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校对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还吃惊的,因为一直以为花木兰的故事是南北朝时期的,至少也应该完全和唐朝这些熟悉的人物沾不上边才对。可是查了资料才发现,这可能才是花木兰真实的原型。顺便剧透,结局还挺悲惨的)
话说隋朝仁寿、大业年间,湖广黄州府西陵县双龙镇上,有一位远近出了名的孝廉朱若虚。朱若虚天性至善,勤俭持家,和平处世,春耕秋读,积数年而成巨富。
当时隋朝文帝多次下诏要地方举荐孝廉,朱若虚因听说越王杨素、太傅宇文化及等专断朝政,虽数次被推举,却不肯应诏为官。到了隋炀帝登基,大赦天下,又下诏令府县官员举荐孝廉,朱若虚因父母皆已去世,无由再加推托,只得应征。行前告诉长子天锡、次子天禄说:“今天县令、千户前来,推荐我为孝廉,我之所以未能推辞,是因为有两桩心事。一是听说现在越王威权渐渐屈退了。当今朝廷任用两个大臣,一个太傅伍建章、一个韩国公韩擒虎,都是有名的贤臣。现在幼主登基,他二人一定是股肱大臣,我想进京,看他们如何用事。二则听说越王府中有一位幕宾叫李靖的,有经天纬地之才,神出鬼没之机,凡自京都来的人,没有人不称颂他的人品的。我想到京城单独谒见此人,看他名实是否相符。我今已年逾四十,日渐衰老,也不甘心与草木同朽,人生一世也不能不留下一点名声。”于是把家业托付于两个儿子,随同县令及十数个候选孝廉过府进京去了。朱若虚等人在路上走了个把月时间,来到长安地界,听路上行人纷纷传说京中之事:文帝被弑,太子遭戮,太傅伍建章亦被诛。当今皇上隋炀帝竟是废伦自立!朱若虚深叹自己命运不济,意欲调转回家,复而又想已离京城不远,不如游览一番,见过李靖后再归故里。
到了京城。寻了住处,便备了一份名帖,隐了孝廉二字,只写个“山人朱若虚”,投到越王府的门卫,求见师爷李靖。李靖出门接了进府,二人交谈十分投契。朱若虚在交谈中看出李靖确非虚名,真正是怀抱奇才,如遇良主,可与张良一样成为一代开国良相。第二天,又仿效古礼,备了门生帖子、束修一对,彩缎二匹,纹银五十两,与李靖行了师生之礼。李靖遂将生平所知所能,一一授与若虚。朱若虚勤学牢记,心领神会,不上一年,将遁甲中天地神人鬼,龙虎风云,阳九局,阴九局,四千三百二十变局,三十六吉格、凶格,内外三十六生格、死格等般般学会,方才拜别师父,踏上回乡之途。路上走了半个来月,到了朱仙镇,住进一家客栈,便到街上闲步。见一家不周不正的草店门口,贴着一幅隶书题写的字,上面写着:天下无难事,世间有难人,人难因运难,运难难上难。天下无易事,世间有易人。人易因运易,运易易上易。朱若虚是个爱书法的人,上前细看,见笔笔风流,字字端正,就有些喜爱。又揣摩字中意思,是英雄受困厄求告无处的话,便问店家这字是谁写的。店主将他引进客房,指着一个头枕钢鞭,横卧土榻的黑汉子说:“就是那病不死的僵尸。”
朱若虚上前问明情况,原来那大汉是山东麻衣县人,名叫尉迟恭,也是由地方举了孝廉到京城候选的。只因在京中看到政治不清,便思归故里,途中遭逢疫病,困在草店中两个多月,盘缠用尽,衣食无着,每天又被店家纠缠不休,走也走不得,离也离不得。朱若虚细观此人,一身英雄豪气,顿生一副英雄相惜的情肠,就取了银子,代尉迟恭付清了店家的食宿费用,又赎回当卖的衣物,写了封信,将尉迟恭推荐给师父李靖,请李靖给尉迟恭找个发挥才干的去处。那尉迟恭却死活不愿离开,说:“弟受兄如此大恩,寸心未报,愿随行服侍一年,再进京都。”朱若虚再三劝阻,才把尉迟恭送上了路,自己又继续赶路回家。朱若虚回到家中,又像往常一样读书修炼,操持家业。两个儿子都已娶妻成家,长子天锡过继给自己早亡的兄长,搬出另住。次子天禄,遂成独子,侍奉父母。天禄年过三十尚未得子,先是祈子于木兰山阳,两年仍未生子,后又祈于木兰山阴,妻子才生了个女儿,因祈于木兰山而得,就取名叫作木兰。西陵县的双龙镇上有一所佛寺,住持僧人叫作醉月长老。有一年,醉月长老带了两个徒弟从七十多里外的大悟山上,请下一位高僧。那高僧法名丧吾,原本是隋朝太傅伍建章之子伍云召,因父被诛,看破红尘,舍弃了大将军镇守边关的权贵生活,出家为僧。
丧吾来到双龙镇上应醉月长老之邀讲经说法,四方信徒风闻而来,一时间双龙镇上人山人海,竟被前来听讲的善众挤得水泄不通。开坛讲经的那一天,丧吾头戴玉佛冠,身披红袈裟,足踏云鞋,两旁僧众金鼓大振,箫管齐鸣。丧吾法师高声吟道:
未生我兮谁为主,既生我兮主我谁。大道不明空费力,水中明月自修持。
高僧吟罢,众人皆无声了。两旁僧人中也有不少可称作高僧的,四方信徒也有不少堪为贤人的,听了丧吾这几句法语,竟没有一人能出来应对,个个形同木偶。静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走出个小学生,头戴青巾,身穿蓝衫,年纪不过八九岁。他走到禅台下,合掌对大和尚答道:
未生我兮天为主,既生我兮心为主。大道若明不费力,水中明月好精神。
大和尚听了,合掌胸前,又高声吟道:
水中明月好精神,风送波摇万点星。不尽浮云蔽月色,清池里面影沉沉。
小学生不慌不忙,顺口答道:
性静如水慧如月,六欲不生万念寂。浮云生灭空往来,廖廖太虚无桂碍。
大和尚又吟道:
