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
1.居移气,养移体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 。居住的环境可以改变气度,供养可以改变体质。
2.养心莫善于寡欲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修身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欲望。
3.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通过广泛的学习和详细的阐释,才能在融会贯通以后简单而精确地述说大义。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囫囵吞枣,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只有对事物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解,才能掌握其核心内容。
4.教者必以正。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教育者必须拥有正确的道理,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者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自身品格必须高尚,修养必须深厚,并在业务上努力提高自己,这样才能避免误人子弟。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形的工具。不用圆规和角尺,就画不成圆形和方形图案。比喻做事要以纪律、规矩来约束,否则就做不好。
6.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文:文字。不要因为个别文字,就妨碍对整个文章的理解,也不要因为某些词句,就去曲解文章的意思。
7.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无固定的财产和收入等生活来源,仍能意志坚定,信心十足,只有有学问的人才能做到,而普通的贫民只要没有固定的财产,就不会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人人对遭受不幸的人,都有一颗同情的心。说明人性善的一面。
9.此一时,彼一时。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眼前和从前的情况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正义的事业,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援、帮助,而非正义的事业,就不会有人拥护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