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一个让人钦佩,让人敬畏,又让人厌恶的名词,说起它,所有人第一时间都会想起三国时期的曹操,其实在曹操之前的500多年里,还有一个人,可以称为当世奸雄,他就是孟尝君,田文。
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这“战国四公子”乃是战国时期,那些招揽人才最多的几位大佬,为什么招揽人才呢?因为秦国日益强大,其他几国的贵族们为了避免亡国之祸,而开始寻找人才,这种做法被称为“养士”。
这其中,养的最多的四个,就是“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而这四个人里,又属孟尝君田文人品最差。
“养士”良莠不齐,目的不纯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司马光直接点名孟尝君,说他是奸雄,这司马光一点名不要紧,他可是史官!什么人被他臭上那么一笔,往后的成百上千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就不要想着翻身了。
至于司马光这么臭孟尝君,是因为他“养士”什么人都养,通俗点说,就是无论是乞丐还是罪犯、贼寇,孟尝君都以礼相待,一视同仁。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
这段史料里,不仅讲出了孟尝君招揽罪犯,还讲出了他收买人心的手段,也就是一视同仁,待遇与自己相同,还照顾这些人的亲友,诸位可不要小看这三点,这样高明的手段让天下人纷纷都来投奔他。
按理说,如此礼贤下士的人,就算“养士”良莠不齐,那说不定真的是心胸宽广呢,司马光也不能这样说他呀,其实司马光这样说孟尝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养士”目的不纯。
他不管什么人来投奔他,他都来者不拒,这样就彰显出了他的贤名,方便了他的仕途之路,终于有一天,秦昭襄王嬴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许他相国的位子。
而孟尝君居然动心了!
要知道,“养士”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不受侵犯,可是身为齐国人的孟尝君却对嬴稷的许诺动了心,任凭那些门客们百般劝阻,他最后还是去了。
这说明他“养士”,并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大义,而是为了一己私利,这也怪不得司马光骂他。
鸡鸣狗盗,屠灭一县
公元前299年,齐湣王派孟尝君出使秦国,去了秦国之后,秦昭襄王嬴稷拜他为相国,可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就有小人进谗言,嬴稷又是多疑人,于是把孟尝君给软禁起来了。
《史记》载: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
这一下,可把孟尝君给难住了,整日愁眉苦脸不知所措,当时有门客献计,原来孟尝君来秦时,曾献了一张珍贵的白狐裘,有门客建议将其偷出来给嬴稷的宠妃,然后让这宠妃吹吹耳边风,这事情就好办了。
孟尝君当即拍板!他养的那些门客不少都是偷鸡摸狗之辈,干这行不在话下,于是那门客装成狗潜入皇宫盗出了白狐裘,献给了嬴稷宠妃,孟尝君果然被释放。
在出城门时,他手下门客又学鸡叫,骗守卫开了城门,孟尝君这才逃之夭夭!(按照当时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
《史记》载:孟尝君患之,遍回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孟尝君狼狈逃窜之后,又屁颠屁颠去了赵国,这老小子在赵国可风光了一把,与孟尝君同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就在赵国,被平原君一顿吹嘘之后,孟尝君走路都有点飘了。
赵国的百姓们听说孟尝君来了,都想见见这个贤名在外的人物,结果一看,心目中那个魁梧的男人,居然是个小矮子。
这一下把孟尝君嘲笑的不行,孟尝君恼羞成怒,派自己的手下把整个县的百姓杀了。
《史记·卷七十五·列传第十五·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看看吧,在历史上的英雄们,都以外号为“小孟尝”而自豪,比如秦叔宝、柴进等人,可现在这么一看,孟尝君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辱没了后世那些英雄的威名。
他不仅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大义,还令手下人做出偷盗之事,甚至还丧心病狂的屠杀百姓,这样的人,岂能称得上“公子”二字?然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攻打母国,不忠不义
回到齐国之后,齐王因为愧疚,所以让孟尝君做了相国,可这家伙越来越狂妄,到最后导致齐国百姓,只知道有孟尝君,而不知道有齐湣王。
此时,齐湣王感到孟尝君的威胁,便将他赶到了魏国,这里齐湣王原本是可以下死手的,只不过他没有把事情做绝!
可孟尝君跑到魏国后,为报复齐湣王,竟然纠结秦魏燕赵等国连兵攻齐,迫使齐湣王逃难至莒城并死在那里,而齐国也差一点亡国。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后齐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闵王亡在莒,遂死焉。
孟尝君田文连自己的国家都灭,可谓是心狠手辣到了极致,称他是枭雄一点也不为过,像他这样的人,最后的结局自然不会美好,他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随即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孟尝君封地)。
纵观孟尝君田文的这些污点,就越来越觉得司马光的评价是正确的,世人只知孟尝君“养士”三千,胸怀宽广,却不知他狼心狗肺,丧心病狂,人品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