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说到了一代文豪蒲松龄的身世,今天再谈谈他的生活。几年前,又一家电视台特意播出了据说是蒲松龄曾经经常吃的“蒲家菜”,色泽鲜艳,四菜一汤,味道鲜美,主要选用鸡脯肉、海米、玉兰片、为原料,做成的菜汤不仅清淡,而且味道鲜美。如果单单说是“蒲家菜”倒没什么,但是如果跟蒲松龄挂上钩,那简直是大错特错了。
众所周知,蒲松龄的生活十分艰苦,在他随手记载的衣食住行中从来没有经常吃鸡脯肉、海米一说。他曾写过一本《日用俗字》,里面很少记述有山珍海味,大都是农村老百姓的粗茶淡饭,比如“春半灰苔生旧圃,夏初扁豆上高棚“、”金酒刀蚕皆种豆,东西南北有瓜名“在这本书里面,他几乎把田野中的野菜都写进去了,比如婆婆丁、曲曲菜、榆钱、柳絮,甚至杨树叶都有,而且还详细地写出了它们的做法,却根本找不到关于海参鲍鱼的记载。由此看来,他的生活真的并不富裕。
据说,又一年灾荒,蒲松龄家断了炊,几个孩子饿得头晕眼花,他无奈之下讲缸底仅有的一把麦子下到锅里,熬了一锅粥聊以充饥。在他的一片《日中饭》中记下了这样有趣的场景:”大男挥勺呜鼎铛,狼藉流饮声怅怅。中男尚无力,携盘觅箸相叫争。小男始学步,翻盘倒盏如饿鹰。“意思就是说大儿子强盛,先盛了一碗呼呼噜噜地吃了起来,二儿子还没有能力争抢,只会拿着碗筷嚎叫,三儿子刚学会走路,为了抢粥,把碗盆都踢倒了。其实里面还少了一个场景,就是他的女儿因为地位低下不敢争食,只能可怜巴巴地站在一旁观看。这就是蒲松龄青年时代的真实生活。
在《金菊对芙蓉》中,蒲松龄又写下了他的中年生活:”到手金钱,如火燎毛。烘然以粹完之。“到了年底,连神仙都供不起,只有瓦炉里袅袅青烟和三杯烈酒应付了事。为此他还风趣地说:”灶王爷不会因为我没有给他好吃的而到天上说我的坏话吧。“
到了晚年的时候,蒲松龄又写了《青鱼行》,说自己看到青鱼,吃不起,眼馋,”二月初来价腾贵,妄意馋嚼非所暨“。其实,青鱼价格低廉但他仍然吃不起。甚至到古稀的时候,他连肉都吃不起,因此写道:”荒后肉食贵,安分忘馋嚼。“
有一次,一个美国博士敬仰蒲松龄,不远千里来到蒲松龄的故乡,当地的人们就用他经常吃的东西来招待了远道而来的客人,煎饼、韭菜炒豆腐、鸡蛋煎香椿芽、凉拌曲曲菜和蒸榆钱。这位美国博士一边吃一边连连夸奖说:”我走遍了中国的许多地方,从来没有吃过如此鲜美的食物。“蒲松龄曾在文章里写道煎饼”圆如望月,大如铜钲”。
说到这里,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说有一次蒲松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可整个家底只有六文钱,其妻愁得没办法,蒲松龄却胸有成竹,交代妻子说,用两文钱买一把韭菜,两文钱买一团豆腐渣,两文钱买一个冬瓜,又在门前的柳树上掐一把柳叶,从鸡窝里掏两只鸡蛋,于是做了四道菜,分别是:清炒韭菜,上铺蛋黄,为两只黄鹂鸣翠柳;焯好的柳叶撒上点盐,围一圈蛋白,为一行白鹭上青天;清炒豆腐渣,为窗含西岭千秋雪;最后是用冬瓜雕刻的船漂浮在清汤之上,为门泊东吴万里船。
看了这则故事,我们又不仅为蒲老先生的苦中作乐而深深地佩服!
- 上一篇:“七夕”起源:神话传说不是“骗人”的
- 下一篇:印象中的母亲河——浦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