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和王维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虽然一辈子没有出来做官,但是他自己诗歌创作还是很有成就的。他和当时的王维,李白的人都有非常好的交情,只可惜他科举连连失利,一辈子没有机会做官,也让他的内心非常的苦涩,成为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孟浩然科举失利回到故乡,在故乡待不下去,又开始了吴越漫游。而在这一段漫游时期,他写下了一首唯一入选唐诗300首的五绝古诗,读来非常的精美,堪称最精彩的羁旅唐诗,20个字的意境完全可以媲美《天净沙秋思》。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唐诗就是孟浩然《宿建德江》,这一首唐诗虽然很短,但是描绘了太多的东西。扁舟、烟雾、小渚、暮日、原野、天幕、树梢、江水、月影等零散、平常的东西,在诗人的笔下都变成了很有诗意的意象。尤其是在第二联当中,一个“愁”,把眼前看到的所有景色都融合到了一起,共同创造了一个凄冷的氛围,读来让人感觉他非常惆怅。各种景物虽然彼此之间联系并不紧,但是共同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感染力。
正是因为眼前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诗人才生出无限的愁绪。此时眼前是日暮西山,一条小船泛舟江上,他感到的只有孤独和寂寞。虽然皓月当铺虽然波光粼粼,但终究无心欣赏,只因为心中愁绪难以排解。月亮是孤独的,小岛也是孤独的,客人是孤独的,小船也是孤独的:孤独的背后是诗人无限的愁绪。
公元728年,孟浩然冒雪入京,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很遗憾落榜。第二年冬天返回故里。回到襄阳不久,又离开故乡到了洛阳,又从洛阳到了吴越之地。因为科举落榜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所以这次以后孟浩然决定寄情山水。他在动身之时写的一首《自洛之越》一诗,很好的写出了当时的心境。“逞遍十三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由此来看他寄情山水不过是愤世嫉俗,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游踪至建德江上时,正值日暮,泊舟夜宿,更加觉得前途渺茫。科举之愁尚且没有消除,又增添了思乡之愁。所以诗歌当中,字字都是冷色调,出现苍茫的氛围。再到思乡之愁、羁旅之苦、失意之悲、孤独之情,然后到悲剧意识,孟浩然写出这样的诗篇,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的。
读这首唐诗,很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意境之美,而其中对愁绪的描绘,更是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