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从植物学的角度上属于桑科榕属,传说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年轻时为了解救在生老病死中痛苦挣扎的众生,毅然放弃了王位与舒适的生活,选择了出家修行。多年以后,在一株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诱惑,顿悟成佛。成为佛祖释迦牟尼,因此这棵菩提树被视为佛教圣树。唐玄奘、辩机的《大唐西域记》中关于菩提树及其传说和介绍记载的十分详细:“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每至如来涅槃之日,顷之复故。是日也,诸国君王、异方法俗,数千万众,不召而集,香水香乳,以溉以洗。于是奏音乐,列香花,灯炬继日,竟修供养”。
在我国云南种有菩提树,但究竟是本土就有抑或从古印度移种,已不可获知。据说菩提树是印度高僧智药三藏从印度带入中国佛寺的。因此,在我国佛教故事中也能看到菩提树的影子。唐高宗时期,禅宗五祖弘忍为了挑选六祖的继承人,将本门衣钵传授给他,进行了一场测试,让弟子们每人写一偈,看谁具有慧根,能够悟得佛法真谛。大弟子神秀很快就写好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看完非常失望,觉得神秀悟性太浅,未见佛性。然而,寺中挑水的小沙弥慧能,不会写字,请别人将自己心中想好的偈代写在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后心中顿时一悦,便将衣法秘传于慧能,为防不测,让慧能半夜就开始南行。三天后,弘忍对众僧宣布:“此地已无佛法,佛法已经南去”。慧能的诗流传甚广,但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总是从字面去理解,没有领悟到它的内涵。以为真的不存在菩提树,事实上菩提树是存在的,“菩提本无树”是从佛家常说的“四大皆空”引申而来。“菩提”为外来词,是一个古印度语,就是觉悟,顿悟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如同忽然睡醒,豁然开朗。这是一种断绝烦恼、摆脱轮回、成就涅槃正果的智慧。在佛教和禅宗中,菩提树都始终象征着“大彻大悟”。
中印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十分悠久,菩提树也是中印和平友好相处的一种象征。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从菩提圣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树苗,赠送给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苗转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壮,枝叶茂盛。每当有国内外高僧前来时,植物园的这棵菩提树都会受到高僧们的顶礼朝拜。菩提树就成为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