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脚步太匆匆,我们谁也不能阻止它前进的步伐。只能任由它肆意前进!就连古人对此发出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可见无论在什么时候,人类都被亘久留存的岁月长河所折倒!在这不断流动的时光眼里,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历史不会记住那么多的细节,它只会记得胜利者!只有强者才有资格去书写历史!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时光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足迹,串联起来就变成了历史。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个勇气去回顾历史。接下来就由小编带着大家来通读一下历史古诗,唐太宗曾说过:"读史可以明智"。所以让我们一起从这些在历史长河中耀耀生辉的小故事品味出属于自己的体会,领悟自己的生活!
孙权、刘备5万联军在赤壁迎战曹操80万大军,诸葛亮、周瑜使用火攻之计,再配合庞统的连环计,让曹操大军顷刻间葬身火海。
曹操兵败如山倒,在收拾残兵败将后,仓皇逃回北方,从此再无南征之力,也由此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政治局势。
赤壁之战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为世人所歌颂。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虽然是文学渲染,有夸张成分在里头,但令世人不可辩驳的是:东风成就了孙权、刘备,打败了曹操。
东风借来之前,其实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早在赤壁之战前,东吴老将黄盖就提出火攻之计,再利用假投降以破曹军。周瑜听完,觉得极妙。
后来周瑜又施行反间计,灭掉了善于水战,且为曹操效劳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此时庞统也给曹操献上了连环计。
正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周瑜突发疾病。诸葛亮心知肚明,他来到周瑜病榻前,要来纸笔,即时写下16个字呈递给周瑜,并说:“我知都督病根,即刻开方对症,若药不治疾,不取分文!”
周瑜接过“处方”一看,先是惊出一身冷汗,再就是狂喜,一惊一喜间,周瑜的身体顿时恢复了。
“处方”上写道:“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16个字说到了周瑜的心坎里,他不得不敬佩眼前这位比自己小7岁的卧龙先生,所以说出了自己突发疾病的缘由:冬天只有西北风,采用火攻破曹,不是痴人说梦吗,且大战在即,不由痛感肺腑?
诸葛亮听完大笑,并胸有成竹地向周瑜表态:“亮虽无大才,可是有一身呼风唤雨的本领,可为都督借来三天三夜的东南风,以破曹军!”
后来,诸葛亮在周瑜的安排下,登上南屏山的“七星坛”祭坛求风。
周瑜是军事家,同时也是政治家,他深知孙刘联合破曹,只是暂时之举,一旦破了曹操,孙刘必定会反目成仇,因为孙权和刘备都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
而诸葛亮是他帮助主公孙权争夺天下最大的绊脚石,必须趁此良机除去。于是,诸葛亮在“七星坛”求风的时候,周瑜就派探子一直向他报告消息。
第一次探子来报:“孔明登上七星坛,开始在香炉中焚香,仰面朝天祭风,念叨的什么听不懂!”
第二次探子又来报:“孔明祭风,不知为何,上坛三次,又下坛三次!”
对此周瑜也表示不解,但是周瑜等不及了,就找来了鲁肃说:“隆冬时节,怎能求来东南风?孔明不会诓骗你我二人吧!”
鲁肃老实巴交地说道:“孔明,他不至于吧,我敢打包票,孔明肯定不会骗人!”
临近三更,风声突然响起,周瑜走出大帐一看,军旗竟然飘向西北!周瑜喜出望外,命令全军准备战斗,又命丁奉、徐盛两员大将速去“七星坛”捉拿诸葛亮,拿他的人头祭天发兵。
而当丁奉、徐盛赶到的时候,诸葛亮早已下了七星坛,与前来接应的赵云乘坐小船远离了南屏山。这是周瑜万万没想到的。
更令周瑜没想到的是,事情怎么会那么巧合,风一来,他刚派人去捉拿诸葛亮,七星坛上已经人去楼空,诸葛亮早没影了。
周瑜临死前细细想起探子给他的二次报告,他才恍然大悟其中的奥妙所在。
原来孔明不仅精通气象学,更精通赤壁周围的地质情况,他其实早就料定三更时分必定会改变风向,刮起东南风。
至于孔明嘴里神神叨叨,完全是用鬼神来让东吴三军感到敬畏,以致不敢对他下毒手。
至于孔明为何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其实原因很简单,他本就不是来求风的,只是拖延时间,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云。
诸葛亮其实当时心里也紧张,他其实也是在赌命,所以上下三次坛,就是去看赵云来接应了没有。
赵云只要一来,他就放心了,只要风声一起,他立马就可以撤离,逃离虎口。
而聪明一世的周瑜当时没有悟出这一点,错过了诛杀诸葛亮的最佳时机,临时前才明白,又未免太晚了。
面对事事都能略胜他一筹的诸葛亮,周瑜临死前也只能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伤感之音了。
看完了这么多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到什么呢?小编希望大家都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毕竟曾经有人说:"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发生过的事情都已经成了事实,再如何去努力,也无法改变。所以我们要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加上,去展望未来,去尽情描绘未来的蓝图!历史一直在不断的被书写,但却缺少一个细心的读者,所以希望小编用这篇文章,成功地带领了大家认真地读了我们的历史!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体会!