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说到“孟母三迁”,大家耳熟能详。先看一段古文,这段文字节选自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孟子的妈妈姓仉zhǎng,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她把自己的儿子孟轲培养成了一代大儒,被后人尊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孔子的母亲也很伟大,三岁孔子就没了父亲,母亲陪伴他成长到17岁。所以虽然说“养不教父之过”,但我们知道在一个家庭之中,尤其是在养育孩子方面,母亲起着非常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母亲的境界往往决定着孩子的高度,这一点在孟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孟子家一开始离墓地不远,小孟子没什么可玩的,就学人家出殡的事儿,甚至学人家怎么哭。妈妈心想,这样下去对孟轲的成长不利,于是决定搬家。我们都知道,搬家可不是件小事。现在有多少家长能为了孩子的成长选择搬家呢。
第一次搬家搬到了集市旁边。孟轲好动,每逢集市就学别人叫卖,而且学得有模有样。仉氏的眉头又皱紧了。再搬!可惜,这一次又没选好邻居。邻居是个屠夫,给孟轲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学习屠宰技术的机会。孟母二话没说又拖着孟轲踏上了换房之路。
天可怜见,最后孟母在学宫旁边找到了一间出租房。每到初一十五,官员们出入文庙祭祀,谈的也都是治国理政的大事,平时耳边充盈的也都是郎朗的读书声。这下,孟母才舒展开眉头。理想的居住环境找到了。
跟现在的父母差不多,仉氏在两千多年前给孟轲找了一处上好的学区房。
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古如此。
有了学区房,上了好学校不见得就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比如,孟轲也曾经贪玩过,不过孟母及时地扼杀了这一萌芽。她付出的代价是一把织布的梭子,和一匹半途而废的布。对于一个穷苦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代价,相当于娃看电视你把70寸彩电砸了,娃玩儿手机你把爱疯7普拉斯或者华为美腿9劈10给扔了一样。
孟母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孩子得动点儿真格的!
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