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中国,但凡读过两天的书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两个人:孔子和孟子。
古今皆是。
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今人冯友兰,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读书人敬佩孔子,敬如神明。以前入学,童蒙小子,必须先向孔子画像拜上三拜。
至于,孟子,古人爱之也是如滔滔江水。
孟子之语,之思,虽不如论语,可以半部治天下,那也是经典之书,名言警句,找上一个人,就能信手拈来。
二、
2400年前,孟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族。
孟子从小生活艰苦,而且又自幼丧父。
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有“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典故。
父母在,不远游。
成年后,孟子在家乡附近教书,直到母亲去世,才离开家乡周游历国。
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今天,我写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人,不是因为他的事迹和思想,而是因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顿感其见解的深刻。
三、
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
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这句话,如今已经成为现代法学理论的基本公理。
孟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发展为:法律本身是不能自己得到落实的,需要执法者严格执法,需要公众的守法意识和社会整体法制环境的提升。
社会主义法治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
“有法必依”是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教师要求享受与公务员同等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等待遇,是否“有法必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31条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政策是有关部门制定的对社会实行领导的方针、原则和措施。
可见,全国各地教师提出要求与公务员同等享受各类奖金、补贴、津贴等工资福利,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有法律条文支持!有政策依据支持!
五、
徒法不能以自行。
“有法必依”是基础。
“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师特别是义务教育教师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者,理应受到全社会尊重,义务教育教师法定的待遇必须得到保障。”
有报道说,近日,安徽省天长市、滁州、望江、宿松、阜阳等地按当地公务员标准给教师们补发了一次性奖励。
此举有法据依据,有政策支持,虽是常理之事,却让教师欢欣鼓舞!
尊师重教,功德无量!
作为教师,我们今后一定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敬畏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