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战国前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焚书坑儒之后,墨家一蹶不振。但在战国时期,墨家学说显赫一世——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人不归杨,则归墨。鄙人今献解析《墨子》的札记一篇,以追忆昔日墨家学派之辉煌。
一、墨子兼爱思想的产生
东周时期诸侯割据,混战不已,百姓民不聊生——杀人盈城,杀人盈野。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一记药方——兼爱。
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是于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皆自利,不相爱。若能视人身若其身,视人家若其家,视人国若其国,则人不相争,家不相乱,国不相攻。便会天下太平,百姓们才能幸福安乐。
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墨家精神
墨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研习儒学。后来自立门户。墨子精神的产生,源于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孔子的仁,有三个标准:最基本的标准是“亲亲”,即“首孝悌,泛爱众。”此乃人之常情,世人皆可为;更高一层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良好家教之人以及孔门三千弟子,皆可为之。最高的标准是“己欲立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即使是尧、舜和孔子本人,都有所不及。在这一大原则问题上,孔子十分务实,仅将前两个标准,作为儒家弟子的行为规范。
而伟大的墨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将仁的最高境界“己欲立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墨家的行为准则。
墨家学派创立后,后世的儒家为了区别儒家与墨家,将仁的最高境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逐渐淡出。此后儒家之仁,一般不包括第三种最高境界。
三、圣人墨子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早已给后世的墨子以评价——圣人:
子贡曰:“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孔子曰:“何止于仁,必也圣人乎!夫仁者,己欲立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尧、舜亦有所不及。”孔子认为,若达到了仁的最高境界,便是无可争议的圣人。
孔子给墨子的评价,无论是孔门子弟,还是其他学派,都无人提出异议。笨笨对此亦十分赞同,并进一步论证:
《墨子·贵义》篇有墨子的言行:
墨子自鲁即齐,顺路探望故人。故人谓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止也。”墨子曰:“今有十人,一人耕而九人逸。食者众而耕者寡,耕者不可不益急。今天下莫为义,子当劝我也,何故止我?”
在《鲁问》中又有记载:
鲁人之子师从墨子,后来在守城时战死。鲁人埋怨墨子,墨子却认为,墨家精神就是为天下人的幸福而献身,为自己理想而死。鲁人之子是“学成也。”
墨子此言此行,凡有良知之人,莫不为之动容。
当相强大的诸侯谋划攻打他国时,墨子都会去游说,希望消弭战争。一旦游说失败,墨子则率领墨家弟子帮弱国守城。因此,墨家学派铁定成为魏、齐、楚等强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墨子每次游说诸侯,都有生命危险。诸侯没有诛杀墨子,是因忌惮墨子的圣人之名。笨笨私下臆测,墨子一生,很可能遭到过多次暗杀。墨子宣扬自己学说,其风险比孔子高出千百倍。
墨子为了天下人幸福,无私奉献,并随时准备为天下人而献身。比西方的基督耶稣更伟大。
四、圣人墨子与基督耶稣
耶稣用自己的血,洗刷世人罪恶。虽然可歌可泣,但却是有条件的——“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籍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若得到耶稣之爱,进入天堂。必须买他的门票,成为耶稣的粉丝——基督徒。若不买耶稣的门票,无论你多么正直和善良,都无法得到他的爱,甚至要下地狱。
而墨子不需要世人买他的门票,他就带领墨家三百弟子,为天下人奉献,甚至献出生命。
墨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是最广博的。耶稣的爱则是有条件的,是狭隘的。和伟大的圣人墨子相比,基督耶稣也显得渺小。
五、对孔子的批判
《墨子》一书,对儒家进行了猛烈批判。甚至还对孔子进行人身攻击。尽管有点过火,起码有两点,是很中肯的:
其一:孔子的规矩太多了,“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孔子太难伺候了。最终齐王听从了晏子的劝告,疏远了孔子。
其二:墨子在《节葬》中,对儒家的厚葬久丧给予批判。认为厚葬会导致“匹夫贱人死者,尽家资;诸侯死者,虚国库。”久丧的危害更大“守孝三年,王公不能为政,刑政必乱;百姓不能务农,衣食之财必不足。”结果是“国家必贫,人民必寡,百姓出无衣,入无食。”
当然,墨子并非反对孔子久丧主张的第一人,“朽木不可雕”的宰我就曾向恩师发难:“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并且还振振有词,有理有据。把孔子气的吹胡子,瞪眼睛。
儒家的厚葬久丧思想,虽是孝道的表达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墨子的节葬思想,是为百姓利益计。这一主张是务实的,也是可取的。也是墨子思想的精华之一。!
