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海瑞深得“民心”,为何却不得“官心”?张居正的做法最有代表性

海瑞深得“民心”,为何却不得“官心”?张居正的做法最有代表性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07 08:31:49
阅读:

海瑞是我国历史上与宋代包拯齐名的人物,他一生忠君为国、死而后已,清正廉洁、嫉恶如仇,面对权贵他敢于直面斗争,为了百姓他敢于死谏皇帝;宵小之徒、贪官污吏闻之色变,普通百姓、正义人士则奉其为神明。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长达34年的仕途生涯中,竟然有15年都是处于赋闲状态,就连治世名臣张居正也不愿重用他。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海瑞的悲剧人生呢?

海瑞深得“民心”,为何却不得“官心”?张居正的做法最有代表性

▲海瑞历史画像

一、海瑞有多得“民心”?

海瑞为官坚持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比如说,他担任淳安知县之时,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逃亡百姓闻之纷纷回归;他上司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多有不法之事,他直接命人捆起来吊打一顿,并没收了其全部银两;再比如说,他任户部主事的时候,给皇帝写了一封《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痛批皇帝只顾求仙问道、不顾百姓死活;还比如说,他初到南京任职,就广贴告示,鼓励百姓提供当地土豪官吏不法线索,为百姓伸张正义。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面对这样的海瑞他们心中自是感激不已,有的甚至将其奉若神明。海瑞最后一次被启用时,他还没有到南京任职,南京城就已经人声鼎沸,就为了看海瑞一眼,有的甚至不惜徒步千里赶到南京,海瑞到南京当天,百姓簇拥而至,道路竟然被堵死。海瑞死后,灵柩走水路返乡,两岸站满白衣戴白帽之人,发丧之日,农民辍耕,商人罢市,恸哭之声响彻天地,祭奠队伍绵延百里不绝。

海瑞深得“民心”,为何却不得“官心”?张居正的做法最有代表性

▲海瑞影视剧照

二、海瑞有多不得“官心”?

海瑞历经4朝,从政时间达到34年之久,除了赋闲在家的15年,剩余的19年内先后担任过知县、州判官、户部主事、右佥都御史、巡抚等职务,虽然每到一处都能造福一方,但却没有一个职务能够为他争取到同僚的支持,反而让同僚对他愈加防范与疏远。

比如说,海瑞任知县时,不到半年下属纷纷请辞;隆庆4年,朝廷任命其为南京粮储督官,结果上任不到一年就与同僚闹矛盾而辞职;隆庆3年,任命他为南直隶总督,上任仅仅8个月就被弹劾,不得不辞职。再比如说,万历登基前十年,张居正把持朝政,大胆任用很多官员,但对海瑞始终弃之不用。还比如说,他的母亲去世以后,他向朝廷申请追封自己的母亲,结果竟遭到拒绝;他一生多次请辞,都没有人替他在皇帝面前为他说话。

海瑞深得“民心”,为何却不得“官心”?张居正的做法最有代表性

▲海瑞影视剧照

三、是什么造就了海瑞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

应该来说海瑞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一心为国却始终得不到施展才华的平台,甚至屡次遭到不公平的待遇,普通百姓的拥戴与官员同僚的打击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哀,而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首先,海瑞的为官之道与当时的官场法则格格不入。海瑞是封建思想的最坚定守卫者,他深信三纲五常、君臣之道,也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回报朝廷、捍卫皇权。他希望建立一个清明无暇的官场,但是明朝到了他这里,已经没有洪武时期那种惩治贪官污吏的强有力领导者。皇帝尚且求仙问道、不问政事,百官又谈何清廉正直,海瑞这种毫无私心杂念的做法,在朱元璋手下可能会大放异彩,但可惜到了明朝中后期,他只能成为官场的另类。

海瑞深得“民心”,为何却不得“官心”?张居正的做法最有代表性

▲海瑞影视剧照

其次,海瑞的偏激行为让其他官员望而却步。海瑞坚守圣人之道,这本无过错,但是他特殊的成长经历让他的思想出现了严重的偏激,比如说,他5岁的女儿就因为接受了“僮某”一张饼,他就活活饿死了自己的女儿;再比如说,他先后结过3次婚,纳过2次妾,就因为无法生育或者没有生儿子的原因,2个妻子被他休掉,还有一个忍受不了压力而自缢身亡,一个莫名其妙的暴卒。海瑞如此偏激的思想,对待自己的亲人尚且如此,其他官员根本不敢与他深交。

海瑞深得“民心”,为何却不得“官心”?张居正的做法最有代表性

▲海瑞和他的女儿影视剧照

最后,海瑞的执着思想让其很难与其他官员相处。海瑞对自己要求很严,对他人要求更高,甚至近乎苛刻,每到一处任职,他都希望自己的搭档能够像自己一样,对于搭档的缺点他从不包容,都是当面锣对面的硬刚,虽然为他赢得了好名声,但是当地的领导凝聚力出现很大的问题,这让统治阶层在进行任命时,不得不把他排除在外。说白了,到了明朝中后期,不管是徐阶还是张居正,疑惑是嘉靖、万历,他们看中的能不能干活,而不是你贪不贪。

海瑞深得“民心”,为何却不得“官心”?张居正的做法最有代表性

▲海瑞影视剧照

综合来看,海瑞是一个好人、清官,一个值得后世传颂的人,但是在当时的统治阶级眼里,他却不是一个能臣,统治阶级可能会宣扬他,但是绝对不会把治世救国的重任交给他。

史料来源:《明史·海瑞传》《万历十五年》《明史》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