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九叶莲台上,自渡自家人。
小学生答道:
心中炼性龙火出,性中立命虎水生。心花灿烂莲花生,元神却是自家人。
大和尚听了,口称“善哉,善哉”,走下法座想请那小学生坐上禅台,那小学生见了竟一闪身钻出人群,向寺院门外跑了。旁观的人却道是高僧有德,感动了天神下降,要不怎的会有个八九岁的孩子就能出口成章,若不是神,怎会有此奇事,一时间议论纷纷。只有朱若虚听了暗自发笑。
原来,这小孩不是别人,正是他孙女木兰。原来朱若虚看木兰从小聪明,五岁就开始教她读书,又将他毕生所悟的佛道术数,尽量讲给她听。小木兰聪明慧智,一学就通,三教宗旨,心传妙法,一一通晓。那天听说丧吾大和尚讲经,上午是男子听法,下午是女子听法,小木兰想两场都听,就私自到伯母房里,借了堂兄的衣衫穿戴起来,俨然如一个小相公模样,混在人群中。因为看丧吾下了法座,心里一害怕就慌忙跑掉了。就在那一年,朱若虚偶感风寒,一病不起。他自知自己命数已尽,便不肯服药,不久即去世。儿子因结庐守墓,家人疏忽,一场大火,竟将巨万家产,烧了个一干二净。从此家道衰落,一贫如洗。好在儿子、媳妇、孙女都是有志之人,安贫立志,毫不妄为,一家人男耕女织,勉强过活。
这时已到了大唐王朝贞观二年,太宗李世民主政,李靖封为国师,尉迟恭屡建奇功,单鞭救主,封为鄂国公。他的儿子尉迟宝林,也官拜湖广节度使,驻守武昌。那一年,长江大水,武昌城池被水冲毁,尉迟宝林上表朝廷,唐太宗派了尉迟恭督押饷银十万两,赴往武昌监工修城。
一天,尉迟恭因精神困倦,伏案而眠,梦中只听得罄声嘹亮,音乐袅袅如泣如诉,尉迟恭惊讶不已,起身去看。转过曲槛,见一座花园,十分幽静,隐隐听到有读书之声,从窗缝中往里一看,竟是故恩人朱若虚在内读书,急忙进屋,倒身就拜。那人却端坐不动。尉迟恭又拜道:“恩兄别来无恙。”只见那人拂袖而去,尉迟恭急着要去拉住,一把扯了个空,跌倒在地,猛然惊醒,才知道是南柯一梦。这一梦让尉迟恭痛心不已,想到自己二十年来为王事操劳征战,竟然将报恩大事忘了。想当年在朱仙镇遇难得朱若虚相救,又荐于李靖从此建功立业,竟不知恩兄朱若虚境况如何。急性子的尉迟恭不等天亮,就带了几个校尉快马直奔双龙镇而来。不到半日,到了双龙镇,见人便打听朱若虚家,有人指着两间草屋说“朱若虚已死了五年了,现只有儿子媳妇孙女还在,穷得可怜。”尉迟恭令从人守在外面,自己进入茅屋,向上一望,只见朱若虚夫妇的画像供在上面,倒头便拜,大哭起来。天禄从外面回来,惊讶不已,见来人显贵,也不敢问,听得从人告诉才知道是父亲故旧开国元戎鄂国公,忙地跪下回拜。尉迟恭哭了一阵,勉强止住,向天禄询问了家中境遇,悲伤不已。令人拿出纹银千两,置办五牲祭品,叫天禄请朱若虚生前好友一同到坟上祭拜。又留了不少银子,叫天禄再置产业。恰巧县里有一个千户的职衔空缺了,便作主让天禄顶了这个职位,也有俸银养家。却说尉迟恭走后,前来祭奠的众亲友也各自归家,只有丧吾大和尚年事已高,不宜再回大悟山上,被天禄留在千户衙中静养。丧吾本是名臣之后,大将之才,诸般武艺无不精通。自双龙镇讲经,就极喜欢小木兰。不仅常与小木兰讲禅论佛,并将自己的一身武艺,悉数传给木兰,连祖上传下的一柄宝剑,也赠给木兰。几年里,木兰不废纺织,学经炼性,又熟读兵书,武功大进。年纪虽只有十三四岁,静下来读书织锦,精通女红,娴若名门闺秀,动起来挥剑乱云,步履矫健俨然一位少年英雄。到了贞观六年,尉迟恭完成重修武昌城池的任务,回京复命。太宗李世民召他进宫,设筵慰劳,席间谈起大唐政局,说到只有北边番王突厥因曾借兵给唐王平叛,恃有功于唐而不肯称臣纳贡,并屡犯边关,向朝廷索地,危及大唐安宁。性情火爆的尉迟恭不听则已,一听怒火冲天,当即向唐太宗请命要亲率将士北征突厥。太宗令他先回府养息,等到开春再发兵北征。到了次年春月,太宗命尉迟恭当殿挂帅,赐尚方宝剑一柄,斩杀自由,又赐书一道,御笔亲题,令公卿以外,文武等官,皆听尉迟恭调用,还派了国师李靖为军师,与尉迟恭一同北征。尉迟恭受命回了帅府,发出军令十二道,调湖广襄、岳、衡等十二郡兵马,克日在潼关齐集,令湖广节度使尉迟宝林也来北征,加升双龙镇千户朱天禄为提调军马总管之职,一同到任。此令一下,湖广各地,调兵的调兵,征粮的征粮,顿时忙乱起来。却说朱天禄自从担任了千户之职,白日里练习弓马,训练兵丁,夜晚安排缉捕盗贼,勤于职守,保卫一地安泰,百姓歌功颂德。
有一年冬夜,在镇上查夜至五更才回来休息,睡中偶得一梦,梦兆不好,醒后心神恍惚,心中不宁。待到天亮,让丫鬟请了小姐来,说道:“我夜里做了一梦,好生奇怪,女儿生性聪明,一定会为我解释这个梦。”于是如此这般地把梦中所见复述了一遍。木兰听后说道:“这个梦先凶后吉,是大喜之兆。父亲梦中与青羊相斗,扯断了羊尾,并拖出羊心,分明是个‘恙’字,主明春父亲会有病患。忽又有孩童唱《采薇》之诗,这首诗是写征戍之事的,诗中说,不安宁的原因,是因为有边地叛乱。可能是将要有王命出师北征吧。又见坠地的羊羔忽然变成了熊,来咬父亲,这是病痊愈而生子的吉兆。《诗经》上说:为熊为罴,男子之祥。”天禄听了,哈哈大笑道:“我食君王俸禄,自然应当为君王分忧,虽然患病,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今年届五十,若晚年得子,就再没有什么遗憾的了。”木兰听了父亲的话,暗暗垂泪,退入机房去了。
