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德外八庙精华之一的普宁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也是游客到承德的必去之处。普宁寺与承德其它寺庙不一样的是,它是承德唯一有僧人居住的寺庙。这里香火旺盛、僧侣云集。普宁寺的最大看点是整个建筑群构成了以佛为主体的佛国世界形象,其高深博大的佛教思想与寺庙高超的汉藏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普宁寺也被誉为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
“曼陀罗”是梵语音译,藏语称“吉廓”,意思是“坛”或“坛城”。是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是佛界的最高境界,是藏传佛教密宗本尊神秘居住地的模型和图式,它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习秘法时的“心中宇宙图”。在佛经中,曼陀罗是“适意”的意思,就是说,见到它的人都会感到愉悦。在中国,曼陀罗被称为佛教的灵洁圣物,只有天生的幸运儿才有机会见着她,见到它能给人带来无止息的幸福。
承德普宁寺作为清王朝第一座皇家寺庙正是以“曼陀罗”图式为版本设计的汉藏寺庙。寺庙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仿中有创。整座寺庙按沟谷地势,顺自然山坡,依山就势逐级建造了几个不同高度的平台和多层建筑。普宁寺的主体建筑为大乘之阁,以大乘之阁为中心,周围以喇嘛塔、小型殿台等十几座建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大乘之阁通高36.75米,外观正面6层重檐。崇台高起,象征着佛界的中心须弥山。东、西两侧的庑殿代表太阳和月亮,象征日、月回旋出没于须弥山两侧。东、南、西、北四座台殿代表宇宙世界的四大部洲——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在四大部洲之间,又有八座重层白台建筑代表八小部洲:提诃洲、毗提诃洲、遮末罗洲、筏罗遮末罗洲、舍谛洲、上仪洲、矩拉婆洲、拉婆洲。大乘之阁的四角按照“曼陀罗”图式建有喇嘛塔四座,分别为红、绿、黑、白四色,代表“四智”——白色塔为“大圆境智”;黑色塔为“平等性智”;绿色塔为“妙观察智”;红色塔为“成所作智”。藏传佛教密宗认为,宇宙是由六种元素——地、水、风、火、空、识所组成的。普宁寺以大乘之阁为主的建筑群组,其空间布局与密宗宇宙观和“曼陀罗”宇宙图式形成完整的物化形态。“曼陀罗”作为一种宇宙图式所具有的变化无穷、生万物、无限轮回的深层寓意,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为普宁寺主体建筑大乘之阁起于大型须弥基座之上,基座高1.6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13.7米。阁前设宽敞月台,中间为双龙戏珠石雕御道,两侧由条石砌阶,周围排立石雕云龙栏杆54根。阁前上檐悬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大乘之阁”陡匾,下檐悬挂汉字书写的“鸿庥普荫”横额。
大乘之阁里最大的亮点是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观音脚踩莲花座,莲花座下置石雕须弥座,整座佛像通高22.28米,腰围15米,使用木材120立方米,仅头部重量就达5.2吨,全身重110吨,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木质雕像。整座佛像按人体结构造像,比例匀称,形像洒脱,衣纹花饰做工精细,佛像造型的奇特精美,华丽而不失庄重,精雕细刻,栩栩如生,是我国宗教造像的珍宝。
凡是到过普宁寺的人,对这千手千眼观音雕像无不印象深刻。观音菩萨身披袈裟、赤足,正身双手合十,颈上挂念珠,两耳垂环,腕戴珠圈;面部有三只眼睛,表示能回知过去,见知现在,预知未来;左右各有臂手20只(计40只)每只手心有一只眼睛,据佛经讲,每只手和每只眼掌管25种因果报应,40乘以25,即千手千眼。手中持刀、枪、箭、戟、轮、螺、伞、盖、花、罐、鱼、长、日、月、铃、杵、哈达等各种法器。大佛两侧,东为善财,西为龙女。二层廓上摆宝塔八座,南部正中面北三座佛像为三世佛。阁中两面山墙整齐排列一万零九十尊高15厘米的藏泥贴金无量寿佛,称万佛龛。
大乘之阁前的东西两侧各设一个跨院,是北方民间四合院形式。东为妙严室,是皇帝礼佛时休息的地方;西为讲经堂,蒙古章嘉活佛常来此讲经。供奉财宝天王的北俱卢洲前挂满了锁,世人免不了的习俗锁住钱财。
普宁寺从寺名就体现了希望全国各民族“安其居,乐其业,永远普宁”。普宁寺建在承德,承上天之德,以致普宁。普宁寺不管是寺名还是寺庙的结构让人不得不对修建者的智慧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