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2-06 06:37:40
阅读:

引言: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文史结合的典范之作,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鲁迅先生即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将司马迁与司马相如并举称“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充分肯定了司马迁的文才。对于《史记》这一伟大著作,鲁迅更是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称赞的是作为史书的《史记》,“无韵之离骚”称赞的则是作为文学作品的《史记》。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魏公子列传》是七十列传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明朝学者茅坤曾这样感叹道: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本文即从这篇“得意文”入手,通过分析其叙事方法,看司马迁是如何塑造信陵君这位“胸中得意人”的。

此外,《魏公子列传》还与《孟尝君列传》、《春申君列传》及《平原君虞卿列传》形成了战国四公子群传。此四传类而不同,其中信陵君明显受到偏爱,因此可将信陵君与其他三位公子作对比,分析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

一、《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

《魏公子列传》与其他三传最直观的区别在对传主的称谓上,其它三传都以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称呼传主,唯独《魏公子列传》通篇都以“公子”称呼信陵君。由此,不难看出司马迁对信陵君的偏爱。此外,在《魏公子列传》中,司马迁还通过与魏国国运紧密结合的叙事结构、互见法及衬托法等叙事技巧,塑造出了一位近乎完美的理想战国公子。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司马迁蜡像

1. 《魏公子列传》的叙事结构

信陵君和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一样,都是以“养士”而闻名于诸侯,《魏公子列传》也和其他三传一样都是以“养士”为主题的。主题虽同,但《魏公子列传》的叙事结构较其他三传有明显不同。

在《魏公子列传》的开篇,司马迁先是交代了信陵君“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养士态度,随后便将其与魏国国运联系在了一起: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公子无忌礼贤下士

《孟尝君列传》称孟尝君“倾天下之士”,《平原君虞卿列传》称平原君“倾以待士”,《春申君列传》称春申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平原春申二君之语其实是共称四公子),他们虽也像信陵君一样养士,但在叙述之时司马迁并未将他们的行为与国运结合在一起。

信陵君窃符救赵后,心知魏王不会宽恕自己,便令将领带兵回到了魏国,而自己和门客则留在了赵国。此时,司马迁又将信陵君和魏国的国运联系在了一起: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信陵君在毛公和薛公的劝说之下驾归救魏,魏王授之以上将军印。随后魏国之难被解,史载: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之后魏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信陵君被免将位后谢病不朝,最终病酒而卒。秦国得知信陵君逝世,当即“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由此可见,信陵君的死即意味着魏国的衰亡。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之所以将信陵君和魏国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非单纯为了突出信陵君的个人影响力,还为突出信陵君之养士是为了大义及国家利益。而在信陵君奔赵及归魏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侯嬴、朱亥、薛公、毛公,他们皆是站在大义及国家利益的角度为信陵君献策。

2. 《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手法

(1)互见法

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叙事手法,这种手法的产生跟纪传体的体例密切相关。在编年体例中,每个事件都只在时间线内出现一次,但在纪传体例中同一个事件却可能出现在多篇传记中,因此司马迁便创造了“此详彼略,互为补充”的互见法。在具体运用时,互见法还受作者主观意图的干预,比如四公子传以“养士”为主题,一些跟此主题无关的事件则被放到了他传之中。

《魏公子列传》中的信陵君近乎完美,他虽有也有遇事不决的时候,不过很快就在门客的劝说之下采取了最为正确的做法。但事实上,信陵君曾因遇事不决直接导致了魏国相国魏齐的死亡,不过此事并未记载在《魏公子列传》中。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信陵君影视形象

范睢蔡泽列传》载:(魏齐)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闻之,畏秦,犹豫未肯见……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难见之,怒而自刭。说的是魏齐想要投靠信陵君,但信陵君因为害怕得罪秦国而犹豫不决不肯接见魏齐,魏齐得知这个情况后一怒之下吻颈自杀。这样的事件出现在《魏公子列传》中无疑有损信陵君的理想形象,但如果不表明将其记载下来又有为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因此司马迁便采用互见法将之放到了他传之中。

此外,平原君因贪图小利而使赵国陷入长平之战的事件亦放到了《白起王翦列传》中。不过,《平原君列传》的结尾,司马迁还是提及了此事。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平原君画像

(2)衬托法

衬托法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修辞手法,在叙事类作品中亦可视为叙事手法,其分为正衬和反衬,《魏公子列传》中主要使用的是反衬。在《魏公子列传》中,司马迁先是以魏王反衬信陵君,后又以平原君反衬信陵君。

《魏公子列传》载: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

说的是信陵君和魏王在下棋之时听到赵国来袭的消息,魏王惶恐不安,而信陵君则气定神闲泰然自若,因为早有密探将赵王的动向告知信陵君。此处表面以魏王之“恐”反衬信陵君之镇定,实则以魏王之平庸反衬信陵君之非凡。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信陵君下棋影视形象

