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牡丹的原产地,牡丹在中国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较为广泛。从东北三省到南疆边陲,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皆有牡丹的野生资源和人工栽培的分布。由于气候、历史、人文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国牡丹栽培种群的分布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主要栽培区域的现状。
大致可分为三个种群:一是以甘肃紫斑牡丹为代表的耐寒性牡丹;二是以安徽铜陵牡丹为代表的耐热性牡丹;三是以河南,洛阳牡丹和山东菏泽牡丹为代表的中原牡丹。
耐寒性牡丹的分布状况及特点
耐寒性牡丹种群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以及辽宁、西藏的部分地区。甘肃的紫斑牡丹形成了耐寒性牡丹相对集中的栽培中心,由于产地气候冷凉,低温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较适宜牡丹的营养生长。故这些牡丹表现为植株高大,叶柄细长,叶片狭窄,花型的演化程度相对原始,单瓣、半重瓣的花型较多,重瓣花型较少。在紫斑牡丹种群中花瓣基部多带有一些深浅不一的紫色斑点。
耐热性牡丹的分布状况及特点
部省(市)以及安徽、四川耐热性牡丹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云商等商部重相对集中、规模宏大的部分地区。其表培中心为安徽的铜陵和浙江的杭州,者当为制酸的风属山社丹。这类社丹基本为自色或浅粉色单瓣社瓣,且年生长量大,根系发达,故作为中药材—源之二。示年来,铜股非丹作为其他出丹品种的观赏搭配,特别是作为观赏牡丹的嫁接材料,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广泛应用。
中原牡丹的分布情况及特点
中原牡丹是中国牡丹的主体部分,是中国牡丹的主要栽培中心。这除了受中国的历代王朝占据中原的政治因素和历史原因影响外,还与中原四季分明的气候和比较适宜牡丹的生存条件有关系。中原牡丹种群的分布,主要在河南、山东、河北、北京、陕西、山西等省(市)以及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区。典型的代表为洛阳牡丹和菏泽牡丹。中原牡丹品种较多,其重瓣和起楼花型较多。作为栽培品种,不仅引种到国内各地,同时也引种到世界上很多国家。
中国牡丹的野生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发现云南的横断山脉、甘肃的乌鼠山、四川巴山、河南阳山、陕西秦岭山脉、湖北鄂西山地、山西的吕梁山脉、台湾的大管山和大塔山等,均有野生社丹的分布。随着牡丹野生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将不断地促进中国牡丹裁培事业的发展。
每年春季花后,芽胚即整林牡丹由花、蕾、根、茎、叶、干。芽等很感一】都芽衣张开,叶芽长在干和嫩基之间形成,到秋冬季节,芽在渐大。到茎上分枝生叶,花茎高约1尺出,到四月初,花苞从叶芽中抽出,花茎渐高,茎顶只生一花。叶柄长而互生,从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叶,每批为三又九叶(因品种不同,多者一鉴生十余批叶),到上端一又三片,近花部分是单叶。花范又分小蕾和大蕾。
花带由上下两层弯片组成。上有大弯三片,下有小尊(复尊)六片。花头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状如小石榴,雄蕊由蕊头和蕊丝两部分组成。
牡丹由野生变家种后,因环境条件变化及人工不断地选育和栽培,除花色、充型、花期早晚有变异外,而且在株的形态、根的长短和租细、叶的色泽和形状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异。
牡丹挥发油成分
牡丹花挥发油已鉴定出49种成分,主要是含有天然香味物质,如香茅醇、香叶醇、芳樟醇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话烯及烃类化合物,如十四烷酸、十六酸、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3,3-二甲基-双环[2.2.1]-庚烷-2-酮等。
利用固相微萃取装置(SPME)顶空提取牡丹花的挥发性成分,通过分析10个品种的牡丹花,共检测出34种化学成分,其中多数是烷烃,且所含烷烃种类基本相同,但不同品种所含的天然香味物质如香茅醇、烯类、酯类等不同,导致其香味各异。这些天然化合物在食品、饮料及日用化工产品中可作为纯天然添加剂加以利用。
通过对牡丹花瓣中脂肪酸组成的定性和定量测定,以及不同时期花瓣中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花瓣中含有多种重要的高级脂肪酸,主要以棕榈酸(C160)、亚油酸(Cis:2)和亚麻酸(Cs3)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功效,如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可以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对于合成磷脂,形成细胞结构,维持一切组织的正常功能,以及合成前列腺素,都是必要的。亚麻酸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肿瘤转移、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研究结果显示,牡丹花瓣中蛋白质,K、Ca、Mg、P、Se等元素及维生素B1、维生素B,和类胡萝卜素等含量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天然营养保健资源。
此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牡丹花中多酚类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和10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牡丹花瓣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所含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牡丹花中主要含6种金属元素:铜、铁、锌、锰、钻、镍,这些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从营养保健角度分析,牡丹花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可利用的食疗资源。
- 上一篇:陆启成楷书《墨池记》
- 下一篇:母亲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