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文 • 刘仕毅
图 • 网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后蜀皇帝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人(今河北邢台),出生于唐僖宗咸通十五年(874年),其父名叫孟道。孟家世代皆为武官。唐朝末年,孟知祥的叔父孟迁官任泽潞节度使,占据邢、洺、磁三州(今河北邢台、邯郸)。孟迁先是归顺晋王沙陀人李克用,后来又投降到了后梁,而孟知祥的父亲则追随李克用去了太原。孟知祥长大后,受到李克用的赏识,李克用将自己的亲侄女嫁他为妻(李存勖称帝初封为琼华公主,后改封福庆长公主),并任命他为“亲卫军使”,也就是侍卫长。孟知祥这个汉族武官由此正式进入了沙陀族政权的核心。
韬光养晦
908年,李克用死后,李存勖继晋王位,任命孟知祥为“中门使”。“中门使”是唐五代藩镇中独有的一种重要职官,位高权重,甚至有“倾动天下”之说。史书中记载其职能为“参管机要”“专典机务”,类似于机要秘书。在李存勖与后梁的长期作战中,孟知祥在这个职位上“参谋应变,事无留滞”,立下汗马功劳,深受重用与信任。孟知祥既是重臣,又贵为皇亲,与李存勖关系可谓非同一般,后李存勖甚至把自己的妃子赐给孟知祥为妾(也就是后蜀后主孟昶的生母)。但是鉴于自己之前的有些中门使尽管忠贞不贰却依然难免获罪被杀的教训,深知明哲保身之道的孟知祥急流勇退,力荐郭崇韬接替自己的职务,并因此得到了郭崇韬的感激。自己则改任“马步军都虞侯”,作为主管军纪的亲信武官,而继续留在权力的中心。直到923年李存勖称帝建后唐,定都洛阳,而将原来的大本营太原府升格为北京,孟知祥则被任命为北京留守、太原尹,担负起护卫老巢的重任
平灭后梁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意气风发,有意一统全国,924年,派遣李严使蜀。表面上是对前蜀祝贺后唐开国的答谢,真正目的则是侦察前蜀国情,预备征伐。李严出使期间,既目睹了蜀地的繁荣富庶,也敏锐洞察到了前蜀君臣的腐朽无能,回国后向李存勖力陈伐蜀,并称“大军一临,瓦解土崩,可翘足而待也”。
兴兵伐蜀
925年,李存勖以其年纪尚幼的长子李继岌为名义上的主帅,并任命时任枢密使的郭崇韬为副帅负责实际指挥,兴兵伐蜀。而此时的郭崇韬投桃报李,在正式出兵之前,便向李存勖力荐孟知祥,称“若西川平定,陛下择帅,如信厚善谋,事君有节,则孟知祥有焉,望以蜀帅授之”。后唐伐蜀的过程正如李严所料,几乎没有遭遇蜀军抵抗,从出兵到王衍投降只用了七十天。而李存勖也采纳了郭崇韬的意见,任命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孟知祥接到任命后,赶往洛阳陛辞。李存勖盛宴犒赏,并与他畅聊平生往昔,言谈甚欢。当时的李存勖已怀疑郭崇韬有异心,让孟知祥到成都后立即将他就地诛杀。不过孟知祥却劝谏说:“郭崇韬是国家有功之臣,等我到成都后观察一下,如果他没有异心便将其送回。”可见李存勖同意郭崇韬的举荐不过是顺水推舟,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应该是孟知祥一直以来在自己心中“以卿亲贤”的地位。而此时的孟知祥能够向李存勖提出如此坦诚中肯的谏言,想必对于自己的这位大舅哥也并没有生出反叛之心吧。
虽然孟知祥对郭崇韬有保全之心,但当他抵达成都时,郭崇韬早已被冤杀灭族,上演了又一出兔死狗烹的悲剧。不久,李继岌班师东归洛阳,负责殿后的康延孝因害怕受郭崇韬案的牵连而在中途反叛,攻破汉州(今四川广汉)。孟知祥迅速采取镇压措施,俘杀康延孝,并收降了其部将李肇、侯弘实以及士兵数千人。但这场叛乱还是耽误了李继岌征蜀大军的归程,李存勖因此兵力不足而无法迅速平定河北的叛乱,并最终导致他在伶人郭从谦发动的兴教门之变中被杀身亡。郭从谦是李存勖的弟弟,李存义的养子,平时视郭崇韬为叔父,李存义、郭崇韬二人先后被李存勖冤杀,郭从谦策动禁军兵变报仇。
据蜀异心
孟知祥刚到成都时,蜀地处于政权过渡时期,盗贼横行,民心动荡。李存勖死后,其子李继岌也在渭南被迫自缢,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被拥立为帝即后唐明宗。孟知祥控制西川后选用贤能,宽抚人心,蜀中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稳定。逐渐站稳脚跟后,他也开始萌生了据蜀称王的念头。其时李嗣源在洛阳对于分别占据东、西川的董璋、孟知祥无法有效管束,两川的离心力增大,渐渐开始与后唐朝廷公开对抗。