此外,司马迁还通过平原君对薛公、毛公的不屑反衬信陵君之识才与爱才。薛公和毛公为赵国境内的隐士,宾客数千人的平原君不仅对他们一无所知,在得知信陵君与他们一同出游后还笑话信陵君为“妄人”。由此不难看出,平原君并没有识才的眼光,其养士只不过是装点门面,而信陵君则有识才的眼光,亦是真心爱士。

二、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

在前文的论述过程中,其实已经谈到了平原君身上的两个重大缺陷:其一为利令智昏置赵国于险境;其二为没有识才、爱才之心,养士只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事实上,孟尝君和春申君两人身上亦存在没有识才的眼光及爱才之心的问题。此外,春申君更是因贪图利益导致身死族灭,孟尝君亦曾联合秦、魏、赵三国攻打齐国。下文即从识才养士及维护宗国利益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 识才的眼光和所养之士的作用

侯嬴为“大梁夷门监者”,朱亥为“市井鼓刀屠者”,毛公为“藏于博徒”,薛公为“藏于卖浆家”,他们都将自己隐藏在最底层,但信陵君并不因他们身份低贱而轻视他们,这无疑充分展现了信陵君的识才眼光和爱才之心。而侯嬴、朱亥、毛公、薛公四人亦在信陵君遇到难题之时为其指明方向,其中侯嬴和朱亥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毛公和薛公力劝信陵君驾归救魏,前为大义后为国家利益。

反观平原君、孟尝君和春申君三人,他们要么无识才之眼光、要么无爱才之心、要么根本不愿听取门客的意见,而他们所养之士的作用往往亦并非体现在大义或维护国家利益层面。

平原君“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但他却并非真正的识才、爱才之人。毛公薛公在赵国多年被他无视,毛遂在他门下三年亦未引起他的注意。不仅如此,当躄者(腿有残疾之人)要求平原君杀掉笑躄者时,平原君表面上装作轻色重士,心中却骂躄者为“竖子”。当门客因此“去者过半”之后,平原君又杀死美人以谢罪,不难看出他的一切行为实为个人利益所主导。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孟尝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他择士的方式可谓是是来者不拒,因此门客中不乏鸡鸣狗盗之徒及为非作歹之人。而他其实亦缺乏爱才之心,《孟尝君列传》中曾以两个“怒”字表明这一点:其一为魏子三反而不致一入时,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其二为得知冯谖烧券书之后,孟尝君“怒而使使召谖”。而孟尝君所养之士的作用,往往只局限于为他个人服务,如鸡鸣狗盗之徒帮助孟尝君逃离秦国,魏子自刎而死以证孟尝君无作乱之心,冯谖使薛地之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春申君列传》中称“春申君客三千余人”,但对这“三千余人”的描写非常之少,而且仅有的几次描写都是负面性的。其一为“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说的是赵国使者想在楚国人炫耀,春申君令门客打扮得更为珠光宝气,以此使赵国使者感到羞愧。其二为“朱英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朱英是传中唯一一位为春申君献良言之人,但春申君却根本不听取他的意见。由此不难看出,春申君养士只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

2. 最终的价值取向:是否维护宗国利益

在《魏公子列传》中,司马迁将信陵君的一生和魏国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突出信陵君养士的根本目的乃是为了大义及维护宗国利益,而信陵君所养之门客亦正好为为大义及维护宗国利益服务的。因此司马迁称赞道:信陵下士,邻国相倾。以公子故,不敢加兵。颇知朱亥,尽礼侯嬴。遂却晋鄙,终辞赵城。毛、薛见重,万古希声

而平原君虽被称赞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却听信冯亭邪说贪图小利以致使赵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因此司马迁叹道:(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长平之战

综观孟尝君的一生,皆是为个人利益而奔波,而其所养之士与他的关系亦是靠私利所维系的。而他更是因一己私利而令秦相穰侯向秦昭王进言攻打齐国,吕礼因此逃离齐国,但齐国以因此而陷入险境。因此司马迁总结道:靖郭之子,威王之孙。既强其国,实高其门。好客喜士,见重平原。鸡鸣狗盗,魏子、冯暖。如何承睫,薛县徒存

春申君的一生则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尽心为楚国利益奔走,后半部分则为维护个人利益而置宗国利益于不顾。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竟将怀有自己骨肉的女子献给楚王,最终使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因此在《春申君列传》的结尾,司马迁将春申君与嫪毐、吕不韦联系在了一起:嫪毐亦为乱于秦,觉,夷其三族,而吕不韦废

分析《魏公子列传》的叙事方法,探讨司马迁偏爱信陵君的原因

春申君插画

值得注意的是,《春申君列传》后半部分的原创度其实极低,所用材料和《战国策》中《楚考烈王无子》一子几乎完全一致,这其实亦可看出司马迁本人的态度。

参考文献

茅坤 《史记钞》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

司马迁 《史记》

刘向(编) 《战国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