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蔡伦造纸,毛笔为谁所造?自古以来都认为,秦朝大将蒙恬曾经制毛笔,尊他为毛笔祖师爷,那么蒙恬是不是毛笔的发明人呢?
《史记》中有记载,秦始皇命太子扶苏与蒙恬筑长城以御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笔。《太平御览》引《博物志》:“蒙恬造笔。”文房四谱:“昔日蒙恬造笔,以拓木为管,鹿毛为柱,兔毛为被,此乃谓苍毫也。”秦代以前还没有“笔”这个字,人们写字的工具叫做“聿”,“聿”字字形就是一只手握笔的样子,这种笔就是一截木棍或竹棍,很不好用,主要是不吸墨,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蘸多了滴得到处都是。传说,蒙恬奉秦始皇之命去修筑长城用以抵御北方匈奴族的入侵,经常要写信向秦始皇汇报边关情形,经常苦于没有得心应手的书写工具。
一天,蒙恬外出打猎,猎得几只兔子,兔尾巴和着血水在地上画出了粗粗细细的道子,他于是受到启发,剪下一些兔尾毛,固定在竹管上,尝试着写字,但兔毛油滑不吃墨,写出字的笔画时有时无断断续续,无奈之下随手扔到门外的石坑中。但蒙恬并未放弃琢磨做一支好笔的念头。过了几天,他无意中发现被他扔掉的“兔毛笔”被泡得颜色发白,便捡起来蘸上墨试写,不料这“笔”变得非常好用,吃墨饱满,笔画顺畅,得心应手。原来,石坑中的水含有石灰成分,把兔毛泡得柔顺。
蒙恬想,原来将兔毛加工一下就可以做成好用的毛笔,后来他又研究用羊毛等其他材质做毛笔,越来越成功,据说制毛笔的工序有108道之多。还传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是浙江湖州善琏村人,也是制笔好手,世称“笔娘娘”。湖州人尊蒙恬为“笔祖”,善琏村还建有“蒙公祠”,每年3月16日蒙恬生日、9月16日卜香莲生日都要搞祭祀活动。这一切仿佛都坐实了蒙恬就是毛笔的发明者。
然而考古表明,毛笔早在秦代以前就存在了,最早可朔至仰韶文化时期,仰韶彩陶上的花纹极有可能由类似毛笔的工具描绘的。1954年,湖南长沙郊外发现的战国楚墓中,出土了多种古毛笔。被称为“长沙笔”,由兔毫制成的毛笔毛长2.42厘米,竹笔管长16.6厘米,制作工艺已经有很高水平。可见,蒙恬并非毛笔的发明人,他不过是毛笔的改良者。
西晋崔豹在《古今注》中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指出蒙恬“始造”的毛笔是“秦笔”,并非天下所有的笔。后来,蒙氏族人以制笔为业的人为数不少。四川南充顺庆区金台镇的蒙氏自称是蒙恬的族人,金台镇蒙承宫村人世代制笔,并有“造笔启文人,辅秦称大将”的说法,“辅秦大将”指的就是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