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全唐诗卷33第24
【背景大略】
情人节,如今概认为是西方的Valentine's Day,其实里头的宗教渊源又能有几人知多少。泱泱我大中华,何尝没有民族自身的极具文化底蕴的专属情人的浪漫节日呢?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织女于鹊桥相会,如此浪漫的传说;七夕,应该是我国传统节日里最美的。在唐代,七夕是重要的民俗节日。每逢七月初七夜,家家户户会设宴摆酒、陈列瓜果,向天上的星宿乞愿。若是文雅之士聚在一起,怕是要来作诗的兴致了。这首《七夕赋咏成篇》就是七夕宴上以牛郎织女为题材创作的。
诗人沈叔安,吴兴武康人,官至刑部尚书、潭州都督,封吴兴郡公,死后陪葬唐高祖献陵,属于开国功臣、唐朝高官。本诗中,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融合民俗传说,生动展示了“中国情人节”到来之时,天上的织女是怎么过的。
【不求甚解】
- 皎皎宵月丽秋光,耿耿天津横复长
首联从天象起笔,秋天的夜晚因皎月高挂而明丽生辉,长长的天河横亘夜空显得分外瞩目。如此良宵美景,正是佳人相约的好时候。
- 停梭且复留残纬,拂镜及早更新妆
- 彩凤齐驾初成辇,雕鹊填河已作梁。
镜头一摇,从天象转到天女。织女的手脚有些忙乱,只见她停下手头的织机梭,留着未织完的纬纱,擦亮镜子,赶早卸换新的妆容。时辰其实不早了,彩凤组成车驾,乌鹊集聚天河搭建起相会之桥。
“云为车兮风为马”,这里则是彩凤成辇兮雕鹊作梁。融入彩凤、雕鹊等传说元素,诗句更添几分生气,真是飘逸的想象力。
停梭、拂镜等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织女的忙碌。及早准备、特意的新妆,能看出织女对七夕相会这一特别场合的珍重。不过,“留残纬”这一细节,则暗示工作无法彻底丢下,美好的时光终会是短暂的,繁劳重复的工作才是织女的宿命。
- 虽喜得同今夜枕,还愁重空明日床
织女又何尝不自知呢?乘凤辇、渡鹊桥,很快就要见到心上人了,织女的心情却是愁喜交织,无比的纠结。期盼已久,终于到来,可很快又会失去。片刻温存之后,明日空空对愁床。正因如此,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才显得那么凄美,让人爱怜。
“虽、得、还、重”等虚字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织女的患得患失。篇末二句适用于普天下之苦情人。(当然,现代人“城会玩”,这两句流利晓畅的古诗,适用场合可能比想象到的要宽广得多)
《七夕赋咏成篇》,作者精心构思了七夕鹊桥会的情境,侧重织女一方,笔法细腻地刻画了良辰美景到来之际织女的急前忙后,如同精致的小电影,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最后聚焦于织女纠结的心思,恰在牛郎织女碰面之前戛然中止,留下想象的空间,显得余味悠长。
【碎碎念】
初唐诗歌一条重要的发展脉络是“律化”,即讲究对偶,限制平仄,要将汉字的形式美发挥到极致。这首《七夕赋咏成篇》作于唐初,为七言八句体,已与七律接近,全诗八句似乎两两成对。不过细察之,前三联皆对偶不工,有“半对不对”的尴尬(如“丽秋光”与“横复长”、“且复”与“及早”)。唯独尾联二句对偶工整,句意也流利漂亮。毕竟过渡时期,七言诗难免有此过渡特征。
- 上一篇:这8首古诗词是七夕节最好的表白!
- 下一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