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儁去世后,慕容恪作为首席辅政大臣,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在慕容恪的统筹协调之下,燕国很快安定下来,从先帝慕容儁去世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慕容恪励精图治、礼贤下士,再加上慕容恪为人谦和、低调,虽然贵为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从来不骄横跋扈,在对待其他辅政大臣时,凡事都与阳鹜、慕容评商议而定,每次见到四朝元老阳鹜,都主动行礼,彰显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朝堂民野的一致好评。
在用人方面,慕容恪不避亲疏、任人唯贤。最能体现的就是慕容垂和李绩了,古语有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慕容垂虽然是慕容恪五弟,但是慕容恪确实量才使用,在慕容恪辅政当国期间,慕容垂如鱼得水,充分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一扫之前慕容儁时期的压制和郁闷;而在任用李绩的问题上更是体现了慕容恪任人唯贤的作风,李绩是慕容儁临终前交代慕容恪要重用的大臣,李绩也确实忠心为国、敢于直言进谏,慕容恪屡次向慕容暐请旨重用李绩,但是都被他驳回了,主要是由于李绩的直言进谏,在慕容暐未龙登九五时曾经当着慕容儁的面直接点明慕容暐有两个毛病(乐于游猎和声色犬马),慕容暐一直怀恨在心,最后实在被慕容恪烦透了,发狠说到:“国家大事全交给四叔,但是李绩这件事,请让我自己来决定。”慕容恪无法,只能作罢。
在带兵统军方面,慕容恪不尚威严,平易近人,专以恩义待人。贵为大司马,统御全国军队,从来都是只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细枝末节都简政放权。对待部下以恩义结交,而不是靠权位压制,往往使得部下感激涕零。而在对待士卒上,更是体现了慕容恪体恤士卒的仁义之风,慕容恪从攻打广固到后期攻克野王再到围攻洛阳,在围城之后,几乎不采取强攻策略,就是为了尽量避免将士无畏牺牲,反而围城消耗,待到城内断粮人困马乏之后再行攻取。军士有时触犯军规,慕容恪便派人悄悄放走,捕捉盗贼斩首来号令全军。这样一来,军士纷纷感念太原王的恩德,一遇战事,纷纷愿效死命,而慕容恪一生也从没打过败仗,堪称慕容家族的“千里良驹”,五胡十六国的“第一战神”,更是配得上武庙72神将的历史殊荣。
燕国在慕容恪的整顿下,国内的矛盾得到了缓和,综合国力比慕容儁在位时甚至还要强盛,原本东晋、前秦都想趁着燕国国君新丧、主少国疑之际攻打前燕,但是在看到燕国在慕容恪的调度下,迅速稳定了下来,国力蒸蒸日上,前秦、东晋都纷纷望燕兴叹。这时燕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也较为复杂,前秦方面君主符生荒淫无度,被废黜,符生堂弟苻坚继位,苻坚宽厚仁德、礼贤下士,初继位就显明君风范,任命天下奇才王猛为宰相,前秦在这对黄金君臣搭档下国力日趋强大;而东晋那边,桓温已经剪除了国内的政治对手,实现了大权独揽。前秦在黄金君臣搭档下、东晋在权臣桓温的统治下,勉强与燕国呈现鼎足而立之势,但是终慕容恪一生,燕国在于前秦、东晋的对抗中,始终占据优势,可想而知,慕容恪得有多猛,能把千古一帝苻坚和天下奇才王猛的君臣搭档、名传千古的野心权臣桓温逼得无可奈何,慕容恪不愧为前燕的擎天一柱!当时慕容儁新丧,东晋君臣额手称庆,纷纷鼓吹北伐,收复中原,只有桓温异常冷静:“慕容儁虽死,慕容恪还在啊!不来灭咱们就算万幸了,咱们的麻烦还在后面呢!”由此可见,桓温对慕容恪的忌惮。而在慕容恪死后三年,东晋、前秦纷纷进攻燕国,燕国迅速衰落、灭亡,前后一对比,慕容恪就是燕国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
就在慕容恪文治武功到达巅峰之际,慕容恪却意外地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自己也觉得来日无多,慕容恪这时开始考虑起身后事了:自己摄政7年间,国家看起来一片祥和,不过自己清楚这只是面上的表象,国内的矛盾不过是被对外征战的胜利所转移掩盖了,如果一旦发生事变,国内就会出现纷争。而最令自己担心的是皇帝慕容暐年仅18,虽然年纪也算不小了,皇帝也挺有主见,但是毕竟涉世未深,又没有经过磨难,不知道草创事业的艰难,需要有人辅佐。当前国内功臣勋帅所剩无几,无外乎慕容评、阳鹜、慕容垂、李绩等人了。
