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在位时期,开疆拓土,重视军功,从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到卫青霍去病对匈奴的多次战役,最后封狼居胥,奠定了汉朝对西北边境的统治。这段中原对西北边陲的铁血战争史上,有无数名将建立了赫赫战功。但是,流传后世名声最响亮的,反而是屡战屡败寸功未立的李广。
后世的帝王们,把李广和前朝的管仲、乐毅、诸葛亮,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并列,进入武庙,享受祭祀和荣耀。那么李广一生没立过战功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诗人王维说:卫青不败邀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李广的倒霉经历,难道真是因为他的运气不够好吗?
一、箭术超群,英勇善战
1、曾经与猛兽搏斗,射虎入石
李广的箭术不但在汉朝是数一数二,就算到了后世,仍然是神箭手的典范。林下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描写的就是史书记载的: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䃚。视之,石也。后世李广就成为神箭手的代名词,水浒中的花荣箭术超群,外号小李广。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2、七国之乱,力战得名
在七国之乱中,李广跟随周亚夫对战吴楚联军,杀敌夺旗,立下战功,可惜的是他有点拎不清,竟然私下接受了梁王给他的将军印,所以没得到什么赏赐。接着李广先后在上谷、陇西、雁门、云中等地,担任太守,他好战勇猛,当时负责管理外交的公孙昆邪对皇帝说,李广自负才能,经常和匈奴短兵相接,担心会因此丧命。然后把他调到上郡。
二、性情偏狭,治军无方
1、杀死霸陵尉
司马迁对在史记中说,李广品德美好,去世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就是春秋笔法。其实李广是一个心胸不够宽广甚至可以说是狭隘的人。
他曾经因为兵败,花钱赎罪成为普通老百姓 一次约了朋友到山中打猎。晚上骑马出去,喝了不少酒,走到霸陵,当地的尉官制止他不许前行,李广就说,我是以前的李将军。尉官回答说,按规矩就是今天的将军也不能夜间行走,何况是以前的将军。李广只好在霸陵的亭外呆了一晚上。
没多久,匈奴入侵,皇帝任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邀请霸陵尉和他一起去,到了军队就杀了他。霸陵尉按规章办事,并没有做错什么,这和他是不是喝醉了没关系,李广不也是喝了酒?只不过他说了句故将军,让李广记恨在心,把他弄到自己的地盘上砍了脑袋,这种心胸何其狭小!
2、军队治军不严,纪律松散
李广在出征的时候,对部下一点纪律约束都没有,挑选水草丰美的地方宿营,大家伙想干嘛就干嘛,晚上连更夫也不用,各种文书簿籍也是尽量俭省。就是派几个士兵到远处瞭望打探而已。
而和他一起的程不识则正好相反,队伍行军列阵安营扎寨,都有严格的要求,夜里安排哨兵打更,文书处理公文也认真。
司马迁说,程不识的军队因为他要求既多还严格,军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没遇到危险,而李广,军备松弛,仅仅因为有远处的探子,也不曾遇到危险。
程不识也说,李广治军简便易行,但是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一定无法阻挡。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可以说,李广不是命运不好,而是命太好了,就这样随心所欲的放任士兵,虽然士兵因为安逸舒服,乐意跟随他,居然没有遇到大规模匈奴或者匈奴的偷袭,他这是得多么幸运呀。
3、曾经杀降
对于一个称职的将军来说,杀死投降的敌军是大忌。但是就是这位飞将军,在和专门研究星象的王朔谈起往事,承认曾经诱降陇西的羌族人,成功以后就全部杀掉。他非常追悔,这位王半仙就说,杀降会给人带来最大的灾祸,也许这就是你和军功无缘的原因吧。
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三、一生无功,并非运气不佳
1、只善于轻骑兵小规模作战
李广精通箭术,善于近距离搏杀。文帝时曾经随驾出行,冲锋陷阵,搏杀猛兽,受到文帝的赞扬。
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骑常侍。数从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汉书 李广苏建传》
史记中对他几次和匈奴人对阵,特别是被俘虏后机智逃脱记载得尤为详细。但是请注意,他是战败被俘,损兵折将,还装了一把死,这才侥幸逃回来,恐怕古往今来的名将 只有他李广有这种跌份儿的经历吧。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 李将军列传》
2、身经百战 却根本没有高瞻远瞩的全局观。
司马迁记载的那次李广用疑兵计退匈奴,其实就是他发现三个匈奴射雕手 于是带领百名骑兵追赶,根本没考虑他们很可能是匈奴大军的前哨探马,然后冒冒失失的孤军深入 ,遭遇了匈奴大军,虽然用疑兵计吓退了敌军 可是看他的做派,哪有一点名将的韬略和风范呢?