自此后木兰早晨织布,中午的时候便到后园走马射箭,将丧吾和尚教授的一套七十二路伍家枪法,反复演练,心中已暗自萌生要代父出征的念头。果然,到了春节前,朱天禄到武昌节度使衙门驾节时,在尉迟宝林府中饮了些酒,归来时又受了些江上风寒,真的生起病来,而且日渐沉重,卧床不起。就在这当口上,武昌衙门又传来军令,要征集辖区内全部兵马,北征突厥,而且有尉迟元帅军令,提升朱天禄为提调总管,到各地催征一十二府人马。天禄听了,挣扎着从病榻爬起,却站立不住又跌倒床上,一连几次,急得木兰大叫:“爹爹保重!”天禄说:“军令如山,岂能儿戏!”木兰跪在床前,叫道:“爹爹,孩儿有一言相商,请爹爹细听,孩儿今年一十四岁,兵书战策,般般通晓;走马射箭,件件皆能。前时丧吾大师传我一套枪法,神出鬼没。爹爹病重不能应命,孩儿愿女扮男装,代父出征。依去年青羊之梦,父亲定有生子之兆。今日的病患,不一定就是祸呀!”天禄听了,心中想道:“木兰八岁时就曾女扮男装,与丧吾参禅。今年一十四岁,诗书通晓,武艺超众,就是出征,也可去得。何况她出世时,有梦托言告诉是木兰山灵降也,后来必定是个女中奇人。”于是点头叫了一声:“女儿起来。”马上叫丫鬟召唤家将朱明进来。朱明进了屋来,双膝跪下说道:“老爷,元帅将令很急,老爷抱病不起,如何是好?”天禄说:“你小姐要女扮男装,代我出征,我派你保她同去,切不可走漏消息。”朱明回答说:“小姐大贤大孝,小人愿生死相依,不消老爷吩咐。”木兰歇了一夜,次日五更起床,剃了两鬓头发,摘了两耳珠环,换成一身男装,头戴银盔、身穿白铠,足跨皮靴,进房中拜了父母,出衙骑上一匹白马,手执银枪,威风凛凛,俨然一个赵子龙重生。同朱明一道来到演武场上,点齐本部人马,又将阵法操练了一回,把学成的七十二路枪法演示了一遍,惹得教场中兵丁个个喝彩,欢声雷动,便集合了本营兵马到武昌集中。到了武昌,木兰先把父亲的信呈进给节度使尉迟宝林,那信中写道:愚弟屡受恩公大人提拔之恩,现宜杀身报国。无奈身患重病,不能转侧。特遣幼子木兰,顶名代役,祈大人见字如面,幸勿叱退……
宝林看了信,叫人请木兰进来。一见木兰少年将军,心下欢喜,叙起两代情谊,特地发出十二枝令箭,免了木兰催调人马的劳苦,只叫木兰回自家营中练兵休息。不到半月,各路人马聚集,训练了三天,便传令起程。半个多月后,队伍开过潼关。宝林传令,命十二府兵马安营训练,自己要去长安请元帅驾临出征。木兰说:“末将愿随大人进京,一同参见老千岁。”宝林大喜,于是带木兰一同进京。到了帅府参见礼毕,尉迟恭看了木兰履历,问她:“以前我在你家住过好多天,为什么不曾见过你,也没听你父亲提起过你?”木兰回答说:“孩儿八岁时被贼人拐去,今年才回。不幸父亲抱病,孩儿见军书紧急,不敢怠慢,所以就顶名来了,请老千岁恕罪。”尉迟恭又问:“你有什么本领,敢来出征?”木兰回答:“孩儿善使枪法。”尉迟恭就让她当庭演示,正巧这时李靖也来到帅府,二人一同观看木兰演练枪法。木兰在兵器架上随手取下一杆长枪,抖擞精神,先使一个金龙戏水之势,翻身又成白鹤钻云,左面彩凤点头,右面犀牛望月,前遮后让,上盖下蟠,不一会儿,把七十二路枪法全部练成,喜得尉迟老元帅眉开眼笑。李靖问木兰:“这是伍云召枪法,你是怎么学来的?”木兰便把结识丧吾大师学习伍家枪法的事说了一遍。李请又问:“那和尚多大年纪?”木兰说:“七十多岁。”“左耳门是不是有指头大一个朱砂痣?”“对,”李靖说:“我说你使的是伍家枪,这丧吾和尚,就一定是伍云召了。”尉迟恭也说道:“这和尚确实是朱若虚的故交,我曾劝他出来为官,他就是不肯。听到朱若虚的名字,李靖又问木兰:“你是朱家什么人。”“末将是朱若虚之孙。”李靖听了大喜道:“原来如此,尉迟老千岁为什么不早说明?”尉迟元帅立刻令人备酒,为朱将军接风,李靖与木兰、尉迟父子,四人开怀畅饮。席间,李靖问尉迟恭:“元帅这次北征,准备用谁担任先锋?”尉迟恭说:“诸位国公,都已年老,只可随征,须要选一个少年将军。无奈诸位少爷,虽是将门之子,到底是娇养成性,恐怕难当重任。”李靖说:“现任紫荆关总兵伍登,就是一位少年英雄。他是伍云召之子,帅门之后,可以充任先锋。”尉迟恭立即命令家将拿令箭一枝去紫荆关调伍登前来听用,又发火牌一面,升伍登为冲锋大将先锋之职。当晚散席。
次日,尉迟父子上殿,启奏人马到齐,即日北征之意。又奏朱木兰年仅十四,文武兼优,忠孝两全,有大将之才。唐太宗听了大喜,命宣木兰上殿。三呼礼毕,太宗问道:“将军年幼,如何就胆略过人,敢随军出征为国家出力?”木兰回答道:“臣祖父朱若虚,隋朝屡举孝廉,未能出仕,臣父现任西陵双龙镇千户之职。元帅提兵令到,臣父患病在床,臣即赴军门,子充父役,以报万岁之恩,尽子臣之节。”太宗见木兰言语安定,心气和平,又是少年英雄,老练持重,十分欢喜,就说:“少将军代父出征,不但尽忠,而且尽孝,就是大功了。卿可不可以把为将之道说与朕听听。”木兰奏道:“为将之道,首先在于知人善任。见功而赏,见过而罚,还不能算知人善任。知道某人必能立功而先予以奖赏,知道某人必有过错而先责罚惩戒,从而达到事后无悔,事前制胜。这就好像进退虚实、机变奇正的道理,在临敌的时候因人而动,见机而行,不是用言语都能概括的。”太宗又问:“尉迟王兄,你是怎么知道朱将军有这样的才干的呢?”尉迟恭奏道:“万岁不知,臣过去投奔太原,就是他祖父朱若虚推荐给李靖的啊。”