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勇 | 邓州风物志之 梦里依稀农民泪 (8)
8
不管你抱着怎样的偏见,也不管你怀着何种的心理,但你终究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四十年来,农村毕竟在摆脱贫困,农民毕竟在走向富裕。
当然这场变化不是一蹴而就唾手即得的,而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不是说天翻地覆吗,不是说沧海桑田吗,只要假以时日,什么样的奇迹不可创造不可复制呢?当然这场变化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外因内因俱备,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地承包和改革开放如同鸟儿的两翼,是推进这场变化的双重外力;而千千万万农民的勤劳智慧心血汗水,则是实现这场变化的根本内力。
作为年龄在三十岁四十岁以上的邓州农村娃,不知你还记得改革开放和土地承包初期那种风起云涌、大开大合的农村气象否?
土地分包到户,使农民拥有了自主经营权利,不必再象过去大集体时代那样听着村头树下的钟声、由着村长队长的监押统一上工,统一下工,农民人身获得自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分配原则的施行,打破了由来已久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更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生产参加劳动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又进一步使农民从种种旧有的禁锢和束缚中解脱了出来,在发展种养加的基础上,或奋身遨游商海,或全力发展企业。一时间,黑猫白猫逮住老鼠都是好猫,好人坏人挣到大钱都是能人;革命不分先后,致富何问出身?谁英雄谁好汉,致富路上比比看;农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农村要想富,多养鸡鸭多养猪;……农村进入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活跃时期。
看吧,那些虽然思想僵化、但却一辈子种惯了庄稼的“老农务”,再也不象大集体时代那样“队里活,慢慢磨,磨到天黑吃窝窝”了,而是从早到晚都泡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顶风冒日经寒历暑,一滴汗水摔作八瓣,就象绣花一样精心莳弄着田里的禾苗,从耕耙、播种到施肥、管理再到收获、进仓,任何一个环节也不肯马虎大意。“人哄地,地也哄人哩,哄来哄去,吃亏的还不是肚皮?”“干啥务啥,咱庄稼人别的能处没有,把田种好,把粮打多,那才是咱的本事!”“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他们时常这样语重心长的说。
看吧,那些思维活跃、眼界开阔的乡村能人,在留够足量的“口粮田”后,又开始发展经济作物了,烟叶、辣椒、棉花、芝麻、绿豆,哪样市场上行情好价格高,便选种哪样,反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嘛,反正“多种经营财路广,因地制宜产量高”嘛。“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话在他们耳中已经过时,村里放映电影,开映前必要宣讲一段时间的农业科技知识,什么市场行情的好坏啦,什么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啦,等等,每逢这时他们总是坐得最为靠前,听得最为认真……
看吧,那些手里有一技之长、不肯安于土里刨食命运的“农民企业家”,也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企业工厂公司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你养了百余只鸡,号称养殖场,我买了台打面机,号称加工厂,就连小小的一个走村串乡叫售豆腐的豆腐挑子,也竟号称豆制品开发公司;某农民既无资金,也无技术,索性冬卖烤薯夏卖冰棒,一把自行车走南闯北,风雨无阻,居然也赚得了不少钱。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是龙你就该飞上天是虫你就该盘在地,舞台搭起来了戏唱好唱不好那就是你演员的问题了。这些农民企业家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内联外交,上购下销,居然也沟通了城乡,活跃了经济……
穷,穷怕了;苦,苦够了!穷和苦,数千年来一直压在中国农民头上的两座大山,一旦有了将其掀翻的可能,人民群众当中久久压抑的那种力量,深深蕴藏的那种智慧,犹如火山岩浆一般喷薄而出,惊天地而泣鬼神,直令世界侧目!
这段时间,国家对于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当时统称“专业户”)自上而下都极为重视,对于资产达到万元以上的典型,必要报纸上有字、广播里有声、电视中有影,全方位、多角度的轮番轰炸宣传,以期起到先富带后富的效果。这段时间,许多地方都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夸富”游行,对于下面选拔推荐上来的“万元户”典型,披红挂彩,然后让其骑在马上,由县委书记亲自牵着,由锣鼓队秧歌队前后拥着,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走过县城最为繁华的街道;“万元户”所到之处,或山呼海啸,或啧啧连声,自然都是赞叹的声浪,艳羡的目光……
写到这里,想起了当年的一个故事:县里即将举办“夸富”游街活动,要求各个公社都要推荐“万元户”一名;某公社的“万元户”迟迟不能诞生,公社书记忧急之下,亲自出马,逐村筛选,惜乎倾全公社之人,竟无一家资产达到万元。后来一专业户除了手中的现金之外,连屯里的粮食、圈里的鸡猪、塘里的鱼虾、门口的树木统统作价算上,仍旧差着百余来元的亏空;书记走进该家,猛然看到厢房放着的一口棺材,登时一拍脑勺:有了!……
讲述这个故事,目的并不在于揭露干部队伍中的弄虚作假风气,而是想让你知道,在那样的年代,人们对于“富”的迫切渴望。
然而通往富裕的道路毕竟曲折而又漫长:国家经济底子的薄弱,工业基础的落后,第三产业虽然稍俱雏形,但却羽翼欠丰,都使农业和农村、农民暂时承载上了沉重的负担,具体表现为公粮任务太大,义务劳动太多,统筹提留款项名目太杂,涉农集资摊派数不胜数,农资化肥价格逐年看涨,再加上少数村痞无赖的横行乡里,社会治安的日渐混乱,家族势力在乡村政权交接中的世代相因,更由于个别乡村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在任务上层层加码,在福利上层层克扣,甚至是浑水摸鱼中,饱私囊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土地承包和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红利。和过去相比,农民虽然吃得饱了,穿得暖了,但也仅此而已,其生产生活条件并无本质上的改善,尤其是每天都要耳闻目睹、身体力行种种社会不公的现象,自然心生怨气,口有谤言,因此当年曾一度流传着“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谚语。这种局面,直到2003年,在中国农村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皇粮国税”的免除,国家针对农民的种粮补贴,针对农民的种种优惠政策,才有所改变。(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张书勇,男,汉族,1972年生,现工作于河南省邓州市委宣传部,业余时间专心进行文学创作,已出版有中短篇小说合集《桃花流水美人》、长篇历史传奇小说《大宋风云录之萁豆劫》。其中中篇小说《拯救白玉兰》已被改编成电影并拍摄完毕,中篇小说《兰秀的女人生涯》亦被改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