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千古漫思,诗话中秋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千古漫思,诗话中秋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3-06 04:35:23
阅读:

正是渐渐到了李白写"络纬秋啼金井阑"的时节。白露已过,霜降未至,夜来雨落寒气顿生,白日又可见天高气爽,暖风阵阵,秋便踌躇多思着移到仲季,是为中秋。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千古漫思,诗话中秋

所谓"孟仲叔季",是古代排序先后长幼的说法,在言季节时就只用"孟仲季";一年十二个月,四个季节一个季节三月,"仲夏"、"仲秋"便是每个季节的中间,仲秋即秋季第二个月,农历的八月,如今把八月十五称为"中秋"可谓名副其实。

"秋,禾谷熟也。"秋天是天气转凉,庄稼成熟的季节。对于以农耕为本业的古人而言,一年当中最丰裕的时候莫过于秋。丰收之后,自当庆祝。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千古漫思,诗话中秋

我家住在南方,中秋节时老城区里的公园便会在广场上亮起在中秋前夕架起的大灯。这两年街边又多了彩灯,去年的中秋便一并亮着,光华灼灼。中秋时节说热不热、说冷不冷,沿袭了自古以来欢乐美好的佳节氛围,人们也都愿意到街上来走一走,街巷之间都可以看见挤在一团出游的人,或是两人牵手,或是三五好友。灯光从市中心一直覆盖到远离中心的江边上,两岸架了喷泉彩灯,有玉兔像,也有仙子像,照得人间明亮,也算填补了无月的遗憾。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千古漫思,诗话中秋

中秋必提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月亮自古以来就和中秋紧紧联系在一起,唤起千古漫思。

我们一直和月亮是有着深深渊源的。《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即早在周朝,古人逢此时就要迎寒祭月,设置香案。昼有日,夜有月,远古时候大地上没有那么多的人造光源,自然的光明给人类提供安全和便利,在不够了解宇宙知识的时候,日月在人们心中是同为神圣之物的,故"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上至下,传到贵族之家,再传到民间。天子祭拜,百姓庆祝,渐渐合在一起,中秋节便包含了多种美好寓意。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千古漫思,诗话中秋

时过境迁,周天子不再、上古之民不再,月亮却亘古长存。所以张若虚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苏轼也问,"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月亮到底是没变的那一个月亮,从秦到汉,再从上古到今日,而人生与之相比就会突然显得十分短暂。由此,中秋节作为一个被观月、赏月、品月注入灵魂的节日,自此被赋予无尽的人生思考。

纵向的对比,把中秋月圆变成一个穿越古今的时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即便是有了声名功禄的文人,在这亘古不朽的月亮面前,也要低头自问;而芸芸众生之一的我们,在中秋想起一年前自己也许在这一天看过同一个月亮,又或是十年前在这一天看过同一个月亮,或也不免有恍若隔世之感。正如在跨越人生阶段的节点上的人,今年中秋月下共同欢聚的人,或许明年就在千里之外。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千古漫思,诗话中秋

人生最伤感时之一,莫过于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照着长长时光中的一个点的月亮,像安慰,又像警醒。因而在对月自视时,人们总要求一个不心空,那最好便是人生圆满,此夜欢聚。

所谓"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时光易逝,佳期如梦,人们中秋见月总是要把自己的亲人好友携上,亲身感受难得的"拥有感"。

正如《红楼梦》中的中秋佳会就有极详细有趣的描写:第一次中秋之夜,两个文人对月感怀饮酒,吟诗作对;第二次是贾府内,提到上至"老祖宗",下至曾孙媳妇,一大家内眷一起玩到深夜才散;第三次则极详尽:先写节前各处馈赠月饼、西瓜等物品,再写中秋府内祭月的风俗:"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名状",燃香秉烛,阖家团聚,实在热闹;又写家宴,能到的家里人都到了,而且"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贾母还"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待到月至中天,又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又奏清笛共赏;另一边则是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小姑娘一起对着"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的景色,一起联句作诗,写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样的清雅词句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千古漫思,诗话中秋

能聚在一堂虽是好事,可谈到聚必想到散。月有阴晴圆缺,中秋的月是一年中最圆满时,月圆人若缺,不免沮丧,故即便阔达如苏轼,也免不了有"明月易低人易散"之言,而此时他正与弟弟苏辙相隔千里,虽然自小兄弟情深,但因为仕途多舛已经多年未见,还不知未来是否还有机会见上面。怎么办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如何想,苏轼他也不知道,但其实也并不重要,毕竟确确实实不论身在何方,此时此刻他们仰望的是同一个月亮。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千古漫思,诗话中秋

昔日吃同一盘菜,喝同一壶酒的父母、手足、好友,如今分不了同一个月饼,至少还能赏同一个月亮啊。

唐人似乎总要乐观些。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心宽意远,读起来便胸怀开朗。以放浪形骸之外为名的魏晋人对着月亮也能言"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在他们眼中月亮的形象便找回了最原本的模样:长夜里给予人慰藉和光明的使者。月明千里,故人自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千古漫思,诗话中秋

一年之中秋,不仅月圆满,也是这一年逐渐圆满的时候。秋与月,虽美好,却都预示着寒冷与长夜的降临,是启发人宁心静气,思考沉淀的存在。又是一年中秋月圆,一岁光阴已过去大半,何如洗盏更酌,莫负良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