太宗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朱将军家也算是几代功臣了。”于是当即封木兰为武昭将军,传旨退朝。几天后,择了黄道吉日,唐太宗亲赴潼关为北征将士饯行,尉迟恭命鸣炮起程,十二万人马,浩浩荡荡向北进发。先锋伍登带了前军人马,晓行夜宿,不上一月,便先到了黑水渡。临河观望,只见北岸地势险要,忙寻当地人询问,得知对岸山岭就是燕山,又叫荆棘岭。山中有一大王,名叫焦周,账下有五千喽兵,膝下二子,一名焦文,一名焦武,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山中有田千亩,而且焦周号令严整,从不扰害百姓,凡过往客商、官军,只要交了买路钱,决不加害。伍登明白这并非一般草寇,便命军队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如有贼人劫营,只许放箭,不许妄动,又差快马飞报元帅,等大军到来再行攻战。不几天,元帅率大军来到,命伍登渡河讨战。伍登刚率部渡河,林中闪出一位少年将军,大叫道:“唐将放心过河,我不击你。我老大王有令:只要胜得我手中枪,我就将五千人马、三万粮草,随元帅往北番立功,若胜不了,要过此山,万万不能。”伍登听了,领人马上岸,拨马迎战。叫道:“来将通名。”少年答道:“我是大少爷焦文,将军是谁!”伍登说:“我是尉迟元帅帐前先锋大将伍登,将军既有投唐之意,不如早早下马,我引你去见元帅,必有重用。何必阻挡天兵,岂不有罪?”焦文说:“这是老大王命令,谁能违抗?”说完带马上来,伍登接住,双方战了三十多合,竟不分上下。伍登想:“元帅命我为先行大将,若连一草寇也胜不了,岂不是被众将耻笑?”于是诈败而走。焦文想道:“此人枪法不乱,忽然败走,必是善使回马枪。”于是拍马作追赶之势,却拈弓在手,一箭射去,正中伍登马股。那马乱跳,把伍登跌翻在地。焦文大笑:“饶你性命回去,换个有本事的来。”话音未落,只见远隔河岸,一箭嗖地飞来,焦文急用长枪拨挡,已射中马头,把焦文也抛下马来。两岸军士齐声喝彩,各人收兵。原来元帅恐伍登有失,特命木兰掠阵,见伍登落马,怕焦文下手加害,木兰便拈弓搭箭作了准备,见焦文并不杀伍登,所以也就先射马头,还了焦文一箭。次日,元帅又令伍登出战,木兰上前说道:“末将昨日见焦文枪法,与丧吾所传一样,还是让末将出战罢。”元帅大喜,就命伍登掠阵,一同披挂上前。来到阵前,焦文正在大叫:“少爷在此等候多时了。来将通名。”木兰拍马上前说:“我是元帅标下武昭将军朱木兰。”焦文见木兰年纪幼少,不以介意,只叫背后副将鱼武出战,才战了二十余合,焦文拍马上前大叫道:“二位暂且住手!”问木兰:“将军枪法,是什么人传授的?”木兰:“是隋朝南阳守将伍云召所传。”焦文问:“南阳伍云召现在何处?”木兰回答道:“在湖广西陵大悟山为僧,这先锋伍登,就是他公子。”焦文说:“今日收兵,明天再战。”说罢急急地带众兵卒退去了。第二天一早,哨马便来报告,说是一位老将带着二位年轻将军前来投营。原来那焦周本是伍云召手下一个牙将,南阳城破后率部到此山落草,昨夜听焦文说故主人仍在,而且公子就在军中,一大早便带了两个儿子前来投诚,愿把军马粮草一并交给元帅,随军北征。就这样,大军人马增加,粮草更足,过了燕山,继续向北行进。过了七八天,队伍来到五台山下。木兰向元帅报告说:“末将恩师有一封信写给山上靖松道人,要么将亲自送到,请元帅批准。”元帅准请,木兰便带了三个牙将,望五台山上白云庵而来。原来靖松道人是丧吾和尚的一位至交好友,也是一个世外高人,身怀一种移魂借力的神功。他曾在山下化缘求得一匹患病将亡的白毛骆驼,又将自己降伏的一条巨蟒的魂力移在这白毛骆驼身上,把那骆驼练成一匹胜过千里驹的极好坐骑。那天读木兰送上的丧吾书信,十分感慨,问了木兰姓名,便将那白毛骆驼送给木兰做坐骑,并告诉木兰说:“此骆驼有‘五德三不走’:一德是登山越岭,如行平地;二德是大雾弥天,能辨东西南北;三德是能渡水;四德是遇火飞越;五德为一日行三千里。三不走是前有伏兵或刺客,此驼不走;遇有妖怪,此驼不走,若非主人骑它,它也不走。”木兰听了,知道这是一匹神驼,北征正好派上用场,可助建功立业,于是欣然接受拜别了道长,又去追赶元帅大军。行了多日,大军出了雁门关,又到界牌关,队伍安营扎寨。界牌关已是北番之地,守关番将额保,副将保龄,一见唐军大队而来,立刻上表告急。番王突厥聚众商议,令大将颉和为帅,右庶长康和阿为军师,率兵来破唐军。却说尉迟恭每天命令军士在关前讨战,但关上毫无动静。又命军士到城边筑起土台,用来瞭望城中动静,城上便乱箭射来,伤了不少军兵。尉迟恭无计可施,李靖便命木兰领一支人马,去抢占五狼镇,以便与大营形成掎角之势。木兰领命率兵望五狼镇而来,安营未定,镇上守将孛臣已领兵冲来,木兰迎住战了十余合,大则而走,孛臣追到树木交杂之处,看见林中白旗招展,知有伏兵,勒马而回。心想:唐军队伍不齐,首将年少,被我这一阵杀得胆战心惊,谅他不敢再来。睡到三更时候,忽然喊声连天,杀声动地,臣提枪上马,唐军早已抢入营寨,杀得番兵四处逃窜。孛臣在火光中看到木兰在马上耀武扬威,心中大怒,冲杀而来。木兰命军士团团围住,孛臣左冲右突,枪法不乱,全无惧色,木兰拈弓一箭射中左臂,将孛臣射下马来,命军士绑了,囚在营中。