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很多专家穷其一生都只看到冰山一角,就更不用说咱们这些普通人了。今年北大校长将“鸿鹄之志”念错,而在2005年时,当时人大校长又将“七月流火”这个成语用错。本文无意于批评这些学富五车的专家,毕竟他们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只是想就事论事,探讨一下“七月流火”这个词的用法。
在现在很多人看来,“七月流火”的意思就是形容夏日炎炎,酷暑难当,人大校长当时也是这个意思。记得,这个成语,我们也曾经用过无数次,在小学、中学的作文中屡见不鲜,其实,这个用法完全错误。
这是一个成语,它的出处来自于《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之中: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古代的七月,自然不是现在公历,而是夏历的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九月份。这个时候,天气虽然还有点热,但显然已经过了最巅峰。关键是在于“流火”二字,应该拆开分析,“流”是指移动、落下;“火”并不是说天热得下火,而是指的一颗星星,叫做大火星。
大火星是哪一颗星呢?它叫心宿二,天蝎座的主星,是非常明亮的一等星,除了月亮、金星和木星以外,它的亮度在所有恒星中排在第十五。这颗星星因为很明亮,被古人命名为大火星。根据《左传》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颛顼时代,就设立了一个叫做火正的官职,专门观测这颗星星。
为什么要设立官职来看星星呢?除了在古人出于对自然界的敬畏,通过观测星象来预测人间即将发生的事情之外,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确定农时。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国家,农作物的生产和天时息息相关,也就是所谓的“靠天吃饭”。只有了解并掌握节气的变化,才能确定播种耕耘的时间,从而尽可能获得更大的生产效益。大火星就是这样一颗可以提供农时信息的星星。
它在每年夏历五月份黄昏时,是处在中天位置,以人的视觉来看是最高峰,此时已经是最热的时候。六月之后,大火星就逐渐往西方偏斜,天气就逐渐转凉。所以在前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七月大火星逐渐西行,天气变冷,九月就该将制作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
这不是孤证,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有类似的记载。比如《左传•昭公三年》提到:火中寒暑乃退。意思是大红星在清晨的时候出现在正南方,寒气就退了,晚上出现在正南方,暑气就消退了。因此,大火星对于掌握节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夏历,是太阴历,后来随着变迁,月份有所前移。但知识渊博的古人,还是没有将它混淆,依然能掌握这个典故。比如明末清初时的大知识分子顾炎武在《日知录》就写道: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
他就知道,七月流火,并非用来形容天气炎热,而是农夫用来判断节气的方法。出现这个自然现象后,就说明天气已经快到秋天,一年之中最忙的秋收时节就要开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中,除了将“七月流火”的本来意思“夏去秋来,天气转凉”解释了之后,还加上了一句话:
现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7月、把“火”理解为火热)
一个“误”字说明,《现代汉语词典》的编委们完全认同和理解“七月流火”的原来用法,但因为用错的人实在太多,反而默认它有新的含义。这到底是对错误释义的妥协,还是对新生事物的包容,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七月初七不是情人节,万恶勿念!你知道「七夕」的真正含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