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清朝康熙皇帝派了一个亲信,出使西北部的梭伦地区。目的是,在着手解决准噶尔部的对抗势力之前,将处于清朝与准噶尔部之间的各个小部落,争取成为清朝的支持方。
此次出使任务圆满完成,梭伦地区后来派出使团前往北京,宣布归顺清朝。立下功劳的亲信纳兰性德,字容若,是康熙的御前带刀一等侍卫。同时,他也是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的大公子。
纳兰容若22岁通过科举殿试,后被康熙亲自挑选成为御前侍卫,官阶正五品。文武双全的他,深得康熙宠信,实实在在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然而,纳兰容若最为人所熟知的,并非他的身世与背景,而是那满纸哀伤的词句。
他流传后世的词有三百多首,词风自然婉丽、缠绵凄清。如《木兰词》里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等名句,朗朗上口之余直击人心。时至今日,依然受世人追捧。
对于纳兰容若,词人周之琦说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转世;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梁启超更盛赞他“清初学人第一”。
但人们不禁疑问,生于富贵相门,又得宠于皇帝的纳兰容若,为何能写出如此凄婉脱俗的句子?
所谓文如其人,容若的词,反映着他的心。矛盾的思绪,往往冲击出忧伤的文字。
容若向往自由的生活,但他令人艳羡的家世与职务,却使他内心满溢着理想与现实不能重合的痛苦。同时,他拥有多愁善感的性格,一生用情极深。
而恰恰是坎坷的情路,更让容若的天纵文笔发挥到极致,使他短短31年的人生,充满了“我是人间惆怅客”的落寞与遗憾。
事业: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无人知。
1654年,纳兰容若出生于喧嚣繁华的京城,隶属满洲正黄旗。当时清朝入关不久,八旗子弟依然非常注重文武双修,既要读四书五经,又要练骑射武功,容若也不例外。
他自小跟随一流的汉人学者读书。17岁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18岁考中举人,22岁通过殿试;次年被康熙钦点为三等御前侍卫,后来晋升为一等侍卫。在旁人眼中,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人生辉煌。
身为相国贵公子,文武双全,深得皇帝宠信,纳兰容若照此走下去,前途必定无可限量。
可是,容若的内心却常常感到郁郁不得志。
眼看父亲纳兰明珠辅助康熙擒抓鳌拜、平定三藩、治理黄河、收复台湾,为清朝立下赫赫功勋,容若一度受到父亲的感染,曾立志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当一个常伴君侧的侍卫,却非他所愿。
容若向往自由,不喜欢被束缚。而作为一个御前侍卫,他不得不谨小慎微,时刻注意言行。这与他的天性极为相悖。容若也曾在康熙平定三藩叛乱期间,请求上前线作战,但被拒绝。就这样,他只能一直在皇帝身边护驾,直到双鬓发白,直到壮志耗尽。
出使梭伦,是容若在官场上唯一一次闪光的成就。或许,再过一些年,朝廷会再给他更多展现雄心的机会。可是,纳兰容若等不到了。
多情敏感的他,在纠结无法施展抱负的同时,也在经历着刻骨铭心的爱情。情感的执着,令容若总是陷在忧伤的漩涡当中。人道是“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在与最后一位恋人分开之后不久,容若便弃世而去。
爱情: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纳兰容若在20岁那年,遵照父母之命,娶了两广总督及兵部尚书卢兴祖的女儿卢氏为妻。这明显是一场政治联姻。生性自由的容若,对此很抗拒,经常夜归。
幸运的是,卢氏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女子。她温柔体贴、知书达理,对容若关怀备至。渐渐地,容若被她征服,夫妻二人极为恩爱,常常一起互开玩笑。容若还将他们比喻成李清照与赵明诚。
爱情力量的伟大,就在于它能够转化成,一种精神的动力。
卢氏的出现,让容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他将自己的词集合整理并出版,名为《侧帽词》。在这些词里,卢氏直接就成了纳兰笔下美丽的文学形象。同时,容若参与到于《通志堂经解》的编印工作中,与朝廷其他学者一起完成了这套共1800多卷的儒家经典。
可以说,与卢氏共度的日子,是容若一生当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光。
不料,卢氏在生下儿子海亮之后,身体却一直无法恢复。1677年5月,20岁的卢氏永远离开了与她相亲相爱的纳兰容若。卢氏的死,对容若是一个非常深重的打击。他很久很久都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爱有多深,痛就有多深。
容若把卢氏的灵柩停在京城的双林禅院,一年多都不肯下葬。只要有时间,容若就会跑去陪伴卢氏,与她说话。容若甚至觉得卢氏并没有死,只是睡着了,或是喝醉了。恍惚间,容若会温柔地准备一碗玫瑰露,想要等待卢氏醒来,给她醒酒。
而且,深受儒家教育的容若,开始抄写佛家《金字经》。他无望地祈求上苍怜悯,让他与卢氏来世相见。对卢氏大量的悼亡词,源源不断地从他笔下流出: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料得重圆密誓,难尽寸裂柔肠。”
......
容若的好友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忍卒读”,确实如此。
眼看好友日渐憔悴、形容枯萎,顾贞观心急如焚。为了缓解容若日复日、年复年的忧伤,顾贞观向他引荐了一位江南女子——沈宛。沈宛是一位才貌双全的歌伎,也是一位女词人,她的词集《选梦词》在当时广为流传。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容若随从康熙下江南。趁此机会,他与沈宛会面。容若被沈宛的才与貌深深吸引,他在沈宛的身上似乎看到了卢氏的影子。他当即承诺娶沈宛为妾。
但是,沈宛到了京城,却进不了纳兰府的大门。她汉人的身份,歌伎的社会地位,成了横梗在她与容若面前的最大障碍。无奈,容若把沈宛安排居住在外面。
初时,他们还可以凭着爱意,温暖着得来不易的厮守。可是,这种不平等的爱情,到后来渐渐生出了幽怨。沈宛虽出身低微,却拥有独立的思想与主见。思量再三,两人落寞分手。这段感情前后不足一年。
满身伤痕的纳兰容若,又添新伤。
沈宛回江南去了,两人从此江湖诀别。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情,承受不住的容若,不久便一病不起。1685年,在写下绝笔诗《夜合花》之后,年仅31岁的纳兰容若,便离开了这个让他愁思不断的人世间。
“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
或许,容若追随卢氏而去,也是一种解脱吧。
纳兰容若一生为情漂泊,甚至为情而死,令人黯然神伤。但他承着悲痛喷薄而出的词句,却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文学高峰。
除了《侧帽词》,容若后又刊印《饮水词》。与他同为御前侍卫的曹寅(曹雪芹的爷爷)在《题楝亭夜话图》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可见容若词的受欢迎程度。
究其原因在于,容若写的词完全是他真情流露的泣血之作,才会那么自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气。
生而为人,向来情关难过。当读到“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时候,谁又不会被触动心底最深的感伤?
- 上一篇:纳兰性德(蝶恋花)为昭君而写,绝代的才女才子成为知音
- 下一篇:南北朝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