孛臣被囚,心中好不悔恨:我只道这小将年幼,无甚本领,谁知竟中了他骄敌之计。一天夜里,看到木兰与军士饮酒,看守军士也都醉倒李臣扭断铁锁,越营而逃。康和阿听说失了五狼镇,心中大惊,气急败坏地叱责孛臣:“我叫你不可私自出战唐军若来,报告于我,我好发兵夹攻,你竟违我将令,有何脸面见我,推出斩了。”孛臣幸得元帅颉和保了,挨了四十军棍,仍在帐后听用。元帅颉和听孛臣说木兰人马不多,而且都驻扎在镇上,就想率兵在镇后突袭,令孛臣率一军在镇前挑战,二面夹攻,收回五狼镇。军师康和阿劝阻不住,只得说:“元帅执意要去,我有一言,你二人谨记。遇敌则战,唐兵若败,不可远追。唐兵若没有准备须防他埋伏,我兵若败,望红旗而来,我这里自有接应。”于是颉和与孛臣分兵而去。这界牌关,前路到五狼镇有六十里,道路平坦,后路到五狼镇有八十里路,盘曲难走。孛臣早晨起兵,离镇十里处安营,令哨马哨探。探子回报:“林中多有伏兵。”孛臣便令军兵乘风放火,唐兵败走,孛臣追了一会儿,想起军师的话,又马上收兵而回。次日,又到镇前挑战,木兰出马大骂道:“前次擒你不杀,让你跑掉了,现在还有什么脸面领兵前来?”孛臣也骂道:“前日误中诡计,今天定要擒你献功,以报前仇。”冲杀过来,与木兰大战二十余合。木兰败走,孛臣也不追,木兰回马又战十余合,两方一齐收兵。次日,孛臣又挑战,木兰乘驼而出,又战二十余合败走,孛臣仍是不追。又过一日,孛臣料颉和率部已到镇后,又来讨战,本兰出马战了十余合,不分胜负,就喝住道:“我有一将,要与将军比试,只怕你死在他手上,本将军心中不忍,所以不许他出马。”这番话气得孛臣七窍生烟,大怒道:“既有勇将,放他出来受死。”木兰遂拨马回阵,却将阵中马上赤条条地绑着二将,牵到阵前,竟是番兵元帅颉和和军师之子康利。孛臣见了,大叫一声:“气杀我也!”口吐鲜血,跌下马来,唐兵上前杀散番兵,绑了孛臣。
原来木兰料定番兵必来夹攻,预定一计,要先擒颉和、康利。颉和领兵暗攻五狼镇,行了五十里,来到哈耳坝,前面报告说有一木阵迷宫挡道。颉和上前看了一周,对手下将领说:“这是八卦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排列。过去诸葛亮用此阵拒阻陆逊,不过是虚虚实实之计。”于是率将从生门冲入,只见阵内插遍五色小旗,到处有门有户,就向着坤地死门冲来,谁知过了死门,又有死门,走来走去,不辨东西南北。颉和大惊道:“我中了小子的计谋了!”诸将说:“一个木阵,怕他做什么?我们拆了它,不就有出路了吗?”颉和说:“拆阵而出,岂不是被木兰耻笑!”又引众将,旋转几处,才看到一个插着五色旗的地方。颉和大悟道:“这里应是中宫五黄之地,木兰卖弄手段,所以插了五色旗,阵内必是按九宫而排。”于是向西北白旗而走,再走赤旗,又向白旗,顺着一路红旗而出;如此从一至九,遍行九九八十一个门户,才出得阵来。颉和高兴地说:“陆逊遇此阵而退兵,本帅遇了此阵,偏要进兵。陆逊迷在阵中,是黄承彦救出,本帅却是自己出来。本帅虽不及孔明,却也胜过陆逊了。”于是摧兵大进。
到了北屏山下,颉和见山势不高,树木不多,不以为意,也不怕有伏兵,驱兵前进。谁知刚过山口,唐军就放起火来,番兵大溃,四处逃散。颉和控制不住,只好退走北屏山。不料北屏山又冲出一支人马,拦住去路。此时天色已晚,番将都魂飞胆破,各顾逃命。这支人马正是木兰家将朱明,带了一千弓弩手,只射马上将,不杀马下兵,杀得颉和康利无兵可用,孤零零地向西败逃。西边有一条河,又挡住去路,二将败到河口,无路可走,朱明连发两箭,二将落水,被唐兵捞上岸来,已是半死不活。解往五狼镇阵前,又气晕李臣,也被木兰擒了。这一仗,木兰连用骄敌诱敌之计,生擒了番兵元帅和两员大将,尉迟恭接了喜报,真是喜不可言。令将颉和、康利带上帐来,对他们说道:“本帅奉旨北征,并非要你邦国土,只是要你帮主入贡来朝,这才不失番邦之本。本帅放你二人回去,劝你邦主速降,如执迷不悟,再被擒来,定然不赦。”即令将二将放回。颉和得放回本国,即表奏突厥,愿将帅印让于康和阿执掌,康和阿亦欣然接受。木兰在五狼镇,听说颉和让帅印给康和阿执掌,料康和阿必然善守,欲将唐军拖老拖疲,于是心生一计。令手下军士不许埋锅造饭,都在镇上买着吃。镇上番民贪图钱利,又卖酒又卖肉。木兰又传谕军士学习当地语言,与番民称兄道弟,日习日熟,先学会的受赏。每逢初一十五,又差人请镇上长者到营中饮酒食肉,问寒问暖。拢得一镇百姓心向唐军,巴不得木兰永守此镇。木兰令军士在营中囤粮处暗积柴草,内藏硝磺等物,又在营外暗挖地道、洞穴,每穴可藏兵二十多人。又守了多日,哨马来报告:“颉和领了一万多人马来抢五粮镇。”木兰便召集百姓说:“颉和这次来是找我报仇的,听说要烧毁此镇,以孤立唐军。如我军能胜,你等百姓也可保全,如我军不胜,恐怕战仗一开玉石难分。你们不如都到南屏山去避难,多少可以免些灾祸。”镇上百姓,果然扶老携幼往南屏山去了。原来木兰早有准备,有意要在颉和来时造成一座空镇,当日颉和前来抢镇,木兰迎敌,只战了十几回合,便败往南屏山去了。颉和令康利追杀木兰,自己抢了五狼镇,见镇上粮草很多,心中非常高兴。康利追至南屏山下,见木兰早已备下滚木雷石,也不敢上山,就在山下守住。到了夜半三更时分,木兰引兵悄悄从后山下来,轻骑夜袭五狼镇,原先埋伏在坑道洞穴中的二百多兵士,一齐推开木板,取了火种,见柴草就烧,一时火光冲天,番兵大乱,木兰引兵冲杀而来,颉和在梦中惊醒,上马来左冲右撞,欲突围逃跑,被木兰一箭射中膀膊,跌下马来,唐兵上前捆了。