,似也不通。

20世纪80年代初,有台湾学者再次对《满江红》的词作者提出疑问,认为《满江红》词中所用的岳飞事迹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云和月”之类,为人尽皆知的材料,一个拟作者很容易托名写作;而且,此《满江红》词的格调,与已证实的岳飞另一首词《小重山》风格迥异,前者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而后者则反映了岳飞多年征战并受掣肘惆怅心理,相形之下,可见这“《满江红》是一首有事迹、有心志、但没有阅历的词”。

而认为这《满江红》词不是伪作的学者亦不少,如: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撰文指出:第一,岳霖、岳珂父子末能搜集到此词,只能说明岳飞后代在此方面有遗漏。据现见史料,也确有岳霖父子遗漏岳飞诗文的实证。如见诸宋人笔记的“雄气堂堂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记万户侯”一诗,就不见于岳珂所编《家集》。因此,不能因为岳珂没有收藏此词就断定其为假。又《满江红》一词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与岳飞其他诗文一致,如“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正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写照,而“不问登坛万户侯”,亦即训“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注脚。第二,关于“踏破贺兰山缺”的地理位置所指,当是泛指而非实指,与词中的“胡虏肉”、“匈奴血”是指女真而非实指匈奴一样,是指广义的敌人。第三,如《满江红》一词为明代人王越所撰,那为何要嫁名于岳飞,而不自夸战功?如“踏破贺兰由缺”是实写,那词中“靖康耻,犹末雪”句是可以泛写的吗?如是“反映明人的地理形势和时代意识”,那么如此亡国事件又是影射明朝何事呢?如撇开《满江红》一词反映的整体思想,而纠缠于“贺兰山缺”的地理位置上,难以令人信服。

《满江红》词是岳飞写的吗?

毛泽东书写的满江红

又有学者撰文,将史实和词的内容加以对照,自“三十功名尘与土”而知此词当是岳飞30岁或在此前后正掌朝廷方面大权时有感而作。岳飞20多岁从军,30多岁时从九江奉旨入朝,“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与词中“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句契合。而当岳飞30岁置司江州时适逢秋季,当地多雨,故在词中有“潇潇雨歇”之句。并认为《满江红》与《小重山》两词,作于不同时间, 格调自有不同,不能以此非议作者。

此后,又有学者撰文支持岳飞为《满江红》一词作者之说法。因浙西江山县搜集的《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中的《诗词歌赋》内收有岳飞于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赠祝允哲之《满江红。述怀》及祝氏之和词,故而认定传世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是岳飞在特定处境中参照已作并吸收祝氏词作中一些句子而写成的。《须江郎峰祝氏族谱》中岳飞《满江红。述怀》原词如下: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末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阒。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钦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祝允哲的和词(原调):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志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公元1133年,岳飞奉诏自江州入朝觐见宋高宗,宋高宗赐御书“精忠岳飞”旌旗,授任岳飞镇南军承宣使,江西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兼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成为南宋初年镇守一方的重要将领;次年克复邓州,岳飞又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州襄覃州制置使。此时岳飞不过31岁,而立之年,功成名就。故词中处处洋溢着乐观情绪,议论风行:“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表明岳飞已有镇守一方、号令大军的权力,并对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充满了必胜信心。而传世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邓广铭先生在《岳飞传》一书中提出当写于绍兴六年(1136年)北征受阻无功而还之后。第一次北征因投降派的破坏、阻挠、无功而返,对岳飞打击很大。“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之自信消失了,代之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之浩叹。岳飞此年33岁,”三十“取其整数。此联脱胎于祝词之”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志付云月“。但祝词之联句积极进取,期望岳飞一展平生抱负,驱逐外敌,还我河山,建万世勋业,刊诸日月。而经岳飞改动以后,显露了他壮志难酬的无奈心情。而:“励臣节”与“徒劳说”的易位,是因为祝允哲不习武功,“手无缚鸡力”,故“迎二圣”、“捉金兀”之大业,只能讲而不能做。岳飞却由“徒劳说”引申为“空悲切”,再取代“励臣节”,实为抗议投降派破环北伐,使自己和北征将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于是,原词中的慷慨高歌、得意自豪之情,被改写成于“潇潇雨歇”时“仰天长啸”,加上“空悲切”等句子,岳飞对投降派破坏抗金事业的愤懑与不平、对功业垂败的凄怆与惆怅跃然纸面。但岳飞之所以是岳飞,在于其对收复失地的未来始终满怀希望,而不管前进的道路有多坎坷,故而将“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钦匈奴血”改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四字之改,石破天惊,气吞斗牛,从而使词作的意境更为雄浑阔大,影响深远

《满江红》词是岳飞写的吗?

岳飞

有人声称,自发现《须江郎峰祝氏族谱》收有岳飞赠祝允哲之《满江红。述怀》及祝氏之和词后,《满江红》一词作者问题已得以解决。但这一说法,因为族谱所收中的《满江红。述怀》与传世《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在文字语句上多有差异,而且族谱所收的岳飞《满江红。述怀》词以及祝氏的和词,本身即存在着不少疑问,颇有真伪之争议。因此,有关《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作者是否为岳飞的争论,依旧如故,并未能统一。不过,人们对此词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作用的肯定却是颇为一致的,即这首成为千古绝唱的《满江红》词,与岳飞矢志抗金、坚拒投降的高尚气节,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优良品质,一起在中国神州大地广为传颂,感人至深。

参考书目:细说岳飞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