慕容评虽然是自己叔父,但是这么多年了,慕容评到底能吃几碗干饭,自己还是清楚的,让他带兵打一个局部战役尚且小心,更不用说驾驶燕国这艘航空母舰了;阳鹜四朝元老,年纪已经大了,力不从心了;李绩虽说是先帝托孤重臣,但因李绩在慕容暐当太子时忠言直谏,慕容暐怀恨在心,慕容恪辅政后屡次向慕容暐推荐李绩,但是慕容暐却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始终无法释怀当年李绩对自己的批评,李绩知道后最终郁郁而终;最令自己放心满意的就属五弟慕容垂了,慕容垂机敏果敢、谋略出众,是慕容家的千里良驹,应该是自己身后最合适的首辅人选了,只是慕容垂深受先帝和太后可足浑氏忌惮,慕容垂和太后之间有杀妻之恨,难以化解。皇帝在先帝、太后的耳濡目染之下,必然对慕容垂深有忌惮,很难打开心结加以信任、重用。一想到这里,慕容恪心中就犯堵。
为了缓解慕容暐、慕容垂之间微妙的关系,慕容恪只能拖着病体多次慕容暐推荐慕容垂:“吴王才能胜我十倍,才兼将相,先帝选我做辅政大臣,是因为我年长几岁而已,而且吴王是你五叔,是自家人,我死后请陛下把政务委托给吴王,这样也算是亲贤兼举。”慕容暐嘴上答应着,但是心里肯定有自己的主意和算盘。慕容恪看出慕容暐心中的想法,就想着多找几个人说说话,说不定小皇帝就会改变主意了,于是就找到皇帝的哥哥安乐王慕容臧,对他说:“当今秦国、晋国强敌环饲,两国时常都有攻打咱们的野心,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国家的安危在是否能够得到贤才的辅佐,如果能够任人唯贤,友爱宗室,两国便不足为虑。我以平常之才,受先帝托孤之重,总是想荡平关中、克成一统,但是现在时日无多,恐怕没有机会了吴王天资聪颖,谋略过人,是大司马最合适的人选。你们虽然才识明敏,但是没有经历过磨难,到时候你们要劝谏皇帝,千万不要因为贪恋个人的权位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啊!”安乐王慕容臧耐着性子听完了慕容恪的讲话,对慕容恪说到:“侄儿谨遵四叔教诲!”但是心里面肯定有无数个草泥马飞奔而过,年仅十几岁的少年,都处在叛逆期,有几个能够耐住性子听一个唠叨大叔的叨叨,哪怕仅仅是口头上说的挺好的,只不过是虚与委蛇的迎合与应付,心里压根就油盐不进。
慕容垂又找到叔父慕容评,说到:“叔父,您是大燕元老,我死之后,朝中之事就由您来主持了,不过大司马一职请务必交给慕容垂,有他带兵,您主政,大燕才能横行天下。”慕容评答应了下来,但是这时慕容评已经不是年轻时纵横沙场的慕容评了,现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权力的诱惑,已经变得极端自私自利、贪慕权财,虽然嘴上答应了,只不过是不想跟临死之人较劲。
慕容恪为了身后大燕帝国的安危奔走呼号,但是换来的却是宗室的冷面相迎、虚与委蛇,直到公元367年7月,慕容恪病危,慕容暐前去探望,询问慕容恪身后之事,慕容恪又憋着最后一口气跟慕容暐老生常谈道:“吴王慕容垂文武兼备,堪比管仲、萧何,陛下如果委以辅政重任,国家就会安定,如若不然,东晋前秦两国定会时常怀偷窥之心。”慕容恪说完就咽气了。
慕容家的第一功臣、五胡十六国第一战神慕容恪英年早逝、享年47岁,自14岁统兵以来,带兵33年,摄政8年,一生协助父亲慕容皝退敌安民、帮助兄长慕容儁称帝立号、辅佐侄儿慕容暐横扫洛阳,无愧前燕历史第一功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慕容恪尽管几近完美,但是管得了生前事,管不了身后事,在他死后,慕容暐并没有按照慕容恪的遗嘱,重用慕容垂,反而处处刁难、提防,最终成功地逼走了慕容家族最后的希望,最终也导致前燕轻易地被王猛所灭,这也是堪称慕容恪一生中唯一的不足了。
慕容恪一生匹马纵横、威名赫赫,他几乎在马背上度过了人生大部分时光,破石虎、灭段氏、克宇文、灭冉魏、下山东、占洛阳,这一连串的经典战役是慕容恪常胜将军美名扬的最贴切注脚。
慕容恪一生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摄政8年间,操持着燕国偌大的家业,诚惶诚恐、尽心尽力,在他的治理下,燕国蒸蒸日上,国内一片祥和,简直就是周公再世、孔明复生。
慕容恪一生左右周旋、苦口婆心,从慕容儁、慕容垂相互猜忌到慕容暐不信任慕容垂,慕容恪始终左右周旋,保证宗室安稳,乃至临终之际,为了燕国的安危,苦口婆心地推荐慕容垂,但是终究是徒劳,这也是慕容恪为数不多的遗憾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