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
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的秦岭山脉之中,周围山奇林郁,溪石联映,风景优美,有小江南之称,素有“秦地林泉之冠”之美誉。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麦积山自古有之,但麦积山的人文精神却实在是在人世的烟火中熏染出来的。
相传佛教传入中国是西汉末年,也就是公元初年前后的事,当时由于丝绸之路成了连接东西方的唯一路径,所以地处丝绸之路一侧的麦积山也像敦煌一样,成了僧侣们眼中不可多得的灵岩仙境。
从史料得知,公元420年至公元423年,有一位法号昙弘的和尚隐居在了麦积山。从那时开始,麦积山便不断的有高僧住持,有善男信女供奉香火,也有人倾其所有,请当时的能工巧匠凿窟塑像。这样历经了1600多年之后,人们猛然发现麦积山成了一座佛山,成为了东方雕塑馆。
麦积山石窟群
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麦积山现存佛教窟龛194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着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在麦积山的历史上,西魏文皇后乙弗氏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悲剧性的人物。
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之后,两国都想拉拢北方的柔然国以牵制、打击对方。先是东魏将公主嫁给柔然国国王,西魏文皇帝在知道这一情况后,也听从建议迎娶了柔然国王的长女。
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在这种情况下,先是隐居在都城长安,后来因新皇后猜忌又来到儿子武都王所在的天水麦积山削法为尼。就是这样,他仍然为新皇后所不容,最终因柔然国起兵而被文皇帝赐死。据传乙弗氏死后就葬在麦积山的四十三号洞窟,当时叫作寂陵,直到西魏文皇帝死后,乙弗氏才被她做太子的儿子迁到西安与文皇帝葬在了一起。
相传北周时,秦州大都督李允信,在麦积山距地面80多米的地方,为其亡父造七佛龛,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散花楼,当时正赶上颇有文名的庾信随北周皇帝巡游天水,大都督李允信于是请他做铭记述这件盛事,这样就有了《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
麦积山者,乃陇坻之名山,河西之灵岳。
高峰寻云,深谷无量。
方之鹫岛,迹遁三禅。
譬彼鹤鸣,虚飞六甲。
鸟道乍穷,羊肠或断。
云如鹏翼,忽已垂天。
树若桂华,翻能拂日。
是以飞锡遥来,度怀远至。
疏山凿洞,郁为净土……
公元759年,杜甫到游麦积山,留下著名诗词:
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杜甫流寓秦州时,麦积山刚刚经历了唐玄宗开元22年的天水大地震,东西崖佛龛被一分为二,加之当时的安史之乱,所以他自然只看到了野寺残僧少的凄惨景象,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杜甫流寓秦州之后二十多年,中国历史上就发生了着名的会昌灭佛事件,我们现在已很难知道,麦积山是否因位置偏远且山路险绝逃过了那一劫。
清朝吴西川在《麦积烟雨》中写道:
麦积峰千丈,凭空欲上天。
最宜秋雨后,兼爱暮时烟。
境胜端由险,梯危若未连。
钟声路何处?遥想在层巅。
宋朝在开封建国之后,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随之南移,加上由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逐渐被海路运输所代替,麦积山由此进入了将近一千年的幽居阶段。期间虽然也有一些善男信女涂彩塑像,供奉香火,虽然也有一些文人雅士寻幽探奇、登高怀古,但相对于北朝及隋唐,毕竟只是一种寂寞的延续。
麦积山就这样静静地矗立了千余年,直到一个叫冯国瑞的人来到这里。
作为一个现代学者,冯国瑞竭力想通过考古的方式证明历史真实的延续,并将麦积山这颗遗落在山野的明珠拭去浮尘,展现在世人面前。
1941年,冯国瑞与友人徒步进入麦积山,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麦积山石窟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完成了关于石窟的第一本学术专着《麦积山石窟志》,从而引起了世人对麦积山的关注……
天水麦积
麦积山所在的天水市麦积区还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乡,伏羲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等构成了麦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天水麦积既是观光与人文旅游的理想之地,也是西北著名的避暑胜地,被评为“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城市和中国优秀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和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馆”的麦积山景区镶嵌在东南部的林海群峰之中;人文始祖伏羲创画八卦的卦台山、九曲清幽的曲溪胜景、荟萃珍奇物种的小陇山植物园、秦州“第一洞天福地”仙人崖,“小黄山”石门,曲溪,小陇山植物园以及净土寺、蛟龙寺、诗圣杜甫流寓秦州时的东柯草堂、国画大师齐白石题匾的双玉兰堂、牧马滩秦汉古墓葬等许多众多风景名胜与历史文化景区举不胜举,境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