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齐齐哈尔诗词网 > 佳句赏析 >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南北朝”

作者:齐齐哈尔诗词网
日期:2020-02-09 00:05:47
阅读: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南北朝”

北元蒙古和明朝两个政权隔着长城相互对峙的局面持续了二百多年(图源网络)

关于明代的内外形势,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常见的说法:明朝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正如汉唐一样。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南北朝”时期。

为什么说是第三次“南北朝”时期?

第一次“南北朝”,指的是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南北分裂年代。第二次南北朝是宋代。北宋时今天的北京和大同都是辽的领土,南宋与金的边界则划在淮河。不论是南宋还是北宋,都被与宋朝并存的北边的辽与金称为南朝。而辽与金则自称北朝。

胡钟达等学者认为,明代和北边的蒙古政权是第三次南北朝。胡钟达例举了很多论据。

确立,历史的事实是,大元王朝终结以后,其庞大的疆土被一分为二,南半部成为明朝,北半部成为北元(后来国号改为蒙古)。双方的边界线,大体上是沿着燕山、河套、贺兰山以及河西走廊北山一线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大元版图中的岭北行省以及中书省、辽阳行省的一部分归北元(蒙古)所有,其余部分则归明朝。北元(蒙古)和明朝一样,是大元帝国遗留的版图上并存的两个政权。[胡钟达:《明与北元-蒙古关系之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南北朝”

北元与明朝的对峙(图源网络)

北元始终与明朝对峙,明朝有过十六个皇帝,北元有过二十八个君主。北元(蒙古)一直存在到崇祯八年(1635年)才为满族建立的后金所灭,生存了二百六十七年,仅比明朝短了九年,从寿命上来讲,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长寿王朝之一。

之所以出现类似“南北朝”的局面,是因为元朝的灭亡和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王朝不同。其他王朝大多是被彻底推翻,皇室王孙被屠杀殆尽。但是元朝末代皇帝却是在自己的“半壁江山”寿终正寝。

1368年,徐达北伐。元顺帝见大势已去,主动撤离大都。回到草原后,元顺帝继续保有皇帝称号,国号仍然称“大元”。谷应泰评论说,

“顺帝北出渔阳,旋舆大漠,整复故都,不失旧物,元亡而实未亡也。”

史上称这个朝代为“北元。”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南北朝”

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即元顺帝,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

回到草原的头三十年,他们继续使用“大元”这个国号,继任的皇帝也一如在统一时期,使用汉字的年号,死了也上汉字的谥号。比如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仍然使用至正年号,在至正三十年(洪武三年)因病去世后,被谥为“惠宗”。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成为北元第二位君主,定年号为“宣光”,死后谥号是“昭宗”。他的弟弟脱古思帖木儿1379年即位,年号是“天元”。北元初期还曾发行铜币,币文是“宣光之宝”。

北元的各级官僚机构,仍然继续使用大一统时的名号,官员都用丞相、太尉、枢密、平章之类的官衔。一直到正统四年(1439年),明朝遣使敕赐脱脱不花可汗部下的名单上,仍然大量使用丞相、左右丞相、知院、大夫、太尉、同知、院判、院使等官衔。正统九年,瓦刺首领也先做为北元(蒙古)权臣,擅自设置了一个行省,甘肃行省,史称“擅置甘肃行省名号。”到了弘治年间(1488-1505),蒙古来文,仍然用的是元代官号:

“迄北小王子节投番书求贡,考其来文,犹踵袭残元旧号,及平章、知院官衔。” [胡钟达:《明与北元-蒙古关系之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

在洪武十七年明朝最终切断北元与高丽之间的交通线路之前,高丽仍然奉北元正朔,每年向北元朝贡。当时的高丽诗人李穑有句云:

“宣光洪武二龙飞,外国孤臣双泪挥,塞北雪深朝觐数,海南天阔往来稀。”

正反映出高丽徘徊在二主之间然而对北元情有独钟的心态。

北元(蒙古)王朝与明王朝南北对峙长达二百六十七年。北元政权正式结束于1635年,也就是皇太极天聪九年。那一年多尔衮率军进攻蒙古察哈尔部,蒙古大汗额哲投降,满族“获历代传国玉玺”,由此认为他们得到了元朝的正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