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有时就是那座记忆中的地标,貌似远在天边,其实,一个念头就可以到达。有它,记忆可以激活,仿佛一把打开尘封故事的钥匙,开启一个人的童年记忆。
对月楼,对于昆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地标。
过去,它叫酒杯楼,楼形别致,是一对弯曲的、圆弧形的楼,与普遍见到的方形建筑风格迥异。
正是因为与众不同,酒杯楼成为了老昆明人的集体记忆。
时间回到1944年,为纪念云南作为第一个把日本人赶出本省的省份,在原云贵总督府的旧址上修建了胜利堂建筑群,最初名为“志公堂”,随后改为“中山纪念堂”,1946年落成时改为“抗战胜利纪念堂”。胜利堂从设计之初,其外形就饱含了对抗战胜利的纪念之意,之后修建的道路和建筑形似酒杯,凸显了“举酒双杯庆胜利”的寓意。
胜利堂建筑群卓尔不凡,“酒杯楼”的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外型建筑与胜利堂浑然天成,外观是两栋相连的三层姊妹楼对称分布,环抱胜利堂两侧,作为建筑群中酒杯样式的存在,成为了世界上稀有的弧形建筑。
据说,圆形建筑世界上仅有三座,包括美国纽约的熨斗楼、上海的武康大厦和昆明的对月楼,但对月楼是仅有的一座弧形建筑,所以建造难度更大,更稀有。
由于修建在昆明中心五华山附近,酒杯楼自建成后就成为昆明的地标,临近酒杯楼熙熙攘攘的花鸟市场曾经是昆明人散心休闲的好去处,路过时一次次的偶遇,使酒杯楼自然住进了昆明人的心里。
正如所有的美好都有归于沉寂的一天,酒杯楼在几十年的使用中由于缺少维修,慢慢陈旧下来,甚至变得伤痕累累,残破不堪,一度到了面临拆除的地步。
楼是可以拆掉,可是住在昆明人心中的影子,却不是那么轻易能拆掉的。
看着心中的地标渐渐暗淡,酒杯楼不再鲜亮,昆明人发出了“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叹,不能使美丽的酒杯就这么沉沦“空对月”,这也是“酒杯楼”改名“对月楼”的缘起。
在各界的呼吁和努力下,对月楼终于被保护下来了,迎来了设计过大理著名精品酒店喜林苑和云南老君山格拉丹帐篷酒店的设计师唐蕾。她无数次往返于中欧之间,淘回了上百件古董家具,把对月楼从内到外打造成了“真正的古董”。
对月楼所有家具都是欧洲淘来的精致古董真品,从路易十三时代的写字桌到拿破仑时期的手扶椅;从波旁王朝的大书柜到蒸汽时代的纯铜吧台;再加上近代Art Deco风格,上了发条还可以准点报时的挂钟,每次在大堂响起,都让人能瞬间穿越回那些纷繁华丽的时代。
由于弧形楼空间局促且变化大,翻新的对月楼外观完全保持原有风格不变,内在则请古建专家重新做了一副钢筋铁骨,比重建的工程浩大多了,但这也使得对月楼能够因地制宜、因房设计,做到“间间都不同,间间有看点”。
少女心的粉红、少妇魅力的深红和时下流行的莫迪兰,不同风格的色彩和装修把对月楼装扮的如同一本常读常新的书,走进每个房间之前,都无法预料会看到何种景致,进去之后,又为不同的巧思打动。
有几间特别有意思的房间值得一提,相对端头圆弧的房间,被改造成了浴室,大的放了浴盆,小的设了淋浴,试想在装满阳光的午后,在这样的环境里沐浴该是多惬意啊。
还有一间星空房,爬上旋转楼梯进入二层,打开顶窗,就可以和心爱的人一起数天上的星星,共剪西窗烛。
与对月楼的第一次相遇,住进了温暖的红房,深沉暗雅的底色给人一种沉静古朴的感觉,古董桌上写字、欣赏房间内配置的王晶油画、喝着温好的玫瑰红枣茶,浓浓的暖意心头萦绕。
住进去的那个早晨,打开老式铁扣格子窗,看着昆明老街上悦动的人群和临近的古建筑,仿佛瞬间回到了对月楼刚建成的民国时代,房间里拨动的按钮、餐厅里低沉的《梭罗河畔》音乐、老式电扇、门牌,每一个细节似乎都在穿越…
这样的氛围,使我渐渐进入了那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精致时代,梳着光洁的波浪头,踩着厚底高跟鞋,提着精致的手包,走向了那场即将到来的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