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世嘉文
轰轰烈烈的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历史上竟然没有留下他的名字,只留下像“李部长”一样的称呼,虞卿!虞是姓,卿是官职。为了朋友放弃官位封地,背井离乡。我的分析或许能告诉你背后的故事!《虞士春秋》我倒是想看看,但“亡佚”!
01 传奇出道的背后是因为才华出众吗?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很难想象一个穿着草鞋,背着伞地位低下之人是怎么被赵孝成王接见的。放在现在这个社会去见重要的人物,最起码也要捯饬倒持吧,虞卿这个人要不是当时很穷,就是真的不在意形象。
估计我们更好奇他说了什么,《史记》里没有记载,只是说成功的就打动了赵王,初次见面赵孝成王便赐给他黄金百镒,白璧一对!
到底说了什么?竟让赵王如此礼遇?虽然没有记载对话的内容,从其他纵横家出道的套路也可以猜到几分!一定是赵国遇到了大麻烦!
在这之前,历史上找不到关于虞卿的任何记载,当时的大背景来推测,虞卿应该是个游历天下的游说之士!他出现的时机还是恰到好处的!
三十三年,惠文王卒,太子丹立,是为孝成王。--《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史记.赵世家》二年,惠文后卒。田单为相。--《史记.赵世家》
赵惠王卒,太子初立,因太子年幼,太后主事!太子也就是赵孝成王非常年轻,年轻到赵太后主持朝政!第二年,太后卒,赵孝成王依旧年轻!田单为相!蔺相如在长平大战之初病重。平原君其实是赵国的实权代表!这种情况表明,赵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幼子初立,文武凋敝,(“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廉颇年龄偏大。)这也是秦国攻击赵国的一个时机!
这种情况下,虞卿出场了,选择的时机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赵孝成王,面对这样一个猎手还不束手就擒!所有第二次见面后,直接封了上卿!首先赵孝成王年轻,在重大问题的决断上十分稚嫩,这也是长平之战失败的背后主因。
虞卿的三板斧算是砍对了人,也看准了时机!所有表面上看出场十分传奇!实际的手段要大打折扣的!
这种出场方式是纵横家所渴求的,凭借对天下的观察,看到棋局有变,伸手一指,一步登天!
02 虞卿的本领到底如何
有了上卿的待遇,看看虞卿都有怎样的发挥吧!
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虞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赵之军乎,不邪?”王曰:“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一战,长平大战初,对阵楼昌。楼昌,不入列传的人物,没入司马公的法眼。赵王先说观点:“寡人要用重兵和秦军作战,两位以为如何?”
楼昌回答的简单:“没有好处,不如找个重要人物出使秦国求和。”
虞卿:”楼昌你是以为我赵军一定打不过秦军,才想出求和的策略吧!但战或和,主动权现在掌握在秦国手中,大王认为秦军是要战争还是和平呢?”
赵王:“秦军几乎倾巢而出,看样子是要打一仗了!”
虞卿:”如果以使臣带着宝物出使楚、魏两国。楚国魏国为了得到宝贝,必然乐意让使臣来访,这个时候赵国使臣出使楚魏两国,秦国必然怀疑赵国要联合天下共同抗秦。秦国发动战争的决心就会减弱,如此一来和平才有希望!”
结果,赵王不听!派郑朱出使秦国。
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为媾于秦,秦已内郑朱矣,卿以为奚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虞卿这一阵是失败的!就算后来证明楼昌是错的,也不能证明虞卿当时的谋划是对的!你错了,就是我对吗?
秦国的秦王不会停止战争,秦国的相国范雎也不会,因为当时的范睢真在推动他的“远交近攻”战略!就算赵王听了虞卿的策略,出使楚魏,结果还是战争!
何况,但眼下没有说服赵王,就是失败!
虞卿在国家战略层面的贡献,明显输不足!
长平战争期间,虞卿似乎隐形了!
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 也。”赵王不听,遂将之。七(年)〔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皆坑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史记.赵世家》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是《史记》中关于范睢用反间计的一段!这时的虞卿在做什么?不知道,连病重的蔺相如都出来劝赵王不要用赵括,却未见有关于虞卿的相关记载。按常理,虞卿应该有所谋划,估计计划没有出彩的内容,以至于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甚至身为赵国的上卿还不如韩国和魏国的贡献大!
十月,武安君分军为三:王攻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上党地。韩、魏使苏代厚币说应侯曰:“武安君即围邯郸乎?”曰:“然。”苏代曰:“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欲无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资治通鉴》
韩国魏国在赵国存亡之际,让苏代出使秦国。苏代做的很漂亮,不是直接游说秦王。而是看到了白起的功劳即将超过范睢。直接找到范睢,说白起马上要围攻邯郸,赵国灭亡,到时候功劳最大的是白起,未来必然位列三公,您能位居白起之下吗?何况赵国灭亡,赵国其他方向的邻国会乘势占据赵国的土地,秦国出力,其他国家渔利,这不是秦国愿意看到的,不如让赵国割地求和。范睢听了苏代的说词!秦王命令撤兵,从此范睢和白起不和。赵国逃过灭国一劫!
再战,该割地谈判的时候了,这是虞卿出现了!
这段较长,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大意是秦国停止的了进攻,那么赵国要割六个县的土地才行,虞卿不同意,认为是秦国持久作战,兵疲无力进攻,不是真心同意求和。赵王征询了几个人的意见同意了虞卿的意见!赵王好像非常喜欢封赏虞卿,这次干脆赏了一座城池!
