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里,住在圆明园的太后借令妃之手给乾隆皇帝写信,说得到一本《酌中志 饮食好尚纪略》。
乾隆便问太监李玉,是谁把《酌中志》献给太后的?
李玉没有正面回答,只说这是明末内监所著,涉辽一事有所删减,太后得到的,应该是修订后的《酌中志》,想来并无大碍。
从此处可知,李玉是读过该书的,而当时的乾隆皇帝,并没有读过。
那么,《酌中志》是本什么书呢?
不得不说,这是明朝又一本奇书。
作者刘若愚,十几岁入宫,经历了明末宫廷几大疑案。在魏忠贤当权时代,他虽然不愿依附,但身为太监的一员,受命管理文书,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后,被当成阉党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十二年。
他觉得自己是冤枉的,于是效仿司马迁,在狱中发愤著书,把他所看到的各种宫廷之事,详详细细地写了出来。既有对自己的辩白,也有对魏阉的痛斥,还有宫里各种风俗。很多内容,都是文人墨客们所难以得到的内幕。给后人留下了不同于正史所载的很多事实。
最终,他感动了皇帝。崇祯十四年,刘若愚出狱。
很快,明朝灭亡,他的书也流了出来。一些人惊为奇书,将进行节选、删改、出版。因为对于新朝而言,书中二十一章“辽左弃地”以及奴酋和虏等字眼,都是大逆不道的。
这也就是李玉所言的涉辽一事有所删减,太后得到的是修订本。
修订本中,“饮食好尚纪略”一节也是存在的,毕竟只是吃喝玩乐。令妃信中提到七月要吃鲥鱼,太后令内务府进贡,又开了桂花宴,看宫女们放河灯——
那么,在《酌中志》里,对于此事又是怎么写的呢——
七月初七日“七夕节”,宫眷穿鹊桥补子。宫中设乞巧山子,兵仗局伺候乞巧针。十五日“中元”,甜食房进供佛波罗蜜;西苑做法事,放河灯,京都寺院咸做盂兰盆追荐道场,亦放河灯于临河去处也。是月也,吃鲥鱼为盛会赏桂花。
前文我有写到,“当时的乾隆,并没有读过”这本书,那么,后来他是否读过呢?
不但读过,还深有研究,并且御笔朱批,让大臣们予以重视。
《四库全书总目》里提到了《明宫史》——实际就是截取《酌中志》第十六至第二十卷而成——写到,“其书叙述当时宫殿、楼台、服食、宴乐及宫闱诸杂事,大抵冗碎猥鄙,不足据为典要……盖历代奄寺之权,惟明为最重;历代奄寺之祸,亦惟明为最深。二百馀年之中,盗持魁柄,浊乱朝纲,卒至於宗社邱墟,生灵涂炭,实为汉、唐、宋、元所未有……皇上於内殿丛编,检逢是帙,辟其谬而仍存之……乃犹防微杜渐,虑远深思,特命缮录斯编,登诸册府。著前代乱亡之所自,以昭示无穷。”
意思是,这书本来写的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没有多少价值。但里面提到明朝太监之祸,皇上看了这书之后,亲自下令将之编入《四库全书》,以警示后人……
可见,乾隆皇帝也是很重视刘若愚的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