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凝雨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仃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直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储中趋。生中数千人,皆方夫婿殊。
这是一首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叙事诗。
美丽的村姑秦罗敷被使君见到后欲霸占为妾,却遭到罗敷的斥责和戏弄,它既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又歌颂了劳动人民敢于反抗强暴的高贵品质。
首章正面描写罗敷的美丽。主要通过环境烘托、器物表现、暗示和侧面描写来实现。开头六句由远及近,交待了主人公的姓名、身份,描写了一个歌舞升平的和平环境,由日而楼,由楼而人,由人而至采桑,渐渐地把人突出出来;喜善蚕桑这种概括方式,还使人想象出女主人公平时劳动的情景,说明她热爱劳动的本质。
接着用使用的器物来烘托人物,“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桑篮如此的精致美丽,由此可知女主人公的风采了。继而写服饰,暗示罗敷之美:发式是俏丽的“倭堕髻”,耳朵上戴着闪闪发光的明月宝珠,裙子是鲜艳的黄绫,短袄是紫绫的,通过这艳丽华贵的衣饰,衬托出这位佳丽的美。接着又从侧面描写,烘托罗敷的美。赶路的人看见了罗敷,放下了担子,捋着胡子出神;少年看见了罗敷,忘情地脱下了帽,只戴着束发的纱巾;耕田的忘记了犁地,锄地的忘记了锄田;以至于引起了家庭的怒怨,夫妇间的不和。诗人不用正面描写,而用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忘神失态,烘托出罗敷动人的美貌,为下文的情节做了铺垫。
第二章写罗敷的拒婚。这一章几乎全由对话构成。通过对话,揭示了使君丑恶的灵魂,歌颂了罗敷不慕富贵、敢于反抗强暴的心灵之美。使君坐着五马拉的车,见到美貌出众的罗敷便马上停车,派人了解,继而吐露了明为求婚、实为霸占的目的。这些话全是小吏的来往传达。罗敷到使君的面前,面对面地斥责:“使君一何愚!”这个年轻的村姑,竟然当众斥责五马之车上的使君,这需要何等勇气!接着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使君的“求婚”。继第一章所写的罗敷的貌美,又写了她不慕权势,在爱情上忠贞不二,表现了她的心灵之美。
罗敷正面拒绝了使君的无理要求,并斥责了他,接着从权势、经历、职位、相貌、风度等方面夸丈夫,以期压倒对方。先述说丈夫官位的显赫,光是随从就有千余骑;再说丈夫的豪富,马的饰物是黄金做成的,腰中的宝剑,价值超过千万;经历更是与众不同,从15岁到40岁,平步青云,现已位居太守之列;不仅如此,仪表更是非凡,皮肤白皙,髯须稀疏,在官府中走来走去,派头十足。最后两句是众人的夸耀之辞。这席夸夫之词,使得堂堂的使君相形见绌,自讨没趣。
这首诗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罗敷的采桑和拒婚,就其基本性质来说是现实主义的。
“善蚕桑”是一种概括,可以使人联想起她热爱劳动的农民本色;拒婚,说明她不慕富贵,爱情坚贞如一,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实有的;另一方面,罗敷的采桑、拒婚又是被理想化了的,采桑时的服饰、衣着、发型,这一切都使她的天生丽质更动人,拒婚时严谨而机智,都带有浪漫主义的情调。
前后两章的正面、侧面描写使这首诗更富有情趣。衣着打扮是正面写罗敷的美,行者、少年的忘神失态,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写丈夫的权势,“东方千余骑”是侧面烘托,“夫婿居上头”是正面描写;写丈夫的仪表风度,“为人洁白皙”等是正面描写,“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是侧面烘托。
这类的描写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夸张的成分,不但更好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美和心灵美,也将这一形象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