3、有过多次机会,从来没能把握住
公元133年,马邑伏击战役,失败以后,汉朝与匈奴开始了拉锯战。
第一次机会:公元前138年,汉朝再次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兵分四路,由卫青、公孙贺、公孙敖和李广各率领一万人马,从上谷、云中、代郡和雁门出发。只有卫青一路打到了匈奴祭天的圣地龙城,杀敌七百人。李广在这次战役中被匈奴击败,被俘后逃回。
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史记《史记 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第二次机会:公元前125年,卫青先后两次率军出击匈奴,李广担任后将军。虽然这次战役杀敌成千上万,但是李广功过相抵,没有战绩。比他还倒霉的苏建战败后一个人逃了回来。
第二次机会:公元前124年卫青从高阙出发,李广当时和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一起,从朔方出兵。
在这次战役中,除了卫青一共有十个人因为军功被封侯。这个封侯名单最后面的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也被封为关内侯,
但是却没有李广。这说明什么呢?武帝不是没给他机会,而是机会就在你面前,你却没抓住。
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嵒侯。骑将军公孙贺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贺为南窌侯。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赐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史记 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第三次机会: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兵陇西。跨越焉支山一千多里地,杀敌一万八千多,还得到了休屠王祭天的金人,接着再次出兵,过居延城,攻克祁连山,杀敌三万多人,其中首领七十多人。同时,匈奴进攻雁门和代郡,朝廷派李广和张骞从右北平出发,前去迎击左贤王。没想到张骞没能及时和李广会和,李广苦战两天,等到张骞赶到,士兵已经损伤大半。
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将军,卒可四千人,且尽,杀虏亦过当。会博望侯军救至,李将军得脱。汉失亡数千人,合骑侯后骠骑将军期,及与博望侯皆当死,赎为庶人。《史记 匈奴列传》
四、暮年请战,百战老将,迷失路途
一辈子没能凭借军功封侯,是李广的遗憾,在他的暮年,武帝在他的恳求下,给他最后一次出征的机会。
卫青没安排他打前锋,李广很不满意,但是作为一军统帅,这个决定非常正确,李广已经六十多岁,就算再勇猛肯定比不了当年。
结果,李广居然没带向导,在茫茫大漠中迷失了方向。李将军,你这是第一次对匈奴作战吗?你为什么不带向导,难道你自己是指南针?虽然司马迁把他不愿在年轻廷尉面前受审,拔剑自杀写得很壮烈,可是这也掩盖不了李广空有雄心壮志,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卓越才能的事实。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记 李将军列传》
五、司马迁同情失败者,春秋笔法为李广做传
其实仔细看司马迁的记载就能看出,李广只是一个作战非常勇敢的将领,但是他的才能,根本不足以担当一军的统帅。而他的勇敢,又只是凭借武力,根本谈不上什么谋略。尽管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皆以力战为名。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但是事实上李广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和功劳。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李广没能实现追求了一辈子的封侯梦想,不是因为他的运气不好,而是因为他根本不善于大规模长距离的奔袭作战,也不是汉武帝偏心向着卫青和霍去病,因为在兵力一样的情况下,李广还是打了败仗,但是在司马迁的一支生花妙笔之下,成了被命运和强权捉弄的悲剧英雄。在后世人的歌颂中,他的失败反而成了他的勋章,他的平庸也被超群箭术和英勇身手的光环所掩盖。古人特别喜欢借他人之杯酒,来浇自己之块垒。李广的倒霉人生经历,让后来人对他大打同情分,这其中感情成分占大部分,至于是不是和历史相符合,那就没人去审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