七、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墨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故墨子的很多思想,都源于孔子:
墨家的核心思想兼爱,就是源于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所染》中,阐述了群臣贤良奸恶对国君的重要影响,强调了择人识人的重要性。墨子的这一思想,便源自孔子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道不同,不相为谋”和“无友不如己者”。
墨子在《非命》中,对“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观点给予批判。墨子认为社会的治乱与天命无关,而是有人事决定的。并指出,天命之说,是“暴君之所为,惑众愚民”之举。墨子的这一观点,便是对孔子“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的继承和发扬。“非命”是墨子思想最精华之处。后世的荀子将这一精华发挥到极致——提出了系统、完整的人定胜天思想。(详见荀子的《天论》和《非相》)
此外,《墨子》诸多篇章中,均可见儒家思想的印记:“若不尚贤,则入不孝父母,出入无节,男女无别”;“无君臣、上下、长幼之礼,是以天下乱焉”;“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必行兼爱。”
墨子还在《兼爱》《所染》《尚贤》《七患》等多个篇章中,引用儒家经典《尚书》和《诗经》之言,行文颇具儒家风格。似乎是墨子在向世人声明,我墨翟出身儒家。
六、墨家的落寞
焚书坑儒之后,显赫一时的墨家一蹶不振,彻底落寞。墨家学派为何落寞,原因有二:
其一,墨家的分裂及焚书坑儒:孟胜帅墨家180名骨干自裁之后,墨家四分五裂。各事活动,互相打压。致使墨家的社会影响力大大减弱了。秦墨借助秦国的力量,消灭了齐墨、楚墨等东方墨家。而秦国也在秦墨的帮助下一统天下。但在焚书坑儒中秦墨又被卸磨杀驴。此后墨门的传承基本上就断绝了。
其二,墨家思想自身:墨家的毫不利己,无私奉献的兼爱思想境界太高。即使尧舜和孔子都有所不及,普通百姓就更不用提了。而儒家的仁爱更务实,“首孝悌,泛爱众。”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所谓“道不远人,道远人不可以为道。”此外,墨家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太强,核心思想都是针对诸侯混战的乱世。而儒家与墨家相比,时代局限性强的,只有正名和周礼,即使淡化了这两点,儒家文化依然博大精深。
七、物理学家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力学、光学、声学等多个领域:
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说:“力,形之所以奋也。”同时,墨子指出物体在受力之时,也产生了反作用力。
墨子还提出了“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也。”的观点,意思是物体运动的停止来自于阻力阻抗的作用,如果没有阻力的话,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此观点,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先驱,比同时代全世界的思想超出了1000多年,也是物理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关于杠杆定理,墨子也作出了精辟的表述。他指出,称重物时秤杆之所以会平衡,原因是“本”短“标”长。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说,“本”即为重臂,“标”即为力臂,写成力学公式就是力×力臂(“标”)=重×重臂(“本”)。现在把杠杆定理称为阿基米德定理,其实墨子得出杠杆定理比阿基米德早了200年,阿基米德定理应改之为墨子定理才对。
墨子还对斜面、重心、滚动摩擦等力学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在光学史上,墨子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行光学实验,并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研究成果有小孔成像等原理。
八、数学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墨子所给出的数学概念主要有:
关于“倍”的定义。墨子说:“倍,为二也。”如二尺为一尺的“倍”。关于“平”的定义。墨子说:“平,同高也。”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定理“平行线间的公垂线相等”意思相同。关于“同长”的定义。墨子说:“同长,以正相尽也。”
墨子的三点一线观点在后世测量物体的高度和距离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弩机上的瞄准器“望山”,以及步枪上的瞄准星,都是据此发明的。
九、工程师
墨子是一个精通机械制造的工程师,在墨子与公输般进行的攻防演练中,已体现的淋漓尽致。墨子还研制出一种木鸟,能够持续飞行一天。墨子所造的车子运行迅速又省力,且经久耐用。
墨子还精通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在《墨子》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以及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
今天,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墨子的“非攻”主张终于被世人认可。但并不是通过“兼爱”实现的,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数千万条鲜活的生命血换来的。墨子在天有知,不知是喜悦、欣慰,还是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