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小蕊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绡 一作:红纱)
这是《新乐府》中的一首。
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所谓“宫市”,是宦官到集市上去购买皇宫所需的物品,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这首诗通过对卖炭翁的遭遇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鞭挞了统治者对人民的掠夺。
开头四句概括了“伐薪”、“烧炭”等复杂艰难的劳动过程,以示炭的来之不易,“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对劳动过程的具体解释,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劳动之艰辛。卖炭翁之所以如此艰辛,是因为这与他的生活有直接的联系,“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一问一答,使诗的形式活泼,使读者清楚地看到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除了卖炭所得之外,他别无衣食来源,而这炭的价值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他能否吃饱穿暖的问题,这就为后来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了很好的铺垫。“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一组矛盾的意象,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气转暖,而卖炭翁因为吃穿的希望在卖炭得钱上,所以在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仍然是“心忧炭贱愿天寒”。仅此十个字,把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感情写得明了无遗,“可怜”一语倾注了诗人无限的同情。这一句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诗人期待着天寒,天公也正好作美,“夜来城外一尺雪”,卖炭翁可以不再“心忧炭贱”了。当卖炭翁赶着牛车在风雪中艰难地行走时,心中不住思量:一车炭到底能卖多少钱,能够解决家中多长时间的温饱问题。卖炭翁满怀希望,不料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至尊的皇帝的“文书”面前,卖炭翁艰难的劳动、心中的希望、运输的艰辛,全部化为乌有!
“伐薪”“烧炭”的过程,从南山到长安的路远泥,走到“市南门外”时饥饿和诗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被掠后的生活安排,诗人都略去不写,但这正好给读者留下一个无垠的想象空间。
当读者想到这些的时候,就不能不深切地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掠夺的罪恶。
衬托的使用是这首诗的主要特色。“两鬓苍苍”突出卖炭翁的年迈,“十指黑”衬托“烧炭”的艰辛,“衣正单”和“愿天寒”构成强烈的对比,再以“一尺雪”、“冰辙”衬托,使人更感到卖炭翁的可怜,以及反衬出老翁的炽烈愿望。
“一车炭”换来的“半匹红第一丈续”的对比更加鲜明,“宫市”掠夺之残酷表现得更为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