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宋雨起于唐宋,却淋湿了读者千年的心,淅淅沥沥滴落在时光缝隙,令人恍如隔世,仿佛从字里行间便可穿越至那些被风吹起的日子,遥看长安风月,长叹汴梁歌舞。我们可以从唐诗宋词里找到人生所有的样子,生离死别、仕途失意、爱情挫折,乃至分分合合,甚至于找到我们自己,所以我们才珍重岁月,珍重诗词。但是,这个世界上最珍重诗词的人应该是诗人词人自己,那些句子里埋藏着个人极其私密的感情与回忆,没有作者会轻易抛弃,纵然如李白一般疏狂豁达,在生命临终之际,也将毕生诗集交与叔父李阳冰珍藏。然而唐朝另一位诗人的诗集却因此而遭到恶意损毁。
唐宋距今已有千年之久,倘若某位诗词作者没能在诗坛留下点儿名气,只是默默无闻地埋头创作,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就是本人被遗忘,作品被遗失,诸如此类的文人数不胜数。然而唐初诗人崔信明却是个例外,虽然他也属于名气不大的小诗人,但是他写的诗却有一句相当有名,堪称诗红人不红。这句残句为"枫落吴江冷",大家可能没听过,一时也很难把握其精绝之处,但不要着急,先听小解讲完这一段颇有趣味的唐诗故事。
《旧唐书》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崔信明与文人郑世翼各驾小船在江中偶遇,郑世翼拱手而语:"尝闻'枫落吴江冷',愿见其余。"这可把崔信明高兴坏了,他原本就自诩文章天下独步,而今又遇一极品粉丝,于是赶紧将随身携带的诗集递给郑世翼欣赏,但谁知郑看完后却说:"所见不如所闻。"随后将诗集扔于水中,拂袖而去。
由这个故事可知:其一,崔信明个人很高调,用文化人的说法是带狂气,所以他才恃才傲物,所以他才能写下"枫落吴江冷"这样的句子;其二,在崔信明的诗集之中,"枫落吴江冷"或许是最为经典的句子,以至于太过经典,让郑世翼对其余之句都看不上眼!那么这一句残句究竟精妙在何处?
这句诗之所以甚得后世嘉奖,是因为它仅以短短五个字,就写完了吴江由秋入冬的变化,精练到无以复加。有动有静,有衬有托,有色彩,有温度,有逻辑,有深意。但是这些内容都暗含在"枫落吴江冷"的另一半里,其实它看似描写的是秋冬,但它却隐藏了春夏,那即是"枫燃吴江暖"。
为什么枫落了,吴江就会变冷?因为枫还未落时,吴江是暖的,正是有了前后对比,诗人才能将枫叶的落与吴江的冷暖联系起来。枫落之前,秋色映照下的枫叶火红成林,夹岸而立,犹如欲燃的火焰,而当火焰倒映在吴江上,江面也变得热烈起来,也有燃烧的样子了,所以"暖";而当入冬以后,枫叶纷纷而落,火焰消逝,江面也变得冷清,一切都变回了冷色调,所以吴江才"冷"。
解读完后,不禁为崔信明的诗意脑洞而折服!这句诗在当时就引起了文人墨客的一致称赞,而到了北宋时期,天才苏轼也盯上了这句佳句,他不动声色地将它完美嵌入自己的一首词中,顿时高端大气上档次,成为千古名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当然,而今盛传的版本最后一句为"寂寞沙洲冷","枫落吴江冷"是另外一种著名版本。而且将其用于此处毫无破绽,苏轼说他拣尽了寒枝也不肯栖息,一直拣一直不栖,直到枫叶都落了吴江都冷了。浑然天成,如出一体,极尽精妙。借以苏轼的光芒,希望崔信明不要沮丧,毕竟这一句"吴江冷"已经够令人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