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聊天的时候,老人总是开怀地笑着。
杨世铨喜欢看一些话本集,不时就翻出一些老旧的书来看,他的视力仍然很好。
养在圈里的鸡跑进了屋子,杨世铨马上起身把鸡赶出去。
睡前听一会儿收音机,是杨世铨每晚都做的事情。
杨世铨和家人一起外出散步,步伐仍然矫健。
◆姓名:杨世铨
◆性别:男
◆出生日期:
1909年4月22日
◆身高:1.70米
◆血压:高压130,低压81
◆心率:68次/分钟
◆既往病史:尿毒症(家属自述)
◆长寿之道:热衷劳作运动,心胸开阔,生活规律,自己“研制”的药酒喝了将近40年。
兴安县兴安镇自治村委(“自治”为地名)畔塘村自治15队,说起杨世铨老爷子,村里每个人都不由得怀着艳羡的口气说:“这个老爷子,身体好,有福气!”如今已经105岁的杨世铨老人,儿孙满堂,4个孝敬的儿女轮流将他接到家中照顾赡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虽然已经是105岁的高龄,但依然有一颗闲不住的心,甚至常常做出惊人之举。102岁的时候,居然还“擅自”爬上屋顶修缮瓦砾。
这样一个好动的性格,必然有一副健康的身躯支撑。杨世铨老人有什么养生秘笈?带着好奇的心,记者上门拜访老人,听他讲述自己的百年人生。
让人“误解”的面容
兴安县城东北方向,驱车约20分钟,穿过一片竹林后豁然开朗。宽阔的田园当中,一条水泥路蜿蜒前行,远远看到路的尽头,一新一旧两栋农家院落毗邻而居。两个院子居住的是一家人,正在建的新楼,是杨世铨老人孙子的家,旧一点的,就是杨世铨所住的地方。
出门迎接记者的是杨世铨的大女儿,她告诉记者,老人知道有人来看他,很高兴,已经在家里转来转去等不及了。
一进屋,迎面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腰板笔直,皮肤光泽,双眼炯炯有神。他正提着一张凳子从里屋走出来,二十多厘米的门槛,一抬脚就跨了过去。这样一个精神的老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想象中的百岁老人。以至于记者一行都有些迟疑:“杨世铨老人家呢?”“我就是!”并不大声的问话,老人家居然听得清清楚楚,并立即笑着应答下来。
并不是众人眼拙,确实是杨世铨老人的面容让人“误解”。谁能想到,已经105岁高龄的老人,还如此具有精气神,不但动作流畅灵活,就连听力也这么好。一同前来的兴安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也不禁赞叹:“老人家真的太精神了,看起来简直就像是70多岁的样子!”
看到一下来了这么多客人,老人家的兴致也高了起来,时而搬凳子让众人就坐,时而招呼大家吃水果。最后,在众人几番劝说之下,他才停止忙碌,坐了下来。
老人家的大女儿告诉记者,老人如今是由4个儿女轮流照顾,每个孩子轮流照顾3个月,这段时间,轮到她家。其实,直到杨世铨老人满了100岁,都还是一直居住在离这不远的祖屋里的,也是最近三年,才开始到儿女家中居住。说起原因,她有些嗔怪地看着杨世铨老人:“老人家总是闲不住,102岁的人了,还要爬到屋顶上去修瓦。当时我们也不知道,结果他没站稳摔了一下,我们怕他再干出这样危险的事情,就强烈要求他跟着我们一起住了。”说起那次让人后怕的意外,杨世铨老人自己却全然不当一回事,听着大女儿又数落他,只是呵呵地笑着,挥挥手:“那不算什么。”
养在圈里的鸡跑进了屋子,杨世铨马上起身把鸡赶出去。
睡前听一会儿收音机,是杨世铨每晚都做的事情。
没有停歇的一辈子
由于老伴离世较早,杨世铨回忆良久,也记不起老伴离去的时间。杨世铨老人共有4个儿女,儿子最小,前面三个都是女儿。大女儿70岁了,小儿子也有59岁了。如今,每个儿女都有自己的房子,甚至连孙子,也开始兴建自己的楼房了。说起这一点,杨世铨老人觉得很满足:“现在生活真不错,以前,那就苦了。”
1909年,杨世铨出生在这个小村落里。当时,村里总共只有80多人,多以种地为生。杨世铨也不例外,读了几年书,认得一点字后,就回到家中务农。由于当时家境并不好,家里一点田地耕种的稻米只能勉强供家里食用。随着杨世铨渐渐长成一个强壮的小伙子,饭量也大了起来,每餐甚至要比同龄人多吃一倍的米饭。为了补贴家用,杨世铨开始走出家门,靠体力谋生。
“年轻的时候,为了赚一点钱,费点力气根本不算什么。”在杨世铨老人口中的“费点力气”,如今看来,也是异常艰辛。他曾经为了赶上一次活计,大清早就从家里出发,步行到全州绍水镇做力气活,一天下来,结算了工钱,又步行回家。一个来回,就有几十公里路程。有时候,为了赚上一点差价,他从兴安界首镇买上花生,再步行挑到桂林贩卖。为了能够多卖一点,他肩上的担子总是有好几十斤重。
沉重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压弯杨世铨的脊背。他和妻子结婚后,前后生育了4个儿女,并依靠自己做力气活将他们拉扯大。随着儿女长大,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不过,杨世铨年轻时养成的劳作习惯却一直没有改变。直到现在,杨世铨依然保持下地劳作的习惯,干不了重活,他就给菜地除除草,浇浇水。