康利守在南屏山前,见五狼镇上火光冲天,只得挥兵来救。队伍刚调转头来,已被朱明率兵挡住,一阵大杀,杀得番兵七零八落,康利无法,只得带兵后退,谁知退至南屏山下,再无路可走,与朱明交战了几合,慌乱中跌下马来,被唐兵擒了。木兰将二将绑赴大营,尉迟恭使了离间之计,分别与二将谈话,许诺他们若帮助唐军,将立为番王,又将二将放回。康和阿见了二将大怒,令军士推出辕门斩首,幸得副将木箕说情,方才免死。于是令颉和往东去红罗城中监守粮草,康利往守宛邱城。此后尉迟恭每日令伍登、焦文、焦武、秦怀玉、程铁牛等将轮番在关下讨战,康和阿只是坚守不出,一连三年。一日,秦怀玉、程铁牛又在关下挑战,木箕突然出兵来战,怀玉、铁牛迎住,两下夹战,木箕败走,唐军追至城下,关上乱箭射下,唐军只得退兵。次日,木箕先来讨战,怀玉出马,大战三十多合,木箕背后桑旱出马夹攻,程铁牛上前敌住,番将毕符助战,这边宝林杀出,双方一直杀到日落西,两下方才各自收兵。当天夜里,木箕又来劫营,被先锋伍登杀得大败,焦文刺死桑旱,焦武刺死毕符,木箕败进关内,连日不出。过了几天,颉和差人下书,说是为谢元帅两次不杀之恩,愿献红罗城五万粮草,邀唐军分兵接应。又过几天,康利也派人送信,说愿献宛邱城。尉迟恭看罢,喜不自胜,重赏来使,批准回书,限七日定有兵到。与军师商议过后,即令宝林、铁牛做了安排,又致信于木兰,令木兰照书信所写行事。信上说:番兵久不出战,慢我军心。日前屡败,骄我士卒,今又以数处献城,分我军势,数日内必有番将来攻五狼,阻我援兵。番兵若到,将军宜将全镇烧毁,兵分两路而走。朱明领一军与番兵厮杀,将军暗引一军,往攻界牌关后。以南方火起为号,切勿违令。
木兰看完信,立即回信给军师:读军令讫,唯命是从。但五狼镇百姓,视末将为父。过去南屏山之战,镇上百姓也有功劳。军令烧毁全镇,我心不忍。末将只弃镇而走,料镇上百姓必不会与番兵合势,共逼我军。切切私衷希上鉴照。
李靖看了信,深深地佩服木兰之才,传令左右埋伏,准备抵御番兵。番帅康和阿在城上看到唐兵纷纷出营,心中大喜,即令额保、保龄领兵往攻五狼镇。木兰早在旱路等候,大杀一阵,两下收兵。次日保龄讨战,木兰却将免战牌挂起,一连两日不出。此间,康和阿令木箕、陀力、铁表领兵劫唐军左营,索云、祥布领兵劫唐军右营,两番交战,皆被唐军杀败,木箕等领兵退至关下,谁知城上早已遍插唐军旗号,只见木兰立于城上,大叫道:“我不追杀你,只叫康元帅以后好好用兵!”木箕无奈,只好引败兵奔金牛关逃去。原来,木兰挂了免战牌,只令朱明拖住额保、保龄,自己带了五百军士,都是会讲番话的,又扮作番兵旗号,半夜四更时,来到界牌关后,叫道:“我们是额保将军的部下,二位将军都被木兰擒去,我们逃命回来,请元帅开关。”康和阿在城上听到,传令给军士说:“就是我国人马,也得等到天亮,才能允许他们进城。”城下又叫道:“可怜我们奔逃一天一夜,才到这里,不让进城,就让在城下休息行不行?”城上说:“你们就是本国人马,若要现在进城,也要放箭射来的。你们可在城下壕沟外休息,决不可进城。”康和阿令军士举火观看,看城下人都是自家人马,渐渐地怠懈下来。不料,木兰令五百军士轻轻地扒过城池,用云梯相继而上,就在北门放起火来。五百军士喊杀连天,康和阿听说唐军进城,也不知有多少人马,只得开东门逃走,与木箕会合,一同奔金牛关去了。就在木兰巧计袭取界牌关的时候,焦文、焦武,宝林、铁牛奉了军师李靖的计策,分别攻占了红罗城和宛邱城,唐军终于历经数年,才攻占北番门户界牌关,深入北番腹地。再说木兰因经年据守五狼镇,爱民如子,深得镇上番民爱戴。一天,正在考虑如何外除木箕之勇,内减康和阿之智,心中虽已有计,但却愁无用计的人。正巧,镇上长者黄成老人走进帐来。木兰迎入说道:“连日军务繁忙,未能向老丈请教,今日玉临,请多指教。”黄成老人说:“老民特来与将军道喜。”木兰说:“末将离家万里,有什么喜可贺哟。”黄城说:“镇西花子麻家有个妹妹叫花阿珍,性好幽静,最喜欢念佛读经。情愿出家修炼也不愿嫁人。多次被她哥哥谴责,逼她出嫁,甚至痛打多次,仍是百般不从。现花子麻又想迫她破除斋戒,阿珍不得已,就哭着说:‘要我嫁人,除非嫁给朱将军,否则死也不从。’花子麻无奈,只得托我来向将军求婚。老夫以为,将军与阿珍年貌相当,所以就大胆来贺喜了。”木兰说:“临敌招亲,有违军纪,这件事决不敢从命。”黄成说:“这件事只要将军答应,至于军纪军规老夫可向元帅求情。”于是就直奔大营,向元帅、军师呈情请命。李靖其实早已识得木兰是女扮男装,又恐黄成是奸细,是否发现了些破绽,如果硬是拒绝,怕令人对木兰有所怀疑,于是袖占一卦,得大吉之语,就下令准许木兰营中成亲。木兰得了军令,只得依令照办。她把花阿珍的哥哥叫到军营中说:“她要随我,我有一言要她依从,必须仍然持斋念佛,等到战事平息,同我回家,见过公婆之后,才能正式成婚。”花阿珍听了也很高兴:“这正是我的心愿。”木兰就选了个日子,将花阿珍接进宫中,有空的时候,便和阿珍讲经解义,倒也相处得融洽。从此以后,南屏山顶夜夜有火光闪烁,白天人们去看,又不见什么。一连两个月都是这样。一天,山民在山顶土中发现一块石碑,上面用朱砂篆文写着:木箕来,木兰死;康和阿,为番主。镇上番民,都去观看,并把石碑沉到水中,不让木兰知道。木兰听说此事,就找花子麻打听,花子麻也不肯讲。