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戚继光给后世留下一伟大建筑,连外国人见了都佩服不已,至今尚在

戚继光给后世留下一伟大建筑,连外国人见了都佩服不已,至今尚在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19-11-17 21:13:09
阅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则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a href='https://www.edusy.net/tag/qijiguang_167_1.html' target='_blank'>戚继光</a>给后世留下一伟大建筑,连外国人见了都佩服不已,至今尚在

之后的各朝各代,对于长城都有修建。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

明朝早期最大的威胁就是盘踞在北方的蒙古族,所以,明朝统治者倾全国之民力,在北方交界修筑了长城。但是,说起明朝北方边防,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戚继光,戚继光对明朝北方防务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在加固蓟镇长城上,戚继光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戚继光给后世留下一伟大建筑,连外国人见了都佩服不已,至今尚在

朱元璋建国后,派徐达等人修筑了包括蓟州长城在内的二十九处长城关隘。在朱元璋之后的几位统治者虽然也一直在修建长城,但是,其工程的规模都不大,真正称得上大规模的长城修筑还得是隆庆年间戚继光完成的。戚继光修建的长城十分复杂,从城墙、地台、烽火台等一应俱全,基本满足了所有的御敌与通信条件。

在修筑长城前,戚继光曾来到塞外实地考察。

考察之后,他觉得:此前明朝修筑的长城高度不够,厚度也不够,而且随着年久失修有许多部分已破败,根本就没有抵御入侵的效果。除此之外,明朝长城中虽然有些“小台”,但是,这些“小台”的作用着实有限,既不能让士兵藏身其中,又无法储备大量的军备物资,并且,每个“小台”之间又没有直接的联系手段,蒙古人若是入侵,只要万箭齐发,长城上的守军就无法抵御,根本没有辅助作战的意义。

戚继光给后世留下一伟大建筑,连外国人见了都佩服不已,至今尚在

在了解到蓟镇长城的缺点后,戚继光上奏道:“蓟镇长城长达两千里,由于年久失修多处损坏,与其每年翻修毫无收益,倒不如提高城墙,修建高五丈的三层烽火台,每个烽火台中能够容纳百人,站在台上视野宽广,烽火台又能储备充足的军粮武器。”隆庆批准了戚继光的工程,在隆庆三年,戚继光带着兵卒民夫来到蓟镇开工。

经专家鉴定,金山岭长城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障墙、文字砖、挡马墙,被誉为金山岭长城的“三绝”。它依山设险、凭水置塞,雄城崎岖似钢墙铁壁。雕楼林立,如甲兵护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并且,以其视界开阔、敌楼布满、修建防护系统功用独特而著称于世,是现保留最无缺的一段明长城,连外国人来之看后都无不称奇。

戚继光给后世留下一伟大建筑,连外国人见了都佩服不已,至今尚在

戚继光亲自作为督工,要求极其严格,对工程的每个部分都力求尽善尽美。戚继光命人将城墙的类型分为三等,两侧都有砖头的叫做一等墙,单侧有砖头的叫二等墙,未包裹砖头的石头墙则为三等墙。并且,所有战略要地的城墙全部采用一等墙,有工人偷工减料一律严惩不贷。并且,除了城墙外,戚继光还监督修建了若干空心敌台。

那么,何为空心敌台?其实,就是前文我们说到的五丈三层的中空烽火台,在戚继光的《练兵杂纪》中就有对空心敌台的描写:

“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四、五十步,或二百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中间空豁,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

戚继光给后世留下一伟大建筑,连外国人见了都佩服不已,至今尚在

之后,经过了五年的艰苦施工后,蓟镇长城终于竣工。在验收检查的过程中,戚继光发现长城守军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战争并不常有,边防士兵时常处于清闲的状态,所以,难免会产生倦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戚继光在经朝廷批准后,从浙江调来几千名战斗力高涨的精兵,安排在各地长城军中,让这些士兵成为军中的楷模和表率。

这些浙江精兵都是曾经与戚继光共同抗击倭寇的戚家军, 他们不但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又经受过战争的洗礼。在训练长城守军的过程中,戚继光对守军的要求与对戚家军的要求别无二致:一是、每天的训练不能马虎,二是、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戚继光在校场指挥时,命令每个士兵要将训练视作战争,从熟悉指挥官每个命令到辨别各种旗语、金鼓号令,再到各类武器的演练,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长城守军。

戚继光给后世留下一伟大建筑,连外国人见了都佩服不已,至今尚在

除了单兵作战能力外,戚继光的训练还格外重视战术训练。

早在抗击倭寇时,戚继光就经常根据战场地形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绝不千篇一律。戚继光将蓟镇大体分为三种战略地形:其一、为内地百里平原;其二、为靠近边界的“半险半易”之地;其三、为边境外复杂崎岖的山谷。并且,戚继光还制定了马、车、步三种战术,分别应对三种截然不同的地形。

三类兵种相互配合,如战车结成方针,马军穿插其中,步兵在阵前设置拒马,能够有效阻止善于马站的蒙古人。可以说,古往今来,后人都赞戚继光军事才能出众,却很少有人知道戚继光在非战争时期也为边防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关戚继光的丰功伟绩时至今日仍在长城沿线流传。

参考资料:

【《明史》、《明长城》、《练兵杂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