居顷之,而魏请为从。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平原君,平原君曰:“愿卿之论从也。”虞卿入见王。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王曰:“寡人固未之许。”对曰:“王过。”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乎?”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则大国受其福,有败则小国受其祸。今魏以小国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王曰:“善。”乃合魏为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虞卿建议还是有效果的,魏国不久就来请求与赵国联盟,这次虞卿的分析还算精彩!
“魏国请求合纵”
“魏国错了!”
“没有答应魏国的请求!”
“大王您错了!”
“哦?”
“魏国小,赵国大,合纵有利,大国受益,合纵遇到失败,小国受害!现在小国找大国合纵,当然是魏国错了,大国不答应,当然是大王的错了。”
“善!”
这次对话,显示了一个说客应该有的功力。干净利落,直击要害,而又让接受者听着舒服!
但接下来虞卿又一次隐形了!
秦王见赵国不愿割地,再次出兵,这次白起没有来算是赵国的唯一可以庆幸的事了!
这次解围的是平原君。秦国兵围邯郸,平原君主持合纵,与楚国结盟,于是“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平原君依仗毛遂的口才和胆识与楚国结盟成功。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楚国的救兵迟迟未至,魏国的援兵也没到达,平原君组织敢死队退敌三十里。也许楚魏两国的军队看到了战胜秦军的希望,加快了步伐,坚定了意志,联军竟然击败秦军!
秦军兵退,虞卿出现了!
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公孙龙闻之,夜驾见平原君曰:“龙闻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龙曰:“此甚不可。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也。割东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勋,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无能,割地不言无功者,亦自以为亲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也。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君必勿听也。”平原君遂不听虞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这次是替平原君出头请功!说出头是可气了,公孙龙更直接“虞卿操其两权”,事成,虞卿有功劳于平原君,事败,虞卿仍然有为平原君请功的名声!平原君遂不停虞卿!
这次是被公孙龙给打败了!
03 虞卿到底是怎样的人
司马公为虞卿立传,到底是看到了虞卿的那部分?智计方面,虞卿不过如此!只有初见赵王时,传奇般登场。然后就……
或许打动司马公,让他名垂青史的是这件事!
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於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范睢,在魏国的时候被陷害,魏齐让人毒打范睢,范睢装死,被扔入茅房。最终逃到秦国,被封为秦相!放话要魏齐的人头。魏齐逃到赵国,秦王有意为范睢出气,骗来平原君,要挟赵王交出魏齐。赵王害怕,搜捕魏齐!
魏齐是虞卿的故友!虞卿自知没有办法去说服赵王,毅然放弃官位,跟着魏齐连夜向楚国逃亡!
也许司马公很佩服虞卿这点。作为说客,放弃相位跟着老朋友逃亡是很难想象的,在纵横捭阖的年代更是珍贵!
平步青云,也许大多数说客的梦想,身居高位更是他们毕生的追求,虞卿怎么会放弃呢?
回到开始的地方!
假设虞卿是上卿之后结交的魏齐。
两国重臣之间友谊深厚,历史不会视而不见!就算是这个时间结交的,他们的友情难道能超出政治?我不信!
假设虞卿和魏齐是故交:
以虞卿的身份,怎么结交魏齐?《史记》没有记载,是不是门客?就算能够结交,以虞卿的能力,为什么没有被魏齐推荐?
虞卿第一次见赵王的时候,他从魏国而来吗?穿着是破落的,那么虞卿不知说了什么就被重赏,会不会因为魏齐?
魏齐出逃,为什么到了赵国去投靠平原君,而不是虞卿?勉强可以解释为平原君权势更重!或魏齐不想连累虞卿!
他们逃到了魏国之后,魏齐自杀,这个时候,虞卿没有保住死者的头颅,而是被赵王派人取走献给了秦王!!!
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有个解释,大家看看是不是合理。
虞卿早年游说到魏国,见到过魏齐,而且魏齐可能赏赐了些钱财,虞卿心怀感恩。但不至于为魏齐放弃相位!
平原君被秦王扣留,当年解邯郸之围后,虞卿曾希望为平原君请封,被平原君拒绝。从这件是可以看出,虞卿本质还是个说客!
平原君有难,虞卿再操两权之计。虞卿为赵王谋划,首要计划就是送魏齐离开赵国,赵国和魏国是联盟,难道还能送魏齐去秦国?先送魏齐离开赵国,途中说服魏齐回魏国,以魏国的渠道魏齐去楚国,这样能让秦王迁怒楚国,既可以救出平原君,又能使楚秦交恶。送魏齐到魏国后,只要魏国有人接收,后自己暗自回国,虞卿既能立功又能讨好平原君!
但事情的发展脱离了虞卿的控制,前半局十分顺利,但到了魏国,魏公子信陵君在见不见魏齐的问题上犹豫了,魏齐悲愤交集自刎身亡!虞卿只能行下下策,让赵王带走了魏齐的头颅,救出平原君!赵王也不能对天下人说是计策,只能宣扬虞卿义气!虞卿只能退出这个舞台了!
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於後世云。--《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虞卿开始写书,《虞氏春秋》!这才是虞卿能被立传并流传千古的根本!然而,虞卿最亮眼的手笔,最终成了谜题!一是他凭什么一步登天?一是《虞氏春秋》到底写的什么?还有就是你虞卿到底叫什么名字?!!
(文/一世嘉文,图片来自互联网,侵权必删)
- 上一篇:林更新脱粉百万,回应:说好的一直爱呢
- 下一篇:怎样区分诗中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