当晚,木兰请花子麻喝酒,再三问他,花子麻才把实情说了,并告诉木兰:“以后如遇木箕来攻,一定要设法避开才好。”木兰见花子麻确有爱己之情,便轻声嘱咐他如何如何,并许以千金重谢。花子麻答应了木兰的要求,即从小路前往番邦都城,到处传播石碑上的话,番都到处谣言四起:“唐人保康和阿为番主,康和阿许为内应。”番王突厥正因丢了界牌关和红罗、宛邱二城,又损失了颉和等好几员大将而日夜忧虑,一天听近臣讲了南屏山上的怪事和都城中的传言,更加猜疑,便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康元帅与唐军相拒七年,而唐军不退,我国难安,我想另调一将替代康和阿,你们哪一位可去。”众臣争议了几天,方才决定派国舅雅福前往金牛关接替康和阿的元帅之职。雅福原先每见康和阿遇事迟迟而行,出言谦卑恭顺,以为他胸中无才。自从到了金牛关接了帅印,见营中军威严整,分布有法,又见唐将都是些剽悍之士,自己很难取胜,这才从心里佩服康和阿。
一天,雅福升帐,众将参见完毕,雅福说道:“唐将朱木兰占住五狼镇,那是个要冲之地。木将军可领五千兵去攻取。”木箕说:“求元帅令索云、祥布助战。”雅福即令二人同行。木兰获悉番兵又来,忙送花阿珍到娘家去住。令朱明只领一千人马,三更时候去劫番营。朱明依令杀人番营,不见一人一骑,急忙退后,已被围住,左冲右突不能突围,便下马投降。木箕将朱明囚在营中,审问木兰军中情况,朱明说:“木兰自娶花女之后,沉于酒色,不理军务,而且孤军无援。末将与他有八拜之交,等他势败,我愿去说服他来降。木箕大喜,马上赏酒给朱明压惊。第二天,木箕出马讨战,木兰不应,一连三天。木兰才出阵,与索云大战五十回合,祥布又拨马来战,木兰全无惧色,力敌二将,杀得难解难分。木箕见木兰少年英雄,很想与他比试。次日,木箕出阵,与木兰大战七十多回合,索云、祥布趁机左右包抄,唐兵大乱。木兰急向后退,番兵已抢占了营盘,木兰便败走南屏山。第二天,木箕领兵围住南屏山通道,知道山上无水。连围五天,派人上山招降。木兰许诺次日下山归降。木箕知道有诈,料他必然夜间下山去投尉迟恭大营,就在各路要冲埋伏下弓弩。三更时候,果然木兰冲下山来,却引兵向西北而走。木箕急将伏兵追赶,追到天亮,木兰已逃奔金沙谷去了。木箕与索云、祥布引兵大进,约追了七八里路,军士报告:“唐兵用木石塞断去路,道旁有一木牌。”木箕上前一看,上面写着:“木箕到此,宜速自缚,救尔兵马,免作飞灰。”木箕大惊道:“我中木兰的计了!”三将下马抱头大哭。山上,唐兵齐声大叫:“番将身入火坑,你们脚下,都是地雷火炮。能如司马懿哭得天降大雨,才能免死。”木箕等抬头一看,只见唐兵手执火把,四面堆积无数柴草,知道难免一死,三将都向北拜别,自刎而死。木兰又命军士叫道:“你们愿降的来降,不降的各自散去。随即骑了明驼,杀回五狼镇,救了朱明。雅福自木箕去后,坐卧不安,忽然败兵逃回,报告木箕三将尽节而死,雅福捶胸顿足:“三将之死,都是我的过错啊!”即表奏突厥,仍拜康和阿为帅,众将士无不悲伤此后,尉迟恭与李靖督率木兰等军,几经殊死搏斗,终于攻取玉门关,直逼北番都城,突厥不得不降,奉表称臣,唐军众将历经十余年,终于降伏北番,三军凯旋。木兰等班师回京,太宗皇帝检看功劳簿,十余年北征,众将中属木兰建功最多,袭取五狼镇,攻占界牌关、金牛关等,数次生擒北番大将,共计十二件首功,于是特地召见,封为武昭侯,官拜兵部左侍郎。木兰见了太宗皇帝,立即上表请求回乡探亲,太宗皇帝念他童年出征,多年未见父母,立马准奏。木兰骑上明驼,日夜兼程,不几天便回到家乡。拜见父母;都还安康,未见过面的弟,都已十岁了。从此,一家团圆,木兰脱去戎装,重入闺阁。花阿珍随木兰到朱家,仍是持斋礼佛,二人以姐妹相称。却说木兰走后,太宗在凌烟阁宴赏众功臣,众将士都有封赏,伍登官拜雁门关总兵,太宗准其湖北省亲,尉迟宝林仍回武昌,节度湖广,二人便结伴而行,意欲去双龙镇上探望木兰。到了双龙镇,进入朱天禄的千户衙门,天禄立即摆酒接风。伍登、宝林未见木兰出迎,心中有些不高兴,便推杯不饮。天禄问宝林:“兄台不高兴,是不是因为木兰没有出来啊。”宝林说:“令郎是殿下大臣,我们不过边镇守将,地位悬殊,令郎怕是不肯见我们了吧。”天禄不得已,便将木兰女扮男装的事,一一说给宝林、伍登,并几次令人到内室请木兰出见,木兰才素服淡妆来与宝林、伍登见礼。宝林惊讶极了:“将军在营中,是何等威风,现在又成闺秀,如此袅娜娴静,真是变化如龙古今奇人啊!”木兰回答说:“侄儿女扮男装,都是不得已而为,现在回想起来,所做的都不是闺阁分内的事,所以不敢出来见客。”宝林说:“贤侄受天子重任,现在怎么复命呢?”木兰说:“侄儿蒙昧天子和元帅、军师十多年,罪不可恕,哪里还敢说什么赴任为官啊。”再说太宗在朝,思念木兰功劳,降诏要他进京供职,使者刚走,正巧伍登省亲回来,拜辞天子准备上任。太宗就问他:“你去湖北省亲归来,为什么朱木兰没有一同回来就职?”伍登不敢隐瞒,便把木兰行止一一奏明天子。太宗听了,龙颜大喜,等使者回来,看看木兰怎样答复。数日之后,使者回京,送上木兰的奏表,表中奏明为什么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情由,请求太宗准许重归闺阁,为父母尽孝。太宗看过,即下诏封木兰为武昭公主,赐李姓,收为义女,封天禄为善养侯,木兰之母杨氏为芳孟夫人,封木兰之弟为楚郡伯,赐黄金万两,彩缎千匹。四海风闻,传为盛事。
