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经怀念过什么吗?
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写了一篇文章。
就有很多人评论,说特别怀念过去的日子。
的确,虽然从前通讯不便,恋人之间常常一别就是永远。
但也正因为如此,
才有了那句惊艳世人的一回眸,“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才有了木心的从前慢,“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才有了鲁迅甜甜的情话,“我寄给你的信,总是送往邮局,而不是信箱。因为,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真心觉得,那个时候的爱情真美。
有时候会想,如果过去的这些才子佳人,活在今天,还会有这么多的惆怅和失落寻觅吗?他们的情丝还会如此绵长吗?
或许不会。
毕竟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动动手指头,按下语音键就能联系,根本没有失联的烦恼。
而在古代,他们的联络方式只有书信。
纸短情长,有些深情,只有笔端懂得。
而晏殊所写词《清平乐·红笺小字》,就是书信传情的经典之作。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诗中的“鸿雁在云鱼在水”,写的就是两种书信的传递形式。
一种是我们熟悉的,飞鸽传书。
闺中女子,日日盼望鸿雁带回远方的恋人的消息。
或是归期,或是身在何处,过的如何。又或者,是他们还活着的消息。
那时候没有一秒钟就可以到达的电邮,等一封信,漫长如一生。
但是慢一点,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慢一点,才能仔细寻觅盼望的爱情。
而另一种比较特别,叫做“鱼传尺素”。
汉末的《饮马长城窟行》一诗,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
丈夫久久不归家,妻子便终日思念,连在梦里都是他的身影。
看着同乡的游子们各自回家,和亲人团聚,她的心一点点凉了。
何时才能等到他归来的消息呢?
就这样,她日复一日地等待......
终于,被她等来了希望。
一位客人突然来访,说带来了丈夫的消息。
她四处张望,望不见丈夫的身影。
却只见客人掏出一个鲤鱼形状的木盒,漂亮极了。
她连忙命仆人打开木盒子,里面装着一封用一尺来长的素帛写成的书信。
果然,这封信来自她的丈夫。
在信中,绵长的思念,化作一句,按时吃饭。
妇人的泪水瞬间沾湿衣襟。
看到他的字,就像见到本人一样,身体因激动而颤抖不停。
积攒已久的离愁别恨,那一刻全都烟消云散了。
在她眼里,全世界的“我爱你”加起来,都比不上这短短一句吧!
全世界的情话加起来,都比不上这一封家书的重量吧!
这一封家书,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确实令人动容。
可见,那个时代的感情,在纸张里,在字句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难买的珍贵;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温情与真挚;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是生怕出错的殷切;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是天遥地远,却怕纸短情长。
三尺素筏,承载着望穿秋水的等待。
那个时候的信件,真的是意义重大。
许久谋面之后,看到字迹,也算是见到音容了;读过文字之后,也算是促膝长谈了;以后,也就凭借着信筏,能睹物思人了。
所以古人写信,总喜欢在信的开头写:见字如晤。
见字如面,没有万卷情书,却有千古的思念。
不得不说,当时的人和人之间距离更近,当时的爱情更忠贞。
在后台,看到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留言:
我想回到过去。夏天热的时候,一根冰棍就很幸福,冬天冻得脚都没有知觉时,一根快要没糖的糖葫芦就会让人觉得很幸福。从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慢,慢的一生只够看一个人……
而如今的我们,不会再去费力费时手写一封信,我们早已遗忘那些横竖撇捺里的情怀,我们习惯了鼠标键盘,习惯了微信扣扣,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再难体会“鸿雁传书”的忐忑和等待,不知不觉中,就与这份浪漫渐行渐远。
或许,动动手指头,按下语音键,就能联络的时代,是比以前快捷很多。
但是,还有几个会在夜半聆听远寺传来的钟声?还有多少人能在悠然地凝望那薄云轻雾?
是否,浮躁的世界尘封了我们的本真,快捷的便利磨损了我们的才情?
所以,我们格外怀念那个淳朴年代。
那些书信中所流淌的挂念,深深浅浅,都击中了人们的心。
或许,“等待”来的爱情,有时候比“秒回”来的更加珍贵。
一封信,可以折得整整齐齐放进信封,收藏起来;而一个微信,几年的记录一个删除就没了。
人为什么会怀念从前呢?
有人说,是因为失去过。
村上春树曾经说过:
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跟从前的不一样了。
在那从前的时光里,有过幸福,但也有过痛;有过感动,但也有过苦涩。
可不管怎么样,那些回忆都随着风,一起飘去了从前。翻越过回忆的你,会成为更好的你,也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人已远去,空留下了许许多多精致隽永的美妙诗篇,至今让我们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