自从老伴去世后,杨世铨一直独自居住在祖屋。虽然3年前在儿女的强烈要求下,老人搬出祖屋,开始与儿女同住,但闲不住的他有空还是会回祖屋去扫扫地,掸掸灰尘。祖屋的堂屋里,供奉着几个人的肖像,分别是杨世铨的父母、老伴和弟弟。杨世铨兄弟姐妹一共5人,他是老大,下面还有3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不过,除了一个妹妹,另外几个弟弟妹妹们都已经过世。“他们走的时候,也都有七八十岁了,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长寿了。”杨世铨回忆道。
他的兄弟姐妹离世都是自然死亡,在杨世铨的记忆中,兄弟姐妹都没有过什么病痛。而杨世铨本人,也一直身体健康。不过,在大概7年前,曾经被当地医院诊断出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几个月的住院治疗,老人觉得身体状况又恢复了。回到家中至今,也没有出现其他不适。
曾经嗜酒如命 如今喝酒养生
由于年轻时做的都是重体力活,为了解乏,杨世铨给自己找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喝酒。年轻的时候,杨世铨酒量惊人,一餐就能喝上两斤多当地的土酒。杨世铨也不无自豪地说:“那时候,村里没有人能够喝得过我。”
岁月如梭,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杨世铨步入百年人生,而当年在一起畅饮拼酒的伙伴们,早已经一个个相继离世。或许是没有了酒友,或许是年纪大了,酒量不如从前,杨世铨每一顿喝酒的量也渐渐减少了下来。如今,杨世铨喜欢自泡的药酒,每一餐要喝上二两多。虽然家里屋后就是甘甜的地下水,但老人平时也习惯于抿上两口药酒解渴。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将近40年。药酒的方子,是他从一本养生书籍上看到。杨世铨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工整地抄下了每一味药的药名和剂量。记者看了看,其中包括陈皮、牛膝、沙参、肉桂、羌活、白芍、茯苓、枣仁、熟地、枸杞、甘草、杜仲等二十多味中药。“用高度三花酒泡上,一个星期就可以喝了。”
如今的杨世铨,生活简单而规律。每天晚饭后,他就会回到自己的屋子,用一台便携电视看彩调节目,大约10点钟左右,就睡觉了。杨世铨的睡眠质量很好,一觉睡到天亮。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满了一百岁后,杨世铨又多了一个新的习惯——— 早锻炼。每天6点多起床后,要是天气好,他都会出门,在村子里的马路上走上一阵子,一边走,一边做着自己编的体操,活动筋骨,要是兴致好了,还会小跑一段。早锻炼后,回家吃过早饭,杨世铨喜欢在堂屋翻翻书。杨世铨枕头下,有一个塑料袋,里面是一些散落的书籍。这其中,有文言文的古书,也有武侠小说。老人最爱看的是一本尚保存得完整的《七侠五义》,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有些章节都能够随口背出。
午饭后,下午杨世铨就会去家里的菜地看看,给菜地除除草,或者浇点水。虽然儿女都叫他不要干重活,但他还是喜欢站在地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他是村里受欢迎的老爷子
杨世铨生性随和,在与人说话的时候,总喜欢先眯着眼笑一下,然后才打开话匣子。而村里的人们,也都十分敬重这个随和的老爷子。
由于读过几年书,加上自学,杨世铨算是村里能够唱上几句的老人。要是村里谁家有了白喜事,按照风俗,都是请当地有威望的老人去唱丧的。杨世铨从来不拒绝村里人的邀请,随叫随到。即使到了九十多岁的高龄时,依然如此。他还开玩笑地对记者说:“以前从不抽烟的,后来去了,人家总是要发烟,我又不好拒绝,结果现在100多岁还学会抽烟了,哈哈。”
人缘好,让杨世铨在村里也乐趣多多。虽然一百多岁了,村里人依然愿意和他玩耍,甚至还会拉他一起打字牌。记者问他打牌输得多还是赢得多,他又笑了:“那都无所谓,和年轻人打牌就是图个好耍了。”他这句话说出来,明白就里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原来,他口里的年轻人,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了。不过和他105岁的高龄相比起来,还真的都是一些年轻人。
杨世铨就是这样一个逗人喜爱的老爷子,活了一百多年,从未和人红过脸,与世无争。更让人敬佩的是,即使到了100岁,他依然有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豪爽之气,敢于在如此高龄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开始坚持锻炼。或许,在随和的外表之下,他有着一颗从年轻时就未改变的强大内心,而这也许就是支撑着他健康快乐地活下去的主要因素吧。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记者莫林骐/文 唐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