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影视剧的时候,发现我国古代人都是用毛笔在书写文字。至今,毛笔书法已经成为一门高雅的艺术,那么大家知道毛笔是怎么发明的,有是谁发明的呢?
根据《太平御览》引《博物志》中的记载,以及崔豹在《占今注》中的记载,我们知道毛笔是“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而关于蒙恬造笔,据说还有一个很美的故事。
相传,大将军蒙恬救了落水的美女卜香莲,二人因此心意相通,互生爱恋一天,蒙恬在路上拾到一撮羊毛,就随手插在一枝竹管上,高兴地来到卜香莲家里。香莲立即取来白布一方,锅灰一撮,对蒙恬说:“听闻将军文武全才,必定会写字,何不让我见识一下?”蒙恬用这支竹管花了老大的劲,才写下了“弗幸笔”三个篆字。卜香莲一看,果然是好字!接着又问蒙恬什么叫“弗幸笔”。蒙恬便解释道:“这写字的工具,北方燕地叫‘弗’,南方楚地叫‘幸’,东方吴地称‘不律’。我用的这支笔是羊毛插在竹管上,所以我叫它‘弗幸笔’。”香莲听了连声称赞说:“羊毛毫中杰,好个弗幸笔”。蒙恬又说:“过去我在北方,写字惯用鹿毛,如今头一次用羊毛写字,还感到不顺手呢!”说着,他把这支“弗幸笔”放在窗台上,并向香莲谈起做笔的谋生,并准备迎娶香莲为妻。第二天,香莲从窗台上捡起那支弗幸笔,心里甜滋滋的,还把这支笔当作宝物了。据说,香莲用角梳精心地梳齐笔毛,又用替子把没有锋的毛择去,把弗幸笔加工成了一支像模像样的好笔。直到如今,做笔的工具中,还保存着角梳和择刀。
后来,蒙恬接过卜香莲梳理过的笔,蘸着锅灰再次写字时,就觉得得心应手、运转自如了。原来这笔在石灰中一泡,去掉了羊毛上的油脂,所以与先前大不相同。由此蒙恬做笔、卜香莲辅助的消息一传开,附近的乡亲们纷纷前来请教。蒙恬白天耕田,晚上传授做笔技艺,二人十分快乐。可惜,好景不长,蒙恬由于劳累过度,第二年就因病过世了。乡亲们非常悲痛,为了寄托哀思,感谢他的恩德,在善琏的东南角建了一座蒙公祠,并聘请名匠为蒙恬将军塑像。可是不知什么缘故,塑像的头和身子就是连结不到一块。正在这时候,传来了卜香莲姑娘也突然去世的噩耗,这时蒙恬的头像却已稳当地和身子连结在一起了,于是村人也为香莲塑了一个像,供在蒙公的旁边,让这对生前的伴侣,死后结为夫妇,另外还塑了两个孩子,分两旁侍奉,一个名叫“停停”,另一个名叫“搭搭”,在善琏方言中,是表示“歇一歇”、“等会儿”的意思。据说,这也是根据蒙恬生前的教导衍化出来的。因为做毛笔是一件精工细活,要聚精会神,耐心慢挑,太累了就歇歇停停,养好精神再做。后人为了纪念他二人,还把蒙公祠前的一条河改名为蒙溪,把特制的笔更名为“香水”、“香块”来纪念卜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