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及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初衣解诗:这是北方常见的山川田园。如同《红楼梦》里的贾家,在京城之外有着自己的田庄,在京师的西北皂甲屯,有着自己的田庄和祖坟。
和每次在塞外或者公务出巡写下的诗词不一样,我们应该耳熟能详的是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无论是“今古河山无定据,西风吹老丹枫树”,还是“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的出游词曲,往往笼罩着浓烈的沧桑感。说实话,作为帝王身边的随从,大量的这种作品,很可能引发政治不正确的遐想。但或者基于他丧妻之痛,文章典丽,为满族贵族中少有,有因为英年早逝,所以这一类的诗词,并没有遭到过度的打压,而能够刊行。
因为在满清的文字狱,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就可以引发人头落地的文字狱,纳兰性的边塞词,若罗织罪名,就那句“千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里,牧马频来去,满目河山谁可语?”若是汉族的官僚,只怕够喝一壶,你这是说谁呢?
纳兰性德并非不够聪慧。叶赫拉拉一族是如何残存于当朝,自然是刀光剑影下的臣服。知道了这样的一个典故,就明白了纳兰性德词中的后主之丽,无端之泣,原来也不过是有仿佛的身世罢了。
只有他面对自己的家园,虽然这家园也不过是分封之地,至少可以隔开他直面皇家和纷繁的人间琐事。我们大体也可以从各样的电视剧里,了解满清的礼数之多,官场的各样逢迎,看到在其中的皇权下的人,精神的困顿。何止是曹雪芹的家庭,是皇家的奴才,纳兰性德的家庭同样也是。在汉族人引以自豪的人臣的位置,在满清的格局里是行不通的,人臣的位置低于奴才。而奴才却不是那么好当的。
这也就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怎么都不情愿出去做官,这也是纳兰性德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并不开心的原因。只是无可选择。
但是面对自己的家园,纳兰性德的词风,一改那些缠绵悱恻,悲情压抑。许多公事对于平凡的人来讲是一种历练的机会,但对于纳兰性德来讲,却仿佛是一种苦差,萧瑟凄凉有历史沧桑感,大有不情愿。但是他这一次是回到了他的庄园,带着孩子一般的欢喜清新。
这是纳兰性德难得的一篇明丽的秋天田园的作品。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那秋深时节,红叶落满了溪水,一路上所看见的山,还在原始的状态,万木齐秋,景色清旷。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这是秋兴盎然,主动的要上楼去看,看到了壮阔的景象,那高高低低的山坡与山峦,在一片秋天的烟雾中。这应该是下午临近黄昏的景色,应该说山村的下午最为美丽,太阳的折射,会让远山近水,有着动人的妩媚。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这已经是黄昏入夜了。我们在山区的时候,往往会往山跑死马,听见了鸡声犬吠,看见了灯火,却未必能够一蹴而就,往往绕山而行,虽近犹远。
“乍逐横山时远近,东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明明看见了烟火人家,被一座小山横着,没准道路是相反的。所以连同人和马,一时向东,一时向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这句话该怎么解释呢?这是寻求方位感。就记得家在一座林子的边上。实际上就是纳兰性德落脚的一个地方。肯定并不是他们全家重点在的居所。这里突出的就是人内心的方位感,我的家就在一片林子的边上。也写出了日暮黄昏时人心的焦躁。
整首诗写景非常的明丽,而且可以看到他马上驰骋的快乐和风采。山水之间,有灯火人家,这是纳兰性德的世外桃源。
也只有在这旷无人烟的地方,纳兰性德才可以任性地驰骋马上,有着自主感的欢乐。纳兰性德晚期多次向有人流露出了想归隐田园的感觉。他才多大呀,他去世的时候才三十一岁。可见官场的生活给纳兰性德带来了沉重的压抑感。
当然我们也知道纳兰心中有一个无法弥合的伤痛,就是他的妻子,陪伴了他三年左右,就离开了人世。其实只有自然,才是治愈人心灵的良药。因为看见它们的朝朝暮暮,草木枯荣更替,才会觉得人生之渺小,许多悲伤也就会慢慢的化解。
只是那纳兰的英年早逝,那些能够治愈他心灵沧桑的田园美景,和舒缓他官场压力的村庄生活,并不占他生活的重点。
但是我们能够从这首词里,看到他自由奔放的天性。他并非永远地凄凉悱恻,他也有着如此的轻快与明朗。
如果你感觉压力大了,去郊外的旷野或者山村去看一下。自然永远是治愈心情的良药!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及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纳兰词。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