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公元1031~1095年),杭州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他在司天监任职时,向皇帝上书提出改进浑仪、浮漏、景表等天文仪器,主张以阳历代替传统的阴阳合历。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与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与弧长的方法)。在物理学方面,他发现了地磁偏角,又科学地阐述了凹面镜成像的原理,对共振的规律也有所研究。此外,沈括在地质学、医药学、音律、古器物学等方面也多有建树。晚年,沈括定居于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梦溪园,举平生见闻、编剧梦模笔谈》一书。此书内容除政治、军事制度及人文科学外,关于天文、气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医药、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的内容约占全书的四成。书中总结了中国古代,尤其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成就,收载了一些"小人物"对科学技术的贡献,也记录了沈括本人的创见,是记叙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料。
鉴赏:楠木盒装乌木秤赏析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书名 《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1965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
《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影响。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