再说钦天监李淳风,因夜观天象见有妖星居于紫微垣中,次日便在殿前上奏,说:“臣昨天见妖星现于紫微垣中,请万岁尽除宫中新进之妃,以免祸乱宫中。”太宗准奏,令将宫中新进女子三百余人尽行放出,只留一个才人武媚娘在宫中。太宗又令李淳风当殿ト箧,太宗亲自行礼。得天泽履第三支,封辞上有一句话说:“武人为于大君。”其意是说将有一个武姓的人要争做皇帝。太宗听了李淳风的解释,心中不悦,次日,令人将武才人也迁出宫外,出家为尼,皈依佛教,以免卦辞应验,危及大唐朝政。谁知武媚娘虽被迁出宫外作了尼姑,心中却不甘心,勾结大臣张宗昌、许敬宗等人,时时欲重返宫中。过了一年,太宗又召李淳风问妖星之事,李淳风奏道:“妖星虽离宫禁,但其形未化,万岁宜修德祈祷。”张宗昌听说此事,怕又危及武才人,就向太宗密奏说:“武与伍,字异而音同,今有镇北侯伍登,年少貌美,素有伍娘子之称,此人为隋臣之后,现又手握重权,近闻他交通突厥,有谋逆之意。万岁何不杀此人,以杜后祸。况且上天垂象以示万岁,宜乘其未动,先而灭之。”太宗听了谗言,立即下诏,令伍登赴京,拟了个谋逆的罪名,把伍登斩首于市。太宗自斩伍登之后,心中颇有悔意,于是疏远张宗昌,不许他进宫中议事,谁知一夜梦见一只大鹦鹉,自天而下,落在李树枝上,将花叶全都抖落。太宗心中又有些惶惑,就召许敬宗进宫圆梦。那许敬宗也是武才人一党,必欲找个替身免却武才人的祸事才肯罢休,他借机向太宗进言道:“鹦鹉自天而下,披落李树花枝,将来乱唐室天下的,必定是武昭公主木兰。李淳风原曾向万岁进言,此女居于宫中,显见是指万岁爱重之女。而且‘武人为于大君’,只有武昭公主为女人,与‘武’相合,再说木兰女扮男妆,出征十二年,立功十二件,因武功而得封赏,二意皆重合于‘武’,这‘武人’不是武昭公主又是谁呢?现在开国元勋都已年老,后进之士,上下归心,得天下赞誉的,有谁比得上木兰吗?”太宗说:“没有。”“涉猎三教经书,历代政治,默识心通,有谁能和木兰相比吗?“没有。”许敬宗又说:“那么万岁为何还学妇人之仁,而不究木兰的祸源呢?此前万岁曾两次召她进宫,她均抗旨不来,分明是有意躲避啊。”太宗说:“我不是不忌木兰,但爱她如亲骨肉,若要杀她,恐怕不是仁君的行为。前时误杀伍登,文武大臣疾首寒心,我怎么能又无罪而杀木兰呢?”许敬宗说:“天有妖象,民有谣言。武昭公主乱唐室天下,为臣只是为万岁的后代考虑啊。万岁若恐臣民讥议,可以用一个好的借口,召她入京,在途中将她毒死就行了。然后令使臣报告她中风而死,谁又能知道真像呢?如木兰再不奉诏,可以以抗旨之罪,命节度使尉迟宝林囚她来京,中途断绝她的饮食,就说她惧罪而死,别人就说不出什么。”太宗听了许敬宗这些诡计,就命张宗昌去召木兰。张宗昌受了密旨,竟往湖广西陵而去。张宗昌奉旨来到西陵,木兰排香跪接圣旨。诏书上说:朕与皇后春秋鼎盛,皇后常念卿有公主之名,未见公主之面。宫中诸幼女,皆倾心慕悦。公主居家守制,时已三年。诏书到日,易服成祥,随使臣来京,慎勿抗命。
木兰读了圣旨,张宗昌行礼说道:“万岁视公主如亲骨肉,公主宜早进京,以慰圣意。”木兰早知张宗昌为人,当即叱责道:“前日你逢君之恶,屈杀镇北侯,天下人人共怨。现在又想诳我进京,在中途绝我性命。若不是念你受天子之命,我定斩了你狗头,以泄伍登之恨。”吓得张宗昌伏地不敢做声。木兰说罢,即入内室,连夜修撰陈情表文。次日出来,喝道:“张宗昌何在?”张宗昌连忙跪下答应。木兰说:“我这陈情表文,你带回朝廷,代我朝见圣上,就说臣儿不肯进京,怕天下都指责君王的过错。”说罢,面向北方朝拜道:“父亲、母亲,你们生我养我,恩情无限。现在我为君王身死心安,了此性命,只为君王不再蛊惑。让我的这颗忠心,将使天人共鉴!”说完,木兰手执宝剑,自破胸骨,用手扯出心来,叫道:“张宗昌,看我赤心如日,岂肯行叛义之事!”吓得张宗昌叩头不止。一会儿鲜血迸尽,木兰方气绝倒地。木兰的弟弟金兰执剑要杀张宗昌,被木兰生前友人铁冠道人止住说:“若杀了朝廷使臣,恐有伤木兰之忠。”金兰只好忍泪用剑割下木兰的红心,盛人锦盒中,令张宗昌手捧还京。张宗昌吓得一刻也不敢停留,当即率人鼠窜而逃。花阿珍见木兰已死,抚尸恸哭欲绝,回到自己房中,自缢而死。铁冠道人等友好遂将木兰、花阿珍葬于木兰山麓。张宗昌一行捧了木兰的锦盒,行六七里,来到旅驿河边,将盒儿打开,取心在水中漂洗,那心中的血,滴出如丝,顺水流出百余丈不断,后代遂将此河称为洗血河。张宗昌等人到了长安,将陈情表和锦盒呈献于太宗,把木兰的言行一一奏明,太宗听了,发立汗下,再看木兰手写的陈情表,真是句句天理,字字良心,表明忠心。太宗读了奏表,涕泪俱下,哀痛不已。又将锦盒揭开,只见金光四射,一颗舍利子,赤如丹砂,光似明珠。即命杜如晦、王珪捧原盒送回西陵合葬。谥武昭公主为贞德公主,并为木兰墓地牌坊亲题“忠孝勇烈”四字,令人加高木兰的墓穴,高百尺,周长五百步。诏令地方官员每逢春秋隆重祭奠,封其弟金兰袭受侯爵。后来武则天在位,又赐封木兰为昭烈后。传说木兰在木兰山屡屡显圣,祭奠香火不绝,后人有诗赞道:
至孝由天性,知微勇即生。当时传盛事,后代仰忠贞。
望月形初见,三秋气共清。山与人俱永,亘古挹芳名。
选自《木兰寺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