当初后唐伐蜀的军队进入成都时,强令蜀中富人缴纳劳军费用合计五百万缗钱。犒赏军队之后,还剩下二百万。李嗣源登基后,用任圜做宰相,此人当年曾在伐蜀大军中任职,对此事一清二楚。任圜遂命太仆卿赵季良为三川制置使,负责监督两川向中央上缴赋税,同时让他催促孟知祥上缴剩余的二百万缗犒军钱。孟知祥以坚决的态度表示可以上缴剩余的犒军钱,但州县租税决不上交。他挽留下文武双全的赵季良做了自己的谋主,上缴赋税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此时的后唐枢密使安重诲也开始想方设法牵制孟知祥势力的发展,自认熟知蜀中形势的李严毛遂自荐担任西川监军,目的就是监控孟知祥。但李严甫抵成都,就被孟知祥以“蜀中百姓因他献计伐前蜀而对其十分怨恨”为借口当场斩杀。面对孟知祥的公然示威,后唐庄宗李嗣源却无法诘问,只好采用怀柔政策,加封孟知祥为中书令,还把他的妻儿家眷从太原送到成都。后来又晋封琼华公主为福庆长公主,按照当时的礼仪制度,从来没有去京城以外的地方册封公主的先例,为此李嗣源还专门命令起草新的礼仪制度,其示恩安抚之心可见一斑。
但是,这些显然并不能够满足孟知祥的野心。后唐册封公主的使节尚在途中,孟知祥就已与东川节度使董璋结为姻亲,联兵同安重诲派来蜀地监视驻防的后唐军队开战了。经过数月的战斗,双方军队在剑门关形成拉锯之势,但后唐军队要承受更大的后勤补给压力。这种胶着的态势,令李嗣源最终只能再次选择息事宁人,撤军的同时以离间孟知祥、董璋等人的罪名杀掉了安重诲。
外部环境的变化令孟、董两人的矛盾开始激化,蜀地的局势逐渐演化为三角斗争之态。西川实力略强于东川,但若后唐朝廷倾向东川,则会对西川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孟知祥想先与中央缓和气氛,以退为进邀董璋一同上表谢罪。但是董璋急于求成,想要一鼓作气吞并西川,于932年四月出动全部精锐突袭西川,一路势如破竹,三天就攻占了汉州,但孟知祥对此也早有防备,两日后迅速组织起优势兵力一举击溃东川军队,董璋亦在溃败途中被部下所杀。
两川交战之前,李嗣源曾密诏附近的后唐将领“相度形势,乘间用军”,企图坐收渔人之利。但短短数日东川即被鲸吞,事态发展之快,完全出人意料,后唐朝廷也只有承认既定事实,继续采取绥靖怀柔政策,陆续加封孟知祥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使等官职,直至册封其为蜀王。而孟知祥为了彰显自己兼并东川的合法性,也上表继续向后唐称臣称藩,不过明确表示两川境内的一切军政事务他会自行处置。双方虽然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君臣关系,但孟知祥的小朝廷已然呼之欲出,只是北边契丹不断袭掠才是李嗣源此刻的心腹大患,悬隔千里的两川之地能够保持羁縻之势已令他心满意足了。而这想必也是孟知祥给予后唐李氏故人的最后一丝情面吧。
称帝成都
933年十一月,后唐明宗李嗣源在内忧外患中悲愤而死。孟知祥认为继位的李从厚“幼弱”,预言“其乱可坐视也”。此时福庆长公主已死,自己与后唐皇室也再无情谊可言,于是第二年的正月孟知祥就在成都称帝建国,国号蜀,史称后蜀。两个月后,正如孟知祥所预料的一样,后唐因争位而发生内乱,时任后唐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为自保而纳地归附后蜀,至此后蜀的疆域与前蜀基本一致。
随后,孟知祥正式颁布自己的年号为“明德”,应是取自《大学》的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显然是渴望继续成就一番更大的宏图伟业。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当年六月,孟知祥设宴招待刚刚抵达成都的张虔钊、孙汉韶,就在二人向他敬酒祝寿之际,他突然感到手软无法举杯,这一症状很像我们如今所说的“中风”。时年六十一岁的孟知祥自知大限将至,他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将这个尚未盈年的国家交给了自己年仅十六岁的儿子孟昶,并为他精心挑选了六位辅政大臣。一个月后,孟知祥病逝,谥号为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与先他而去的福庆长公主同葬于成都北郊磨盘山南麓,一座带有浓烈牧野风情的古墓。史称“和陵”。
内容选自《锦水花间》
微信号:cdfzjn
金牛区数字方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