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推崇仁爱,墨子推崇兼爱。一个儒家,一个墨家,他们的主张,都有博爱的意思,
代表孟子仁爱思想的名言,就是《孟子》里的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名言,则是《墨子.兼爱中》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两句很难让人看出有什么区别,但儒墨之争又相当激烈,那到底仁爱和博爱有什么区别呢?
有区别,区别还很大。关键之处,就在于其中的两个字,孟子用的是“以及”;墨子用的是“若视”。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的“以及”,意思就是首先要爱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父母子女,然后再推己及人,想到别人也和自己一样,也有父母子女,也有亲人,他们也爱自己的亲人,所以才去爱别人。但是,爱自己的亲人和爱别人的亲人,它是有区别的;爱人和爱物,也是有区别的。
《孟子.尽心上》中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也就是说,对于万物,只需要爱惜,但不需要用仁德对待,因为它们毕竟不是人。对于老百姓呢,只需要仁德,但不需要亲爱,因为百姓毕竟不是自己的父母。
所以孟子的仁爱是有等级的,有先后次序的,越是亲近的人,爱的越深、越多;越是疏远的人,爱的就越浅、越少。并不是平等无差别的爱,有差别,这就是“仁爱”。
墨子的兼爱用的是“若视”这个词,意思就是直接把别人的国家看成自己的国家;把别人的亲人看成自己的亲人;把别人看成自己。爱自己多少,就要爱别人多少;爱自己父母多少,就要爱别人父母多少,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分毫不差。这就是“兼爱”。
墨子的兼爱,看起来很好,很诱人,人人平等,大同社会,所有的人都同等的爱别人,也得到别人一样的爱。大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相互关爱,团结互助,没有怨恨,没有矛盾,没有战争,这真的是人间天堂,这正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呀!
但是我们不免要问,这个理想现实吗?有可能实现吗?
孟子认为不可能。《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了一次孟子和墨子信徒的辩论,这次辩论大家并没有见面,只是隔空喊话。墨子信徒说,你们儒家不是说,古圣先贤爱护人民就像爱护婴儿一样吗?婴儿又都是相同的,可见这还是“兼爱”。孟子就讲了,一个婴儿眼看着要掉进井里了,谁看到都会营救,这跟是谁的孩子没有关系,这是出于人的天性,是人的恻隐之心,而不是什么“兼爱”。
所以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是很可笑的,不会有人相信的。他说墨子的信徒果真能够爱邻居的孩子,跟爱自己哥哥的孩子一样吗?不可能呀!爱兄弟的孩子肯定比爱邻居的孩子多一点,这是人之常情,这是人性。而儒家讲的仁爱,是建立人性基础上的,是从人人都有的“亲亲之爱”出发,再由此及彼,向外推广延伸,这样才是比较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