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中有很多精巧的诗篇,虽然有的篇幅比较短小,但是体现出了诗人别出心裁的构思。虽然有很多的古诗并不太为人所注意,带着其中就有着非常耐人寻味的细节描绘。
比如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一首唐诗就是如此,一首不为人注意的五绝小诗,却有弹错琴觅知音的古诗。虽然这一首古诗的主题是音乐主题描绘,主人公的形象更是引人遐想。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唐诗就是唐诗300首当中的经典诗篇,李端的《听筝》,题目当中都看得出,就是一首描写听人弹古筝感触的主题内容。在古典诗词,乃至于古典文学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诗篇,他们把一切都形象化了。无论是现实生活当中的花朵美人,还是音乐之声,都可以和人的修养和人的道德追求产生关联。
这首古诗其实也是如此,题目似乎晓得是因为听人弹古筝所发出的感触,但是描写的内容就有另外的追求。“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诗歌的一开始就引出了弹筝的主人公,而且把古筝的声音之美写的出来。
但是后面的诗句却有一个明显的转折。按照一般的写法,全文引出了主人公弹琴的形态,而且还把古筝的声音描绘了出来,此后可能运用比喻或者想象的方式,进一步的描绘古筝音乐之美,但是诗人就是从另外的角度,使得这首古诗的主题发生了转变。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弹古筝的主人公想尽了办法得到周郎的青睐,你看他故意的拨错了古筝弦。古典文化当中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历史故事,在这这首古诗当中也有这样的表达。抒情主人公为了寻求知音,而故意弹错琴弦,就是为了能够寻求得到知音的注意,因为真正懂得音乐的人,会发觉到她弹错了。
古诗的主题思想非常的精巧,在一般的诗词作品当中并不常见。而且主人公的形象也是从侧面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第三句当中的“周郎”引用的是周瑜的典故,三国时代的周瑜乃是一代风流浪子,不光对于军事,对于音乐也有很高的造诣,所以这首古诗当中用他的历史典故,就是为了把寻求知音这一成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主人公的形象是一个闺中的女子,通过古筝声传达出思想情感,传达出对于知音的渴望。20字唐诗从侧面描绘出了她的形象,实在是引人遐想。
- 上一篇:明月湖上龙舟竞渡
- 下一篇:上联:莫愁前路无知己;求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